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力

作品数:96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专利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0篇混凝土
  • 21篇抗震
  • 16篇楼梯
  • 14篇剪力
  • 14篇隔震
  • 13篇支座
  • 13篇剪力墙
  • 13篇建筑
  • 12篇弹塑性
  • 12篇耗能
  • 12篇钢筋
  • 10篇地震
  • 10篇钢筋混凝
  • 10篇钢筋混凝土
  • 9篇混凝土组合
  • 8篇弹塑性分析
  • 8篇塑性分析
  • 8篇墙结构
  • 8篇组合梁
  • 7篇装配式

机构

  • 81篇中国建筑西北...
  • 29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启源工程...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安达盛隔震...
  • 1篇陕西建研结构...

作者

  • 96篇辛力
  • 25篇梁兴文
  • 23篇曾凡生
  • 18篇杨琦
  • 18篇刘源
  • 16篇王敏
  • 11篇荆罡
  • 7篇李冰
  • 4篇赵宏安
  • 4篇应向阳
  • 4篇邓明科
  • 4篇常亚峰
  • 4篇杨鹏辉
  • 3篇曹莉
  • 3篇扈鹏
  • 3篇汪平
  • 2篇郑宏
  • 2篇童岳生
  • 2篇苏明周
  • 2篇段成刚

传媒

  • 15篇建筑结构
  • 6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工业建筑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陕西建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建筑钢结构进...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中华建设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全国第十届混...

年份

  • 8篇2023
  • 21篇2022
  • 1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凉市博物馆高层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介绍了平凉市博物馆多塔高层结构基础隔震分析的全过程。对隔震支座参数设置及选型原则、水平减震系数取值、隔震支墩设计内力提取、抗震性能评估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着重讨论了地震波选取、支座阻尼参数定义等问题。结合大震时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为馆内浮放文物的防滑移、防倾覆提供了防震保护建议。通过大震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的可靠性,为同类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辛力董凯利贾俊明吴琨肖华宁秦伟
关键词:基础隔震
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2021年
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耗能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考虑HPFRC耗能墙材料强度、配筋率、距离柱边距离、耗能墙宽厚比以及高宽比等因素,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参数扩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上述前3个参数取值的增加,试件各个荷载特征点的水平承载力均有所提高,但变形能力变化不大;随着HPFRC耗能墙宽厚比的增大,试件各个荷载特征点的水平承载力均明显减小,极限位移也有所减小;随着HPFRC耗能墙高宽比的增大,试件各个荷载特征点的水平承载力均明显减小,但峰值荷载点对应的位移有所增大。为保证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HPFRC耗能墙材料强度、配筋率、HPFRC耗能墙宽厚比、高宽比和HPFRC耗能墙距离柱边距离等参数,提出了相关建议值供设计参考。
杨鹏辉辛力何伟梁兴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高宽比
用于高层、超高层的混合配筋混凝土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高层、超高层的混合配筋混凝土柱,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柱外箍圈、箍筋、FRP筋和型钢,箍筋和FRP筋均沿着框架柱外箍圈的轴向并列设置在框架柱外箍圈的内侧,型钢置于框架柱外箍圈的内腔中,型钢通...
韩刚启辛力史生志刘源荆罡李彬程倩倩
一种楼梯结构滑动耗能支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梯结构滑动耗能支座,在每层楼梯梁与上方相邻的梯板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一组支座主体,该支座主体包括减震构件,减震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在上连接板的两个横向边沿纵向设置有多个上部锚固...
辛力曾凡生王敏应向阳
文献传递
一种梁柱连接处设置水平隔板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梁柱连接处设置水平隔板的连接节点,属于钢结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内隔板组件,内隔板组件上设置有竖向连接板和水平内隔板,水平内隔板置于箱型柱中,水平内隔板和箱型柱均与竖向连接板固定连接,竖向连接...
辛力史生志刘源程倩倩
文献传递
腹板两侧部分填充混凝土新型预制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023年
为探讨腹板两侧部分填充混凝土新型预制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制作两个新型预制组合梁试件和两个对比梁试件,对比梁分别为工字钢梁和传统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通过改变新型预制组合梁翼缘内侧填充混凝土厚度,研究其裂缝分布、荷载-应变变化规律和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腹板两侧部分填充混凝土新型预制组合梁具有较好的受弯承载力,改变翼缘内侧填充混凝土厚度对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新型预制组合梁与传统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相比,在不降低组合梁屈服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同时,混凝土用量和组合梁自重分别降低了63.5%和50.6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新型预制组合梁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辛力刘源姚怡帆史生志廖含喻
关键词:受弯性能平截面假定受弯承载力
装配式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及其设计与施工方法,所公开的组合梁包括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梁,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梁包括第一H型钢梁和部分包裹第一H型钢梁的混凝土,所述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梁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
辛力姚怡帆史生志刘源黄华叶艳霞
纤维增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及易损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在关键部位采用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的结构的地震反应,利用Perform-3D软件对一栋10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单向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2%)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地震损伤程度的增加,纤维增强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发挥更加充分,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改善作用也更加明显;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强度S_a(T_1)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损伤程度,适合作为地震动强度衡量指标。依据FEMA P695建议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22对地震动记录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调幅,并通过结构地震易损性函数,给出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达到"防止倒塌"极限状态的失效概率。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议可采用墙肢塑性铰转角作为其"防止倒塌"极限状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构反应参数。
党争梁兴文党王桢辛力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纤维增强混凝土地震反应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
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标层间位移确定方法被引量:30
2008年
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和性能水平的划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确定目标位移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层位移分为有害位移和刚体位移,将层间位移分为名义层间位移和有害层间位移;分析了剪力墙结构的名义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及楼层转角之间的关系,给出有害层间位移的近似计算公式并进行误差分析;对结构层间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作为剪力墙结构的性能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并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角两个参数来控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最后,给出剪力墙结构目标层间位移的确定方法,以此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可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邓明科梁兴文辛力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层间变形性能指标
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被引量:16
2008年
首先对结构进行自由振动分析,求出各阶振型的弹性自振周期及相应的振型值;然后根据各振型的自振周期,由位移反应谱导出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位移,接着由等效原理反推出结构各振型的弹性位移,振型组合后得到结构的位移曲线;再由与性能水平相应的结构层间侧移角限值确定结构各振型目标侧移,对其分别进行分析计算,振型组合求得结构层间剪力,实现了考虑高振型影响的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通过算例介绍了方法的全过程,并由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辛力梁兴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振型影响弹塑性时程分析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