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倩

作品数:48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4篇丹皮
  • 14篇丹皮酚
  • 10篇增殖
  • 10篇肿瘤
  • 10篇骨髓
  • 8篇增殖性
  • 8篇内皮
  • 8篇骨髓增殖
  • 7篇骨髓增殖性肿...
  • 6篇心室
  • 6篇血管
  • 6篇内皮细胞
  • 5篇心肌
  • 5篇心室重构
  • 4篇分子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机构

  • 44篇承德医学院
  • 14篇保定市第一医...
  • 6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承德石油高等...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市红十字...

作者

  • 47篇徐倩
  • 21篇周晓慧
  • 11篇成志勇
  • 11篇曹凯
  • 8篇杜超
  • 8篇赵亚玲
  • 7篇赵静怡
  • 5篇梁文同
  • 5篇刘贵敏
  • 5篇牛成伟
  • 4篇谷蕾
  • 4篇肖艳红
  • 4篇张丽军
  • 3篇王亚丽
  • 3篇王栋
  • 3篇王凤云
  • 2篇王明娟
  • 2篇谢旭磊
  • 2篇张金环
  • 2篇单伟超

传媒

  • 6篇承德医学院学...
  • 4篇中成药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分子生物实验操作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子生物实验操作盘,包括安置台和收纳架,安置台的表面设置有收纳架,盘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反应槽,板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套孔,架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套孔,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盖通过第一螺纹槽与...
杜超徐倩王栋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明确其发挥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其中BYHWD组根据给药剂量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个亚组。采用自制击打器建立SCI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14、21、28 d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功能评分,观察大鼠SCI模型建立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假手术组大鼠行走轻度异常,术后1 d完全恢复正常;SCI模型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术后第1天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到第21天,低剂量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高剂量BYHWD组与SCI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模型组(P<0.05)。结论 BYHWD对SC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最佳给药浓度为中剂量组。
贺小平董贤慧赵静怡徐倩郝云涛张梦鑫
关键词:脊髓损伤补阳还五汤后肢运动功能
丹皮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检测丹皮酚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人VSMC在体外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则由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应用CCK-8实验检测VSMC的增殖活性;应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能力。结果 丹皮酚显著降低ox-LDL导致的VSMC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丹皮酚显著减弱VSMC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丹皮酚下调HMGB1在蛋白质和mRNA上的表达水平,补充HMGB1可减弱丹皮酚对抗VSMC功能紊乱的作用。结论 丹皮酚通过下调HMGB1减轻ox-LDL导致的VSMC炎症反应,并因此抑制了VSMC的增殖和迁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刘超王明娟单伟超徐倩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丹皮酚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κB和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NF)-κB的表达、激活的影响及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2.5(H1)、5(H2)、10(H3)及15mmol/L(H4)5组,培养24h。通过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p65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降解,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核转移趋势。结果:H2、H3、H4组HUVECs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Hcy可使NF-κBp65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Hcy可促进IκB-α蛋白降解,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Hcy处理HUVECs后,大量的NF-κBp65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结论:Hcy可通过增强NF-κBp65mRNA的表达,加速IκB-α蛋白的降解,促进NF-κBp65的释放、活化,从而转移进细胞核,调节其下游的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徐倩周晓慧曹凯牛成伟张金环胡欣欣
关键词:内皮细胞脐静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内脏利什曼病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是通过中华白蛉叮咬而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目前临床上已较少见,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贫血等。该文报道1例以不规则发热、肝与脾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于其骨髓涂片中发现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遂确诊,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肝、脾明显缩小,血常规及骨髓象恢复正常。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极为重要。
王哲徐倩付建珠赵亚玲张昕孙立娜田明杰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脾肿大骨髓利什曼原虫
AG490对HEL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JAK2抑制剂AG490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迁移及对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G490处理HEL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检测JAK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VEGF和HIF-1α的蛋白水平。结果:AG490能够抑制HEL细胞的活力,不同浓度(20、40、60、80和100μmol/L)AG490作用HEL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75%、48%、10%和0.12%(P<0.05);Hoechst 33342凋亡细胞染色显示80μmol/L AG490处理细胞48 h后,亮蓝色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L AG490作用细胞48 h后,凋亡率上升;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20μmol/L AG490处理细胞24 h后漏出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G490处理HEL细胞48 h后JAK2 mRNA呈剂量依赖性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p-JAK2、VEGF和HIF-1α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AG490可通过抑制JAK2信号通路,抑制HEL细胞血管新生因子VEGF和HIF-1α的表达。
徐倩赵亚玲付建珠谷蕾刘贵敏梁文同成志勇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VEGFHIF-1Α
补阳还五汤对继发性脊髓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董贤慧郝云涛赵静怡徐倩孙淑红
课题采用自制“可控击打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BBB评分法检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行为学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
关键词:
关键词:脊髓损伤补阳还五汤
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及TGF-β_1,Collagen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左冠状前降支(LAD)结扎法制作在体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记录结扎前及结扎后10,20,40,60,120 min,24 h心电图变化,测量各个时点ST段的偏移幅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另有只穿线不结扎的假手术组,共6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p 8.0,12.0,16.0 mg·kg^(-1)剂量的丹皮酚注射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天ip等体积生理盐水,卡托普利组用蒸馏水稀释其片剂碾成的药粉,给予ig 10.0 mg·kg^(-1),所有干预均1次/d;28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生理学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左室梗死区TGF-β_1和CollagenⅢ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梗死灶边缘部分心肌细胞发生肥大、伸长,左心室壁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凋亡细胞胞核固缩、胞质伊红深染,另有部分组织发生疏松水肿,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TGF-β_1及collagenⅢ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各组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_1及collagen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P<0.05)。结论:丹皮酚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的病变程度,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组织中TGF-β_1及collagenⅢ的表达来实现的。
时召平曹凯赵静怡徐倩周晓慧
关键词:丹皮酚转化生长因子-Β1
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RAS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复制AMI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丹皮酚低剂量(6 mg/kg)组、丹皮酚中剂量(9 mg/kg)组和丹皮酚高剂量(12 mg/kg)组。造模成功并存活下来的大鼠,分别给予各组不同药物处理。用药4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和内皮缩血管肽1(ET)-1 m RNA水平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肽基二肽酶A(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GT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GT、AGTR1、ET-1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Ang-Ⅱ、ACE、AGTR1的蛋白表达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在丹皮酚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组织中m RNA表达以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丹皮酚对降低其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丹皮酚能够延缓大鼠AMI后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S的过度激活有关。
顾媛媛周晓慧徐倩赵静怡
关键词:心室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受体内皮缩血管肽肽基二肽酶A丹皮酚
一种分子生物实验用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子生物实验用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将液管本体插进壁体内壁时,此时,液管本体向两边挤压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使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分别挤压第一夹持弹簧和第二夹持弹簧,被挤压第一夹持弹簧和第二夹...
徐倩杜超王栋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