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璇

作品数:30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基因
  • 7篇非病毒基因载...
  • 6篇细胞
  • 5篇转染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聚乙二醇
  • 5篇聚乙烯亚胺
  • 5篇二醇
  • 5篇分裂症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药物
  • 3篇精神病
  • 3篇抗精神病
  • 3篇基因传递
  • 3篇共聚

机构

  • 17篇深圳市精神卫...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广东药学院
  • 6篇深圳市精神卫...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0篇张璇
  • 10篇潘仕荣
  • 8篇杨叶雅
  • 7篇胡海梅
  • 4篇张未
  • 4篇蔡青青
  • 3篇冯敏
  • 3篇曾环思
  • 3篇闫小华
  • 3篇罗昕
  • 3篇郭媛媛
  • 3篇王知力
  • 3篇鹏越峰
  • 2篇刘铁榜
  • 2篇杨孔军
  • 2篇荣晗
  • 2篇吴怀安
  • 2篇温玉婷
  • 2篇邓小敏
  • 1篇郭振寰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的合成及与DNA的结合稳定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并考查其与DNA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方法以G2.0聚丙烯亚胺(PPI)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脂多臂接枝聚合物,再以G1.0聚丙烯亚胺或G2.0聚丙烯亚胺作为氨解试剂进行氨解合成了新型树枝状的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聚合物(MP-g-PPI)。采用红外光谱(IR)、1HNMR对聚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考察聚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通过离心法考察了聚合物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沉淀稳定性,通过MTT法考察聚合物在Hela细胞中的毒性,并通过测定发荧光细胞百分数获得复合物在Hek-293细胞中的转染率。结果成功合成了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聚合物,此聚合物可有效的与DNA结合成纳米复合物,可通过一定的空间斥力阻止复合物的聚集,且毒性较PEI 25K低,可有效介导基因的转染。结论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聚合物可与DN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此聚合物有望成为新型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
张璇杨叶雅胡海梅蔡青青
关键词:基因载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转染
PEG-PEI共聚物/DNA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合成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PEG-PEI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为PEG-PEI共聚物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介导体内外基因传递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含PEG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接枝量的PEG-PEI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测定了PEG-PEI/DNA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结构形态、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及共聚物的缓冲容量,分析了接枝PEG对各项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接枝了PEG后,PEG-PEI/DNA复合物的粒径都明显减小,Zeta电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接枝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PEG可使Zeta电位下降较多,亲水链段PEG对降低粒子间的聚集和增加溶解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接枝PEG的量对引起的内含体破裂并释放DNA的质子海绵效应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形成PEG-PEI共聚物后,对PEI/DNA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复合物更适宜用于体内基因转导。
张璇潘仕荣胡海梅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物理化学性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与黑皮质素4受体的关联研究
张璇曾环思王知力
BACE1基因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干扰效果的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BACE1基因干扰质粒,并研究其在neuro-2a细胞中的表达,为以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提供稳定转染的质粒。方法选择人、小鼠和大鼠的BACE1基因共有序列为干扰靶点,设计3组连接有GFP的干扰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neuro-2a细胞,通过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blotting的方法分别在RNA及蛋白质水平上检测BACE1的表达,以分析其干扰的效率。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插入的DNA片段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3个干扰靶点对BACE1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pYr-1.1-siBACE1在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干扰效果均最好。结论成功构建了BACE1基因的干扰质粒pYr-1.1-siBACE1,并能有效抑制neuro-2a细胞内源性BACE1基因表达,为靶向BACE1基因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张璇胡海梅
关键词:BACE1基因RNA干扰
CYP3A4基因多态性对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及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4和CYP3A4*18B基因多态性对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阿立哌唑在不同个体间代谢差异的遗传背景。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阿立哌唑(10~30 mg.d-1)为期4周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84例患者CYP3A4*4和CYP3A4*18B基因多态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立哌唑的谷血药浓度,并在治疗第0、2、4周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在考察的84例患者中,CYP3A4*4未见突变;CYP3A4*18B基因*1/*1型有46例(55%),*1/*18B型34例(40%),*18B/*18B型4例(5%)。CYP3A4*18B基因型可影响血药浓度/剂量比,*1/*1型的血药浓度/剂量比最高,*1/*18B型次之,*18B/*18B型最低,*1/*1型与*18B/*18B型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之间治疗2周和4周的临床疗效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CYP3A4*18B基因多态性可影响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但并不能确定与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有关。
张璇张瑜杨叶雅邓先华闫小华
关键词:阿立哌唑细胞色素P450CYP3A4限制性片断长度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
一种能互补结合miR‑132和/或miR‑212的RNA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互补结合miR‑132和/或miR‑212的RNA及其应用,其具有一个或多个miRNA互补结构域,每个所述miRNA结合结构域的序列都独立地选自SEQ ID NO:1和SEQ ID NO:2;还涉及该RN...
贾晓健王峰曾志文张璇贺贞钟良君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指数、血浆瘦素及下丘脑神经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4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指数、血浆瘦素及下丘脑食欲调节系统神经激素的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在我院就诊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奥氮平单药治疗4周,测定患者服用奥氮平前后的体质指数、血脂血糖以及神经激素等,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奥氮平治疗4周后,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0.01),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患者血浆中的瘦素(Leptin)及神经肽Y(NPY)水平经奥氮平治疗后都明显增加(P<0.05),而治疗前患者的NPY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无论治疗前或治疗后的α-促黑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可卡因-安他非明转录调节肽(CART)水平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使用奥氮平治疗会引起血浆瘦素及下丘脑神经激素水平的改变,从而引起体质量的增加。
张璇沈小丹郭媛媛
关键词:奥氮平体质量体质指数瘦素Α-促黑素细胞激素
BACE1-siRNA纳米复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尾静脉注射分枝状聚谷氨酸-聚丙烯亚胺-乳铁蛋白/β分泌酶小干扰RNA(MP-PPILf/BACE1-si RNA)纳米复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β分泌酶(BACE1)、β淀粉样蛋白(Aβ)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6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P-G1.0PPI组、MP-G1.0PPI-Lf(20∶1)组和MP-G1.0PPI-Lf(40∶1)组,每组6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他3组分别多次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复合物,同月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后1周,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BACE1和Aβ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P-G1.0PPI-Lf(20∶1)组和MP-G1.0PPI-Lf(40∶1)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游泳距离明显减小(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MP-G1.0PPI组的BACE1及Aβ的蛋白表达量有显著性下降(P<0.05);MP-G1.0PPI-Lf(20:1)组和MP-G1.0PPI-Lf(40∶1)组的蛋白表达量降低更为明显,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尾静注射MP-PPI-Lf/BACE1-si RNA纳米复合物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同时可使BACE1及Aβ的蛋白表达量下降。
张璇杨叶雅蔡青青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纳米复合物非病毒基因载体脑靶向
DNA甲基化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张璇周鹏吴怀安
关键词:DNA甲基化精神分裂症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PEI对Hela细胞的毒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考察PEI与DNA的结合能力,测定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及考察转染率。结果PEI的细胞毒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高相对分子质量PEI的细胞毒性远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PEI;高相对分子质量PEI在较低的N/P比时就能对DNA起到完全阻滞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PEI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明显大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I;Zeta电位随着PEI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与组成中的N/P比有关;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PEI(PEI2K)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率最低,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PEI(PEI25K)的转染率最高。结论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以及介导基因传递的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张璇潘仕荣冯敏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基因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