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楠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早更新世
  • 3篇神庙
  • 3篇更新世
  • 2篇动物群
  • 2篇泥河湾盆地
  • 1篇动物化
  • 1篇动物化石
  • 1篇英文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活习性
  • 1篇生态类群
  • 1篇鸟类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习性
  • 1篇模式识别
  • 1篇类群
  • 1篇化石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胡楠
  • 3篇同号文
  • 1篇卫奇
  • 1篇王晓鸣
  • 1篇韩非
  • 1篇刘迪
  • 1篇张觉非

传媒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鸟类生活习性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鸟类骨骼的测量指标与生活习性的关系。而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由此进而推断鸟类骨骼形态所蕴含的关于鸟类生活环境的信息。本研究采用人工智能及模式识别领域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旨在定量化,基于数据,从数...
刘迪张觉非胡楠
关键词:鸟类骨骼测量生态类群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
河北阳原山神庙咀早更新世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新材料(英文)被引量:11
2012年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早期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归入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具体特征如下: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其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该种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1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1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 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1.3 Ma。
同号文胡楠王晓鸣
关键词:早更新世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被引量:16
2011年
2006~2008年,在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化石点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初步鉴定出如下种类:兔科(属、种未定)、鼠免(未定种)、直隶狼、猫科(属种未定)、硕鬣狗(未定种)、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未定种)、长鼻三趾马(未定种)、三门马、猪(未定种)、真枝角鹿(未定种)、转角羚羊(末定种)及中国羚羊等;尽管上述种类全部属于经典泥河湾动物群成员,但其中草原猛犸象、披毛犀、野猪、真枝角鹿及转角羚羊等材料都比前人所发现的要丰富和完整。从3次发掘情况看,该地点是泥河湾盆地几十年来所发现的含大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点。这些化石不仅对解决有关属种的分类与演化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间接确认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确切层位和丰富该动物群的内容是重要素材;此外,还可为解决桑干河两岸及油房断层两盘之间生物地层对比工作的有关难题提供新证据。据野外地层的高程判断,山神庙咀动物群要比小长梁动物群的年代稍晚,即晚于1.36Ma;而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也应与之相当。
同号文胡楠韩非
关键词:哺乳动物化石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河北阳原)早更新世动物群的发现
同号文胡楠卫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