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志愿
  • 6篇志愿服务
  • 2篇志愿者
  • 2篇互惠
  • 2篇公益
  • 1篇大学管理
  • 1篇动机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信息文明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化
  • 1篇引力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青年
  • 1篇中国青年志愿...
  • 1篇善法
  • 1篇社会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辛华
  • 3篇邓国胜
  • 1篇王春婷
  • 1篇王猛
  • 1篇陈敏
  • 1篇杨义凤
  • 1篇张婧雯

传媒

  • 2篇青年探索
  • 2篇中国非营利评...
  • 2篇中国社会组织
  • 1篇新视野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公共管理评论
  • 1篇北京青年研究
  • 1篇社会建设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创新:互惠、反思和规范——美国服务学习制度的启示被引量:10
2016年
志愿服务在当前我国社会中面临国家与个体、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的单向度发展困境,阻碍了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发端于美国的服务学习制度在服务理念、管理过程和制度层面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创新元素。服务学习中体现出的互惠理念,可以有效避免志愿服务中的参与不足、动力不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服务学习中的反思环节,突破了从服务到服务的限制,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价值和预期成效;服务学习中的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合作与互动和制度规范为服务学习的互惠理念、反思过程提供了保障。
辛华杨义凤
关键词:志愿服务互惠
三重矛盾: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困境与破解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T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与运行的深入调查,发现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存在"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共存的两难困境。其根源在于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三重矛盾。第一,自愿服务与被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本质要求自愿性,但是社区志愿者在招募、使用等环节存在行政驱动现象。第二,运动式服务与常态化服务。运动式短期的志愿服务提升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但如何将短期服务的影响力转化转变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面临挑战。第三,个体服务与组织管理。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以其余个体方式、不计报酬进行服务的,但是如何对志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需要加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激励保障。最后,为回应以上矛盾,文章从志愿精神、能力建设、保障激励等三方面探索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困境的破解之道,提出了社区志愿服务的从被动到自愿、从运动到常态、从个体到组织的转型思考和建议。
辛华王猛
关键词: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行政化
增量变革的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兼评《增量共治的杭州实践》
2015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瞩目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社会转型,促使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传统农业文明的熟人社会向工业文明的陌生人社会、信息文明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需求的多样化,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引发社会交互网络发生改变和个体的自主性增强;另一方面是社会结构分化显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群体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恶化日益加剧。
辛华
关键词:信息文明社会结构分化环境恶化中国传统文化
社区志愿者的态度及影响行为的因素分析——以北京市A街道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社区志愿者的态度与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会影响到社区的治理与发展。本文以北京市A街道为案例,首先描述了A街道志愿服务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社区志愿者的态度及影响社区志愿者行为的因素。文章发现,目前A街道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更多是基于互惠心理,而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动员等结构性因素是影响社区志愿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体制内的组织动员能够强化居民的"认同"和"互惠"心理。最后,文章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了改进体制内组织动员志愿者的方式和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力等建议。
张婧雯邓国胜辛华
关键词:志愿互惠
志愿共同体:志愿服务的引力、能力与动力——基于美好社会咨询社的案例研究
2016年
志愿服务在我国经过30年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认知模糊、参与率低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志愿者的实质参与和服务效果。作为一个全员由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组织——美好社会咨询社,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提升志愿者服务价值等方式,吸引志愿者的投入;以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衔接供需等方式,激发志愿者的参与动力;以开展专业培训、运用项目管理规范志愿行为提升志愿者的能力。本案例呈现出的发自内心、基于兴趣、增进能力、传播友爱、服务社会的集引力、动力、能力为一体的志愿共同体特征,为志愿者组织在服务模式选择和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辛华周凌一陈敏
关键词:志愿服务引力
志愿者为什么能反映社会多侧面?——读《志愿者》
2015年
2008年前,志愿者对我国大部分民众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一直到当年汶川地震后成千上万志愿者突然涌现,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传递志愿者的亮丽名片,与之相随的默默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点燃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志愿火炬。
辛华王春婷
关键词:志愿者社会北京奥运会无私奉献名片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与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35
2015年
通过网络工具对全国4279名年龄在18~34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的动机进行了调查,根据文献研究及此次调查结果,本文将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归纳为内生利己型、外生利己型、内生利他型、外生利他型等四种类型。本次调研发现,内生利己型、外生利他型的志愿者动机与岗位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外生利己型和内生利他型的志愿者动机与岗位服务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为此建议,应针对青年志愿者群体的个体需求开展相关工作,发挥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从内生利己和外生利他的角度去引导和激励志愿者,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
邓国胜辛华翟雁
关键词:动机志愿服务动力机制
关于《慈善法(草案)》的建议
2015年
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慈善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踌躇十年的慈善法即将落定,社会各界对于慈善法的出台既充满期待,又略显不安。 在此背景下,11月10日晚,公益慈善学园、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组织》杂志联合举办了"慈善法大家谈"专题沙龙。
辛华王冰洁
关键词:公益服务民政部门航空航天大学管理
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路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在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志愿服务与公益创业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26名具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公益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特别是对志愿服务的契机、公益创业历程及其性格因素等进行了质性分析,最后,提炼出了访谈对象从志愿者到公益创业者转变的历程:以重大事件和组织安排为主的介入期,历经"精神愉悦、自我探索、知识积累"的体验期,形成了以"精神愉悦-分享美好""知识积累-契机引发"为特征的公益创业期的三阶段故事线。根据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提炼了志愿阶梯的概念,明确提出志愿服务为青年公益创业的路径之一。本文对我国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且在国家制定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相关政策的方面也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辛华翟雁
关键词:志愿服务公益创业扎根理论
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启示被引量:19
2017年
当前我国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志愿服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国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起步早于我国,客观上为我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未来我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需要及时回应现实的社会需求;建立志愿服务的协调机构,以鲜明时代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激发公众的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重视志愿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同时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与制度创新的有机衔接。
邓国胜辛华
关键词:志愿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