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有机磷
  • 3篇有机磷中毒
  • 3篇中毒
  • 3篇磷中毒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灌流
  • 2篇重度有机磷中...
  • 2篇灌流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流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液灌流治疗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戊乙奎醚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湿化
  • 1篇人工鼻
  • 1篇戊乙奎醚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江苏省苏北人...

作者

  • 5篇杨燕
  • 4篇徐继扬
  • 2篇徐敏
  • 1篇耿平
  • 1篇范璐
  • 1篇马爱闻
  • 1篇张莉
  • 1篇王晨
  • 1篇嵇玲
  • 1篇吉孝祥
  • 1篇夏仲芳
  • 1篇胡建兵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托宁替代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评价长托宁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使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共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共46例,对M样症状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样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8±1.7)h,对照组为(4.6±1.3)h;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治疗组为(2.3±2.8)d,对照组为(3.8±3.3)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7.4±4.1)%,对照组为(23.3±12)%,上述2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阿托品相比长托宁具有症状消失快、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时间等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夏仲芳马爱闻耿平徐继扬吉孝祥胡建兵王晨杨燕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
大黄鼻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黄鼻饲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62例,20例未选择进行血液灌流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剩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B组)和治疗组2(C组)。A组为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C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大黄鼻饲。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血胆碱酯酶上升快、完全恢复时间较A组短,阿托品总用量少,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且C组疗效优于B组(均P<0.05)。两组治疗组比较C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小于B组(P<0.05)。结论大黄鼻饲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效果较好。
徐敏徐继扬杨燕稽玲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分为灌流组(HP组)和非灌流组(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予洗胃、导泻,并予阿托品、复能剂、呼吸支持、抗休克等综合治疗。HP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全部病例的阿托品用量、中间综合征发生率、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HP组阿托品用量、中间综合征发生率、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HP组TNF-α、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流可以清除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脏器损害有保护作用。
张莉徐继扬杨燕
关键词:血液灌流重度有机磷中毒炎性细胞因子
人工鼻代替湿化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被引量:8
2008年
杨燕
关键词:人工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在鉴别血流感染菌种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在G-杆菌和G+球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的G-杆菌或G+球菌菌株,并检测了血清PCT浓度,所有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来评价。根据菌株不同分为G-杆菌感染组(59例)、G+球菌感染组(2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绘制PCT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其对血流感染菌种鉴别的价值。结果 G-杆菌和G+球菌2组血流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来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杆菌感染多来源于消化系统,G+球菌感染多来源于呼吸系统。从血液培养的菌株分布来看,引起血流感染的G-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组PCT高于G+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曲线下面积AUC=O.680(95%CI:0.555-0.806)、AUC与area=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2.5 ng/m L,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309),灵敏度为55.9%,特异度为70.5%。结论血清PCT浓度在G-杆菌引起血流感染中明显增高,故早期检测有诊断意义。
杨燕徐继扬范璐嵇玲徐敏
关键词:降钙素原G-杆菌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