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聚乳酸
  • 3篇聚乙二醇
  • 3篇二醇
  • 2篇致病
  • 2篇微球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相容性
  • 2篇细胞黏附
  • 2篇绿僵菌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微球
  • 2篇接枝
  • 2篇金龟
  • 2篇金龟子
  • 2篇金龟子绿僵菌
  • 2篇骨细胞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2篇成骨细胞黏附
  • 1篇蛋白吸附

机构

  • 8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刘颖
  • 6篇潘君
  • 4篇王彬
  • 4篇糜丽
  • 4篇王远亮
  • 4篇赵明媚
  • 2篇张廷秀
  • 2篇李永刚
  • 1篇牛旭峰
  • 1篇张晓喜
  • 1篇刘超
  • 1篇王敏
  • 1篇吴杨兰
  • 1篇肖伟
  • 1篇钟冬火
  • 1篇殷从松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及其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以马来酸酐本体改性聚乳酸(MPLA)和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本体改性聚乳酸(PPLA).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技术对改性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FITC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为模型蛋白质,测试了聚合物对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利用吸水率表征了聚合物的亲水性;利用聚合物在12周降解过程中pH值、失重率的变化评价了它们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H2N-PEG-NH2已成功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MPLA相比,PPLA明显降低了对FITC-BSA的吸附;其亲水性和降解性增加.预计该材料将是一种更适合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应用的聚乳酸类可降解材料.
赵明媚潘君吴杨兰刘颖李永刚王远亮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乳酸接枝亲水性降解性
一种可阻止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新型聚乳酸材料——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进行了本体改性。用红外、核磁和差示扫描技术对改性材料进行了表征,用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和MPLA相比,得到的产物(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
赵明媚潘君李永刚刘颖王远亮牛旭峰
关键词:聚乳酸改性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的自组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5
2008年
对制备的新型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乳酸(PLA)在水中的自组装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稳定性.目测法得到其溶解度为(2.16~4.32)×10-2mg·mL-1;荧光法得到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12×10-3mg·mL-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该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聚集体为纳米级球形;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微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发现,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聚合物的亲/疏水性比例、水相介质及水溶液的pH值对它影响显著;而制备后,稀释和冷冻对它无显著影响,改变微球的环境pH值至酸性,出现聚集,至碱性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在水和磷酸钠盐缓冲液中可形成稳定的纳米微球,通过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存在环境可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因此根据应用需要,通过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可能提高微球的在体血液循环时间并实现靶向缓释.
王彬潘君刘颖糜丽张廷秀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接枝自组装纳米微球
金龟子绿僵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昆虫病原真菌开发的真菌杀虫剂作用时间持久、无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但存在致死时间长,杀虫效率低,防效不稳定等缺点,严重阻碍了真菌杀虫剂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分子水平揭示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尤为重要。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金龟子绿僵菌对寄主的识别与粘附、绿僵菌侵染寄主过程中附着胞的形成、绿僵菌对寄主体壁的穿透机制和绿僵菌进入寄主血淋巴后的适应机制。
刘颖殷从松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基因工程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对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在前期成功合成聚乙二醇接枝的聚乳酸材料[poly(ethyleneglycol)graftpoly(D,L-lacticacid),PPLA]的基础上,以聚乳酸为对照,进一步考察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10在重庆大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实验室进行。①以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聚乳酸及自制的PPLA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②在体外聚乳酸和PPLA聚合物膜上培养Wistar新生鼠成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试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与聚乳酸相比,PPL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明显降低,仅为聚乳酸的37.3%。②与聚乳酸相比,在接种成骨细胞后,PPLA材料上的细胞黏附量更多,细胞数量更高;经过8d的培养后,PPLA材料上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聚乳酸。结论:与聚乳酸相比,PPLA材料具有更强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作用,并能显著地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及分化,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糜丽潘君赵明媚刘颖王彬王远亮
关键词:聚乳酸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
一种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材料被引量:4
2008年
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聚乳酸(PLA)进行了本体改性,通过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进行了检测,在材料上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成骨细胞,检测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乳酸相比,得到的产物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降解性、细胞相容性及可反应性,预计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中有潜在应用。
糜丽潘君赵明媚刘颖王彬王远亮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细胞相容性
PPLA纳米微球的溶血率与粒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浓度、微球粒径对溶血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ISO10993.1-1997和GB/T16886.1-2001标准和要求进行,采用透析法,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进行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制备不同浓度、不同行粒径的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就制备的纳米微球采用水浴法及测量540 nm处光密度值并计算出纳米微球的溶血率。结果随着微球浓度的增加,溶血率增加,粒径为960.8 nm的微球,在浓度为2.0 mg/mL时出现了轻度溶血;相同浓度(1.0 mg/mL或1.5 mg/mL)的微球,随着粒径(200~300 nm)的减小,溶血率增加,但都小于5%,可作注射用;在0.9%NaCl溶液中,PPLA纳米微球的临界溶血浓度为1.5~2.0 mg/mL,在此范围符合国家药物溶血标准。结论纳米药物的纳米效应对其临床应用存在负面影响,粒径在纳米微球的溶血及其他性能评价存在显著影响,相同浓度下,微球的粒径越大,溶血率越小。
肖伟王敏潘君刘超张廷秀王彬钟冬火张晓喜糜丽刘颖
关键词:纳米微球溶血粒径
金龟子绿僵菌CQMa102致病相关基因CuAO的功能分析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相比,昆虫病原真菌开发的真菌杀虫剂作用时间持久、无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但也存在以下...
刘颖
关键词:绿僵菌致病过程RNAI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