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琦

作品数:18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生物多样性
  • 5篇生物多样性保...
  • 4篇相机
  • 4篇红外相机
  • 3篇指示生物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观测网
  • 3篇观测网络
  • 3篇国家级自然保...
  • 3篇保护区
  • 2篇稻田水
  • 2篇动物
  • 2篇入侵
  • 2篇太阳能
  • 2篇侵扰
  • 2篇筑巢
  • 2篇螯虾
  • 2篇外来入侵
  • 2篇克氏原螯虾

机构

  • 18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

  • 18篇李佳琦
  • 12篇徐海根
  • 9篇卢晓强
  • 9篇丁晖
  • 8篇马方舟
  • 7篇崔鹏
  • 7篇吴军
  • 6篇曹铭昌
  • 6篇胡飞龙
  • 5篇刘立
  • 4篇陈萌萌
  • 3篇蔡蕾
  • 3篇李晟
  • 2篇李言阔
  • 1篇雍凡
  • 1篇李学友
  • 1篇徐爱春
  • 1篇官天培
  • 1篇蒋学龙
  • 1篇李权

传媒

  • 5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精神解读被引量:8
2015年
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现行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不足,"条块分割",手段缺乏综合性,技术支撑薄弱,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就是要求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打破区域、流域和陆海界限,打破行业和生态系统要素界限,实行要素综合、职能综合和手段综合,建立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形成对生态系统从山顶到海洋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该文阐述了国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与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丁晖曹铭昌刘立卢晓强李佳琦陈炼
关键词:陆海统筹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修复
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Birds)建设进展被引量:46
2018年
鸟类分布于多种生境,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自2011年起,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全国鸟类观测网络。经过6 a多的努力,目前已建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8个鸟类观测样区,包括样线1 822条、样点1 343个,其中繁殖期鸟类样点253个、越冬鸟类样点1 090个,基本建成了全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网络。截至2016年,该观测网络共记录到鸟类22目86科943种,占中国现有记录鸟类种数的68.8%。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全国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部分滨海越冬水鸟栖息地因围垦开发而遭受破坏,面临着严峻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或拥有高种群数量(≥某物种种群数量的1%)的栖息地没有被纳入到保护范围,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加强鸟类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系统性保护。
徐海根崔鹏朱筱佳雍凡伊剑锋张文文李佳琦童文君江波蔡蕾
关键词:观测网络鸟类繁殖地越冬地滨海湿地
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s)建设进展被引量:37
2018年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其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分布范围广,对栖息地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评价的关键指示生物类群。生境的退化或丧失、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国哺乳动物受到严重威胁。针对哺乳动物种群持续衰退的现状,为了掌握其生存状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受威胁状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建设。重点介绍了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红外相机观测技术和样地选择方法等,讨论了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网络及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议,从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
李佳琦徐海根万雅琼孙佳欣李晟蔡蕾
关键词:哺乳动物观测网络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Amphibians)建设进展被引量:26
2018年
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标准并实施了一系列观测计划。2011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保护机构,构建了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网络,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介绍了我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方法,总结了2011年以来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工作进展。据115个样区的观测结果显示,观测到的两栖动物共计243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59.6%。通过观测,发现了破坏两栖动物生境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两栖动物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笔者在介绍观测网络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徐海根吴军吴延庆郭伟波何玉晓李佳琦李建南陈萌萌蔡蕾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两栖动物
一种防控克氏原螯虾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控克氏原螯虾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粗滤格栅、中滤格栅、细滤格栅、闸门和齿板,通过利用向后收窄的粗滤栅格过滤稻田水、养殖池、水渠等水体排水口的克氏原螯虾成体虾以及浮萍、稻杆、养殖鱼和石块等,通过中滤格...
马方舟崔鹏卢晓强徐海根丁晖曹铭昌吴军李佳琦刘立周旭
文献传递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调查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被引量:20
2019年
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了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和兽类的物种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期间,共累计4442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003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683张,共4目9科16种;鸟类独立有效照片320张,共9目23科46种;保护区内兽类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鸟类丰富度最高的是黑领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6种,分别为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草鸮(Tyto longimembris)、红角鸮(Otus sunia)和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红外相机在灌丛中拍摄率最高,在草甸中拍摄率最低。通过稀疏外推曲线对物种多样性进行估计可得,保护区实际的物种数远大于监测到的物种数,因此有待继续进行长期监测。通过物种与相机位点的PCA排序图可知,各个相机位点和物种的相关性较强。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为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周鸭仙李言阔李佳琦刘武华邵瑞清钟毅峰曹开强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江西九岭山发现灰头鸫
2018年
2017年2月27日,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MC)监测到了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经作者查阅文献(黄族豪等2010,邵明勤等2010,郑光美2011,黄慧琴等2016,涂飞云等2016),确定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该鸟种。发现地坐标为115°16′37.89″N,29°0′23.91″E,
魏振华李言阔李佳琦楼智明舒特生周鸭仙邵瑞清
关键词:红外相机
一种防控克氏原螯虾的过滤装置及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防控克氏原螯虾的过滤装置及应用,包括过滤箱体、粗滤格栅、中滤格栅、细滤格栅、闸门和齿板,通过利用向后收窄的粗滤栅格过滤稻田水、养殖池、水渠等水体排水口的克氏原螯虾成体虾以及浮萍、稻杆、养殖鱼和石块等,通过中滤...
徐海根马方舟丁晖崔鹏卢晓强曹铭昌吴军李佳琦胡飞龙周旭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被引量:51
2017年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坡,地处邛崃山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2014–2016年,我们在卧龙保护区内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大中型兽类与鸟类的本底调查。经过10,961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完成有效调查位点83个,覆盖58个公里网格。共鉴定出分属6目15科的32种野生兽类和4种家畜,探测数总计2,095次,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1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动物分别有4、6、4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数最多,共6科16种,其次为偶蹄目(4科8种)和啮齿目(2科5种)。偶蹄目是有效拍摄数最多的类群(占总探测数的63.33%),其次为食肉目(20.01%)和啮齿目(5.73%)。食肉目中相对多度最高的物种是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12.23),偶蹄目中最高的物种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32.21)。记录到雪豹(Panthera uncia)、狼(Canis lupus)、豺(Cuon alpinus)3种大中型顶级食肉兽类。鸟类探测数655次,鉴定出分属5目18科的59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9种,保护区新记录鸟类4种。鸡形目是探测数最高的类群,占全部鸟类探测数的56.76%。本次调查了解了区内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提供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群落的初步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施小刚胡强李佳琦唐卓杨建李文静申小莉李晟
关键词:红外相机
四川9种有蹄类动物夏秋季活动节律研究被引量:34
2018年
基于全国哺乳动物观测网络中四川王朗、四姑娘山、贡嘎山及亚丁4个自然保护区2017年6—11月红外相机数据,利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AI对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Cervus unicolor)、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高山麝(Moschus chrysogaster)、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和岩羊(Pseudois nayaur) 9种有蹄类动物的相对种群数量和日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在九种有蹄类动物中的相对丰富度(64. 12%)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动物。(2)小麂、毛冠鹿和中华斑羚的日活动模式呈双峰型,具有明显的晨昏习性。(3)水鹿和中华鬣羚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4)毛冠鹿在不同地区日活动模式均呈双峰型,但不同地区其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段存在差异。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与食物资源、捕食压力等有关,活动节律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研究四川地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可以为该地区有蹄类的监测及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并能为其捕食者行为学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孙佳欣李佳琦万雅琼李晟官天培王杰夏万才徐海根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