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下肢康复机器...
  • 2篇下肢运动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机器人
  • 2篇机器人
  • 1篇电刺激
  • 1篇动功
  • 1篇独立性
  • 1篇血流
  • 1篇深静脉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电刺...
  • 1篇足底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5篇刘畅
  • 4篇郄淑燕
  • 2篇毕胜
  • 2篇卢茜
  • 1篇杨傲然
  • 1篇王寒明
  • 1篇张佳玮
  • 1篇谭健
  • 1篇张黎明
  • 1篇谭建
  • 1篇胡楠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截瘫三联针法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截瘫三联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对下肢肌力、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定92例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NM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截瘫三联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下肢肌力、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BI评分、FMA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分级、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量、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联合NMES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提高下肢肌力,疗效较好。
安霞刘畅张黎明潘化杰杨傲然
关键词:脑损伤下肢运动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下肢肌力
下肢康复机器人与人工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与传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机器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机器人组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分别评测2组患者功能独立性。结果:治疗后,机器人组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分别为(71.88±18.65)与(65.44±20.11)分,与治疗前的(55.44±32.46)分与(53.88±30.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较人工步行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方面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刘畅郄淑燕谭健耿久军
关键词:机器人脑卒中偏瘫FIM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效果被引量:48
2017年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人工辅助步行训练,实验组予下肢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训练时间均为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8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测下肢运动功能,机器人评估系统评定屈髋肌群肌力(FHF)和伸膝肌群肌力(FKE),6分钟步行距离和10米步行时间评定步行能力。结果训练前,两组间一般资料及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实验组各指标均提高(t>2.274,P<0.05);除FKE外,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09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
刘畅郄淑燕王寒明谭建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康复机器人
等速测试指标与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踝痉挛评定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研究等速被动测试指标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康复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18例作为痉挛组,16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MAS评定痉挛组踝关节肌张力,BIODEX等速运动测试系统评定两组踝关节被动运动,角速度分别为10°/s、60°/s、120°/s、180°/s、240°/s。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平均力矩(AT)、峰力矩-角速度线性斜率(SLOPE)。运用Spearman法对上述两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痉挛组不同角速度PT、PT/BW、AT均大于对照组(P〈0.05),等速指标随角速度增大而增大,120°/s后上升缓慢。痉挛组4个等速指标与MAS相关系数为0.3043~0.7632(P〈0.01),SLOPE的数值最大。结论等速指标与MAS具有相关性,符合痉挛中速度依赖的定义。120°/s敏感性最高,SLOPE与MAS相关性最显著。
邓思宇卢茜郄淑燕刘畅毕胜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
脑卒中偏瘫足内翻患者步行支撑期的足底压力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可描述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支撑期足内翻的足底压力学参数。方法选取能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2例设为病例组,另选与患者年龄、体重相匹配的中老年健康志愿者17例设为对照组,使用Footscan压力板测量受试者常速行走下的足底压力,采集双足各3次的动态足底压力,得到足内外侧压强比值,记录并分析患者行走时足底各区域的压强峰值和接触面积(本研究所呈现的数据均为某个区域参数相对于所有分区对应参数之和的百分比)。并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患者患侧踝关节的痉挛程度,并比较对照组健康人与病例组患者健患侧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患侧前足内侧压强占所有分区之和的百分比[(23.52±10.15)%]小于对照组优势侧[(29.82±7.45)%],而前足外侧压强的百分比[(45.45±17.71)%]大于对照组优势侧[(37.47±12.60)%];病例组健侧第1趾压强的所占百分比[(9.04±7.47)%]小于对照组优势侧[(14.84±6.54)%],而病例组中足及足跟压强的所占百分比[患侧(38.17±13.57)%,健侧(49.61±26.36)%]均大于对照组优势侧[(25.05±4.92)%],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前足外侧压强的所占百分比[(45.45±17.71)%]大于组内患者健侧[(37.04±22.0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患侧第1趾接触面积占全足的百分比[(9.96±1.67)%]大于对照组优势侧[(8.57±1.17)%],前足内侧接触面积占全足的百分比[(14.71±4.64)%]小于对照组优势侧[(17.62±1.52)%],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其余各区域健患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例组患侧全足、前足内外侧压强比值最大值[(27.21
胡楠毕胜卢茜邓思宇郄淑燕刘畅张佳玮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足底压力足内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