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教学效率视角的《文学理论》教学
- 2009年
-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文学理论》因其抽象化及滞后于创作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被动,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的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转换教学理念,区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考核评价手段。
- 李春红
-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效率体验式教学学习动机理论联系实际
- 论刘再复的鲁迅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 李春红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新建构被引量:1
- 2007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不再扮演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角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学的从中心到边缘,与经济发展及多元文化的形成有关,但与政治的关系也不得不提。可以说正是二者关系的疏离加速了文学的边缘化,文学不再充当政治的感应神经,政治也不再需要文学的煽情鼓动。政治对文学的松绑成就了文学,在疏离的状态中,文学和政治关系才有了走向常态的可能性。但因为政治对整个20世纪尤其是1949年后的文学曾经施加过巨大影响,这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事实。故,今天的文论建设若不反思这段历史,不仅失去的是历史的经验,也可能失去的是文论建设的资源。因此,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勾勒与丰富20世纪中国文论史的复杂变迁,也许不无必要。
- 李春红
- 关键词:政治关系文学社会文化活动历史事实文论建设多元文化
- 关于“启蒙”概念的思考
- 2009年
- 在参照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哲学系教授吕迪格.比特尔对康德启蒙概念理解基础上,阐释了启蒙概念包含的一般含义以及康德所谓的启蒙的特殊含义,提出现在所谓的启蒙概念不仅经历了西方语境中的发展流变同时也经过了中国化过程中的语义增值,因而启蒙概念的含义,一方面包含由西方启蒙运动所确立的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由、个性等含义,同时也指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自觉担当意识。
- 李春红
- 关键词:启蒙启蒙心态
- 背负着故乡游牧——刘再复散文中的故乡意象被引量:1
- 2010年
- 刘再复散文创作与理论书写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其三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故乡是其书写的重要意象。由1970年代故乡意象的缺席到1980年代故乡诗意化、理想化书写到1990年代以来故乡内涵的丰富,其故乡内涵的变奏见证了作家文学观念、自我心路历程的曲折变化。
- 李春红
- 关键词:散文故乡
- 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话剧《暗恋桃花源》被引量:7
- 2010年
-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便引起强烈反响。二十几年来,这部话剧已经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新加坡等海外城市以及上海、西安、深圳、南京、广州等几十个国内城市演出过。2006年11月18日,《暗恋桃花源》首次献演北京,到年底仅在北京就演出了35场。2010年新版的《暗恋桃花源》实现了与传统戏曲越剧的联姻,依然叫好又叫座。这一情形在不温不火的国内话剧市场实属特例,它的成功绝非靠"暗恋"与"桃花源"来诱惑人,也非策略化的市场营销就可以收到如此成就的,它靠独特魅力征服了观众。
- 李春红
-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戏剧结构艺术特色
- 人本批评的自觉建构——读《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
- 2006年
- 十年,相对于无限存在的历史,只是一个瞬间;然而对于有限存在的个人而言,它的分量无法轻视。因为十年的光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让人生从一个阶段步入另一个阶段。如果一个人的卜年和一本书相联系,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会因作者的执着和这十年时间的磨练而厚重。
- 李春红
- 关键词:批评家
- 刘再复学术年谱(中)被引量:1
- 2015年
- 一九八八年,四十七岁。一月,发表一组散文诗《灵魂的家园》(《诗刊》一九八八年第一期),包括《乡恋》、《思想者——观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灵魂的家园——题我的散文诗》、《梦之死》、《迷雾的海燕》。二月七日,发表散文诗《我对命运这样说》(外五章)(《人民日报》),强调命运强大,但应坚定不屈,“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我相信我可以成为她的主宰,即使主宰不了,也决不甘心作她的奴仆”。
- 李春红刘锋杰
- 关键词:年谱学术《人民日报》散文诗《乡恋》思想者
- 刘再复学术年谱(上)被引量:2
- 2015年
-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农历九月初七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刘林乡高山村(原名亭头村)一个半农半知识的家庭。因祖辈一贯务农,故自称"农家子"。但其父刘博渊从小聪慧,自学至高中程度,会写古体诗还曾兼任过厦门《江声报》记者。其母亲叶锦芳出身于华侨,后随父亲叶清琪从印尼归国就读,毕业于泉州培元中学,能写一手好字与书信,对子弟教育极严。刘再复受母亲影响很大,对其母亲也格外敬重,并写了《慈母颂》、《慈母祭》、《最后的道德痴人》、《母亲的驳难》等文歌吟母亲。
- 刘锋杰李春红
- 关键词:年谱学术母亲古体诗原名
- 《讲话》和文学的“外部研究”
- 2004年
- 雷纳·韦勒克在《文学理论》反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提倡文学的“内部研究”。而毛泽东的《讲话》属于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和韦勒克对文学的性质的不同态度 。
- 李春红刘锋杰
- 关键词:毛泽东雷纳·韦勒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研究《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