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进丁

作品数:18 被引量:180H指数:6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缺血
  • 6篇急性
  • 5篇卒中
  • 4篇血性
  • 4篇吞咽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吞咽障碍
  • 2篇端脑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致残

机构

  • 14篇九江市第一人...
  • 6篇南昌大学第二...
  • 2篇赣南医学院
  • 1篇九江学院

作者

  • 18篇汪进丁
  • 10篇万和斌
  • 6篇张建勋
  • 6篇徐丽君
  • 5篇万姗姗
  • 5篇高秀先
  • 4篇任星
  • 3篇黄晨达
  • 3篇黄卫
  • 3篇徐达青
  • 2篇罗江洪
  • 2篇唐震宇
  • 2篇徐明
  • 1篇万姗姗
  • 1篇刘莉萍
  • 1篇袁向阳
  • 1篇丁卫江
  • 1篇刘志强
  • 1篇师访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华东...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脑出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显著减少血肿体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建勋任星文师访徐达青高秀先汪进丁周凤凰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联合应用LDL-C和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LDL-C+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LDL-C+ABCD2评分法分别测定106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LDL-C+ABCD2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49(0.771-0.927)和0.844(0.768-0.920)。采用LDL-C+ABCD2评分中TIA患者中低、中和高危组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1%、33.3%和64.3%,不同脑卒中风险分层的脑梗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D2评分法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有效的方法 ,结合LDL-C检查结果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汪进丁徐丽君万姗姗万和斌张建勋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N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水平,探讨血NT-pro-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15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48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在发病后72 h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按照发病15 d内患者预后是否死亡把入组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与患者发病15 d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发病15 d内死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24例(10.6%)。其房颤、心源性脑卒中、大灶梗死、NIHSS评分、年龄、血糖、血肌酐均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白蛋白、LDL-C、总胆固醇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血清NT-Pro-BNP中位数水平为2598.5 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90.4 pg/mL(P<0.001)。区分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NT-Pro-BNP水平的最佳切点值为955.2 pg/mL、灵敏度83.3%、特异度为82.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IHSS评分≥13[OR=56.18,95%CI=9.06~348.40, P=0.000],Lg NT-Pro-BNP(OR=38.79,95%CI=6.52~230.95, P=0.000),脑梗死体积(OR=8.73,95%CI=1.11~68.88, P=0.040)是脑梗死发病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能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5 d内死亡的预后。
汪进丁罗江洪徐丽君温洪周万和斌
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60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系统来实现CYP2C19基因床边快速检测,依据CYP2C19基因位点分为快代谢组64例、中间代谢组76例、慢代谢组20例。比较不同代谢基因组患者的血小板ADP抑制率及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的差异。结果不同代谢基因组中氯吡格雷抵抗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基因组血小板ADP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尚不能确定有确切关联。
汪进丁万姗姗徐明姚德斌万和斌
关键词: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
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吞咽障碍动态观察1例被引量:2
2008年
汪进丁徐丽君黄卫黄晨达
关键词:脑梗死单侧吞咽障碍
热射病21例临床急救体会
2004年
袁向阳汪进丁刘莉萍
关键词:中暑热射病急救措施地塞米松甘露醇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记录异常表现,吞咽障碍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梗死的面积及梗死部位。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前循环为67.7%(86/127),后循环为63.0%(34/54)。多发性梗死出现吞咽障碍者高于皮层或基底节区梗死,丘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低于桥脑梗死(P<0.05);前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口咽混合期,后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咽期(P<0.05),其中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咽期吞咽障碍,而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口咽混合期吞咽障碍(P<0.05)。前、后循环不同面积梗死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与梗死部位有关,而与梗死面积无关。
汪进丁唐震宇万姗姗黄晨达黄卫徐丽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梗死部位梗死面积
应用ABCD2评分法预测首诊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首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TIA的住院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5例和非脑梗死组81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分,50例)、中危组(4~5分,50例)和高危组(6~7分,6例),观察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0%、40.0%和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入院时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出现肢体无力、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60min、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汪进丁万姗姗万和斌
关键词:ABCD2评分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0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并发脑梗死40例(19.42%);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甘油三酯(TG)≥1.7 mmol/L、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C反应蛋白(CRP)≥10 mg/L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并发脑梗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减少脑梗死发生.
高秀先万和斌张建勋文师访汪进丁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脑梗死维持性血液透析
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20例被诊断为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系统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1年内入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比较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2/*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对入组120例的患者进行随访1年,其中18例(15.00%)出现卒中复发。CYP2C19*2/*3基因缺陷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复发组的CYP2C19*2/*3基因缺陷型、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及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YP2C19*2/*3基因缺陷型(β=1.912,OR=9.845,95%CI:5.531~15.479)、高血压病(β=1.389,OR=4.242,95%CI:1.185~12.919)、糖尿病(β=1.742,OR=5.707,95%CI:1.762~18.479)、颅内动脉狭窄(β=1.251,OR=2.875,95%CI:1.195~8.459)、BMI(β=1.497,OR=4.469,95%CI:1.648~12.121)、LDL-C(β=1.840,OR=7.444,95%CI:1.151~14.147)、Hcy(β=1.252,OR=2.352,95%CI:1.280~6.383)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YP2C19*2/*3基因缺陷型卒中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基因缺陷型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汪进丁万姗姗罗江洪徐明姚德斌万和斌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