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晗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下水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浅层
  • 3篇浅层地下
  • 3篇浅层地下水
  • 2篇湿地
  • 2篇湿地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2篇垂向
  • 2篇垂向分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水质
  • 1篇独流减河
  • 1篇多氯联苯
  • 1篇盐量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盐渍土
  • 1篇有机氯

机构

  • 7篇天津市地质矿...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篇马晗宇
  • 8篇申月芳
  • 7篇杨耀栋
  • 5篇曹阳
  • 3篇应耀明
  • 1篇刘菲
  • 1篇刘玉龙
  • 1篇李明明

传媒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岩矿测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房地产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被引量:15
2010年
建立了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有机氯农药检出限均小于2.21ng/L,多氯联苯中PCB1检出限为5.20ng/L,其他目标组分检出限在1.30ng/L以下。两大类待测组分回收率均可以达到63.5%~110.2%,各组分精密度(RSD,n=5)在2.2%~17.3%。除异狄氏剂外,有机氯农药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7.34%~133.76%。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验室分析或进一步改进。
马晗宇刘菲刘玉龙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气相色谱法地下水
独流减河湿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了独流减河湿地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在此基础上运用商值法和安全浓度阈值法对独流减河湿地开展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是36.4—870 ng·g-1,其污染程度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商值法评价结果显示部分3环和5环以上的PAHs存在潜在生态风险,而安全浓度阈值法评价中则未发现表层沉积物中PAHs有显著生态风险.商值法的评价结果更加保守,但两种方法均显示3—4环PAHs是影响湿地生态风险的主要PAHs类型.商值法在当前条件下更适用于独流减河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数据时效性、参数选取的主观性、急慢性比例(ACR)的取值是本研究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马晗宇申月芳应耀明杨耀栋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独流减河多环芳烃沉积物
武清凹陷浅层含氟地下水演化特点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选取武清北水源地所在Ⅳ级构造单元——武清凹陷为研究区,共布设地下水取样点95个。以第一含水组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调查及取样分析测试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武清凹陷浅层地下水中F-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质量浓度总体较高,分布趋势为以WN—ES为轴线浓度最高,向两侧浓度逐渐降低;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总体具有弱碱性、高钠、低钙的特征;高氟水形成主要受控于该地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和F-解吸作用等。
申月芳马晗宇杨耀栋曹阳
关键词:地下水氟离子水文地球化学水化学特征
蓟县盘山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识别
2016年
针对天津市蓟县盘山地区官庄镇开展了丰水期(2013年7~9月)与枯水期(2014年3~4月)地下水水质取样与分析。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总硬度、SO_4^(2-)、NO_3^-、Cl^-、TDS、Ca^(2+)、Mg^(2+)、Na^+和COD_(Mn)等9项指标的季节变化。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地下水水质因子与研究区人口密度、耕地比例、禽类养殖、农家院数量和工业产值等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出地下水污染来源。结果显示: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水质,溶滤作用和生活污染是研究区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污染和商业服务均对该区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
曹阳李明明杨耀栋申月芳马晗宇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
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同区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为期1年的土壤含盐量监测工作,揭示了生态城不同区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新天津生态城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盐渍化程度向着海岸线方向由北向南逐渐加重,表层0~5 cm土壤是普遍的盐分积累段,南部旧盐田地区则存在埋深120~170 cm左右的深部盐分积累段。不同区域土壤中离子构成的差异明显:北部土壤中SO_4^(2-)比例较高,γ(Cl^-)/γ(SO_4^(2-))值随深度不断减小;中部地区土壤γ(Cl^-)/γ(SO_4^(2-))值随深度不断增大;南部旧盐田地区土壤中γ(Cl^-)/γ(SO_4^(2-))值随埋深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埋深170 cm为最低值。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受气候、潜水水质、植被情况和历史上的制盐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潜水水质和制盐活动是导致土壤中阴离子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马晗宇申月芳曹阳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土壤含盐量盐渍化盐渍土
地下水中微小颗粒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和协同迁移作用的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 esters,简称PAEs)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环境激素的方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水体、土壤沉积物以及空气中均可检测得到,对于该类物...
马晗宇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有机碳
文献传递
滨海新区地下水腐蚀因子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2016年
地下水腐蚀是沿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选取位于滨海新区中东部的中新生态城北部荒滩区及南部盐田区为典型场地,首次通过原状土孔隙液的水化学特征对浅层地下水腐蚀性开展垂向分布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40m以浅地下水的工程腐蚀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态城区浅层地下水主要腐蚀性因子在垂向上呈现出浅层聚集性和随深度递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18m以浅地下水TDS变化幅度较大,北部荒滩区,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浓度峰值出现在10-12m,南部盐田区,呈现先急剧减小后局部回升的规律,浓度峰值出现在表层2-3m;18-40m两区的地下水TDS变化规律一致,呈现出总体随深度递减,局部震荡衰减的规律。主要腐蚀因子Cl^-、SO_4^(2-)变化趋势与TDS一致,相关系数大于0.9。40m以浅地下水腐蚀性等级具有明显的高-低双层结构。
申月芳应耀明杨耀栋曹阳马晗宇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垂向
北大港湿地东部多环芳烃沉积记录与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GC/MS法分析研究了北大港湿地东部沼泽水域沉积物岩芯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组成的垂向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岩芯中PAHs含量在(18.1~821)×10^-9之间,岩芯上段PAHs以5~6环高分子量组分为主,中段和下段则以2~3环组分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大港湿地PAHs含量显著升高,峰值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比国内多数地区峰值出现时间更早,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PAHs含量再次处于增长态势。根据成分组成和产业发展分析当地不同时期PAHs的来源,20世纪50年代以前,PAHs主要来自于长距离输送和薪柴的低温燃烧,此后则是以湿地周边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为主。北大港湿地的PAHs污染明显受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主要来源,大港油田开采泄漏的影响则不显著。
马晗宇申月芳杨耀栋
关键词:多环芳烃垂向分布
某宽河槽湿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研究
2023年
本文以独流减河为例,利用GC-MS法分析研究了其宽河槽湿地29组沉积物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在39.4~871 ng·g-1之间,与太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相当。宽河槽湿地东部PAHs含量高于西部,5~6环组分的占比也高于西部。组成特征分析法和异构体比值法分析,结果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煤炭燃烧和交通尾气排放混合源对研究区PAHs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石油源、机动车尾气和燃油排放。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明显受到周边污染源和湿地内人类活动的影响。
申月芳马晗宇杨耀栋
关键词:沉积物多环芳烃湿地
滨海新区浅层地下水主要腐蚀因子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地下水腐蚀是沿海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选取位于滨海新区中东部的中新生态城北部荒滩区及南部盐田区为典型场地,首次通过原状土孔隙液的水化学特征对浅层地下水腐蚀性开展垂向分布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40 m以浅地下水的工程腐蚀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态城区浅层地下水主要腐蚀性因子在垂向上呈现出浅层聚集性和随深度递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18 m以浅地下水TDS变化幅度较大,北部荒滩区,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浓度峰值出现在10~12 m,南部盐田区,呈现先急剧减小后局部回升的规律,浓度峰值出现在表层2~3 m;18~40 m两区的地下水TDS变化规律一致,呈现出总体随深度递减,局部震荡衰减的规律。主要腐蚀因子Cl-、SO2-4变化趋势与TDS一致,相关系数大于0.9。40 m以浅地下水腐蚀性等级具有明显的高-低双层结构。
应耀明申月芳曹阳杨耀栋马晗宇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垂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