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书成

作品数:56 被引量:502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外资
  • 5篇空间分异
  • 4篇生态
  • 4篇农户
  • 4篇企业
  • 4篇城市
  • 3篇土地利用规划
  • 3篇土壤
  • 3篇农地
  • 3篇期权
  • 3篇珠三角
  • 3篇小流域
  • 3篇金融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黄土高原沟壑...
  • 3篇高原沟壑区
  • 3篇沟壑
  • 2篇信息熵

机构

  • 27篇华南理工大学
  • 21篇南京大学
  • 16篇武汉理工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湖北华电武昌...
  • 1篇广东华远国土...

作者

  • 56篇韩书成
  • 19篇濮励杰
  • 8篇熊建华
  • 6篇李丹
  • 5篇谢永生
  • 3篇郝明德
  • 3篇张彩云
  • 2篇张健
  • 2篇彭补拙
  • 2篇赵占光
  • 2篇陈凤
  • 2篇费伦苏
  • 2篇张文方
  • 2篇李冬梅
  • 1篇周强
  • 1篇潘少明
  • 1篇陈思琴
  • 1篇李晶
  • 1篇严祥
  • 1篇陈丽

传媒

  • 6篇国土资源科技...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师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的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39
2020年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结合广东省1990-2015年六期遥感数据,探究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期间,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减少,生态用地略有下降,生活用地大幅度增加;(2)省内不同经济区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特征不同,但普遍存在农业生产用地减少、城镇生活用地与工业生产用地大幅增加;(3)整体上看,1990-2015年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恶化,由0.645下降到0.639,年均下降0.191%;生态环境高质量区主要分布在粤西北,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处于生态环境低质量区,生态环境亟待提升。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视角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可为广东省"三生空间"用地合理功能分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龚亚男韩书成时晓标汤新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
我国居民理财问题研究
该论文以中国居民投资理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主要对中国居民理财的演变、发展现状、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和促进中国居民理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韩书成
关键词:居民理财资产投资居民储蓄
文献传递
基于供给约束与需求的土地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1
2010年
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如何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江苏为研究区域,从供给约束及开发需求的角度,分别构建了土地供给约束及非农开发需求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供给约束指标体系主要由水土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两个方面共9个具体因子组成;土地非农开发需求指标主要由人口、经济、投资水平及变化,以及经济要素产出率、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土地获取成本及产业基础等方面共19个具体因子组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研究了江苏各县(市)土地供给及非农开发需求程度。根据两者的组合特征,将全省分为四大适宜类型区,即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提出了各类型区开发利用导向,对实现江苏省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社会、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韩书成濮励杰
关键词:空间分异
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文献资料总结并提炼出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认可度较高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系统性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原始29项指标中选取18项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结合2011年数据对1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展开了试验性评价。结果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14项核心指标组成;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得分和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圳(11.49)>广州(4.25)>珠海(1.18)>东莞(0.47)>中山(-0.93)>肇庆(-2.63)>惠州(-3.38)>佛山(-5.06)>江门(-5.12)。
韩书成熊建华李丹
关键词: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珠三角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土地承载力是资源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人地矛盾突出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从水土资源支撑系统、经济技术支撑系统、社会支撑系统和生态环境支撑系统4个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各县(市)进行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全省分成高承载能力区、中承载能力区和低承载能力区,整体表现出从东南部—中西部—北部和沿海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韩书成濮励杰
关键词:空间分异
省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土地利用受到自然、经济、技术、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与制约,其利用合理与否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差异日益加大...
韩书成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战略分区研究框架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多是从区域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未体现区域内部空间差异,对制定差异化土地政策的指导性不强。土地利用战略分区研究可使分区结果与土地政策调控形成互动机制,提高其指导性,从而促进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与有序开发,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对土地利用战略分区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原则、指标体系选择、研究方法与思路等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完善土地利用战略及分区研究有所裨益。
韩书成
关键词:土地利用战略区域统筹
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差异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通过对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的实地调查,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差异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园地比例越大,耕地比例越小;在单位面积园地上的投入量表现为高收入户>低收入户>中收入户,但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越注重技术投入;农户收入越高对土地的投入总量占纯收入的比例越小,但对园地的投入占总投入量的比例越高;在粮食作物种植中,高收入户更倾向于对口粮作物进行高投入,中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对口粮作物和饲料粮作物投入差别不明显。
韩书成谢永生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农民收入
土地利用分区内容及与其他区划的关系被引量:22
2008年
在分析土地利用分区基本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分区体系,明确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分区的功能及侧重点,并辨析了土地利用分区与其它相关区划的区别与联系。总体来看,自然区划、生态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和经济区划等相关区划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侧重点,但从研究对象看,各区划与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对象都具有一定的交叉或者是重叠性。土地利用分区是以各专项区划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各专项区划的综合性区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指导性。
韩书成濮励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区
新兴边贸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以新兴边贸城市崇左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系数法和量图分析法分析了1985年以来崇左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演变及空间差异现状。通过研究发现:(1)1985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985—1992年为差异逐渐增加且增加速度逐渐加快的阶段;1993—1997年为差异逐渐增加但增加速度有所降低的阶段;1998—2000为差异程度相对稳定阶段;但到2001年出现急剧增加达到整个研究期县域差异程度最大值后进入逐步降低阶段。(2)可以将崇左市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成3种类型。江州区、凭祥市和扶绥县属于先进类型,龙州县为中等类型,大新、天等和宁明县属于落后类型。最后根据崇左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区位优势,提出了崇左市县域经济开发对策和建议。
韩书成濮励杰孟爱云
关键词:县域经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