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成

作品数:6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4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渗流
  • 11篇深厚覆盖层
  • 11篇覆盖层
  • 10篇坝基
  • 8篇渗流量
  • 8篇教学
  • 8篇防渗
  • 7篇弱透水层
  • 7篇水层
  • 7篇防渗墙
  • 6篇渗透坡降
  • 6篇坡降
  • 5篇水体
  • 4篇电阻率
  • 4篇堵漏
  • 4篇砂土
  • 4篇水库
  • 4篇太阳能
  • 4篇污染
  • 4篇大水

机构

  • 57篇重庆三峡学院
  • 18篇武汉大学
  • 12篇河海大学
  • 10篇石河子大学
  • 9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贵州建设职业...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作者

  • 58篇王正成
  • 41篇毛海涛
  • 26篇申纪伟
  • 9篇侍克斌
  • 9篇吴恒滨
  • 6篇姜海波
  • 5篇张如意
  • 4篇郭正超
  • 4篇刘阳
  • 2篇陈林
  • 2篇李莉
  • 2篇程龙飞
  • 2篇强跃
  • 2篇陈相
  • 1篇万水
  • 1篇严新军
  • 1篇刘芳平
  • 1篇邵东国
  • 1篇孙岩
  • 1篇王林

传媒

  • 6篇数码设计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土木与环境工...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三峡高教研究
  • 1篇IT经理世界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17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流固耦合的某水库垂直防渗墙合理深度的确定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借助ADINA流固耦合模块和Slope/w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渗流参量、竖向位移、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探讨土石坝坝基中防渗墙的合理深度.研究表明:防渗墙的贯入度为0.6时,渗流量小于0.01倍的河道多年平均来水量;出逸坡降和防渗墙底部渗透坡降皆小于允许渗透坡降;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皆大于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位移量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防渗墙的贯入度0.6为该水库防渗墙的最优深度.此外,当防渗墙底部接触基岩时,渗流通道极小,局部水头损失大,该水头损失叠加到防渗墙底部的水头差上防渗墙底部渗透坡降出现极大值,工程中防渗墙应嵌入基岩3~5 m.
王正成毛海涛王晓菊申纪伟
关键词:渗透坡降渗流量流固耦合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贯入度
洞庭湖水系水沙特性及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研究洞庭湖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泥沙的冲於演变规律,为正确评价洞庭湖的淤积特性和江湖淤积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湘潭站等9座重要水文站2002-2016年间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系统梳理洞庭湖水系的水沙特性及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松滋西河、澧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径流量相比2002年增大0.3%~16.2%,其他河道降低2.9%~34.2%;资水的泥沙中值粒径2002-2016年降低57.1%,其他河道增大26.7%~300%;资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相比2002年分别增大21.5%~22.2%、5.7%~40.6%,其他河道分别降低13.6%~82.9%、6.7%~88.8%;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均含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径流量-中值粒径;东、南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和淤积量在时序上分别下降29.9%、144.73%,出湖泥沙量、排沙比分别增大55.72%、113.7%;西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出湖泥沙量、淤积量、排沙比在时序上降低24.06%~88.24%。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作用降低了洞庭湖的入湖沙量、淤积量,增大了排沙量和排沙比,有利于洞庭湖寿命的延长。
王正成毛海涛强跃李莉刘阳
关键词:洞庭湖水沙特性
非饱和紫色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明电流频率、干密度、含水率、金属离子含量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及对电阻率的敏感性,以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的非饱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二电极法开展电阻率测试试验,并借助SPSS进一步分析电阻率与影响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的交流电阻率随电流频率、含水率、干密度、锌含量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速度逐渐减缓,最后趋于稳定。紫色土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列都符合正态分布,即显著性均大于0.05。电流频率、锌含量与电阻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干密度、含水率和电阻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能反映出各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高电阻率的测定精度。
王正成毛海涛程龙飞申纪伟邹建华唐鑫
关键词:紫色土电阻率
用于砂土液化过程中多频电阻率测试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砂土液化过程中多频电阻率测试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电阻率测试技术领域,砂土液化过程需要振动台,振动台上设有用于发生振动的台座,台座上固设有液化发生槽,液化发生槽内填充砂土,砂土内间隔插入测试电极,测试电极...
申纪伟刘素英王正成郭正超魏兴邹建华唐鑫闫磊董利飞
文献传递
弱透水层深度对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在深厚覆盖层坝基中不同深度处常含有单层、连续、等厚弱透水层,如何将防渗墙和弱透水层优化结合形成联合防渗体以减小防渗体的深度,值得深入探讨。采用Seep/w软件分析了强、弱透水层二元结构深厚覆盖层坝基的渗流量、出逸坡降、防渗墙底部坡降,探讨了不同深度处的弱透水层对坝基渗流影响的规律。研究发现,坝基中未设置垂直防渗墙时,弱透水层所处的位置越浅,越能有效降低渗流量、抑制坝基坡降;弱透水层所处的位置较深时,对大坝掺控则不利。坝基中设置垂直防渗墙时,较深的弱透水层与防渗墙形成的封闭式联合防渗体系,相比较浅的封闭式联合防渗体系,更能有效降低渗流量、抑制坝基出逸坡降。深厚覆盖层中弱透水层的存在能有效降低坝基控渗的成本。研究成果可为强弱透水互层的坝基掺控方案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王正成毛海涛姜海波张如意
关键词:防渗墙渗透坡降弱透水层深厚覆盖层渗流
关于“工程地质及土力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8年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是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相结合的学科。为了凸显高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的改变与创新,重新定位“工程地质及土力学”教学目标,加快教学改革步伐,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的教学内容以及土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需要,探讨教学创新的有力措施。
王正成唐鑫申纪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深厚砂卵砾石透水坝基渗流控制方案研究
2019年
针对西南山区典型小河道深厚砂卵砾石地基渗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方案对比,结论如下:单位长度垂直防渗墙大于单位长度水平铺盖的渗流控制效果,4. 63 m水平铺盖长度相当于1 m防渗墙;采用联合防渗时,随着防渗墙深度增加,联合防渗中的水平铺盖长度对渗流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当联合防渗中水平铺盖长度超过3倍水头时,出逸坡降变化呈均匀下降; 10 m防渗墙的防渗效果等同于40 m水平铺盖+6 m防渗墙、30 m水平铺盖+8 m防渗墙、20 m水平铺盖+9 m防渗墙的联合防渗效果;山区小河道不建议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建议采用联合防渗。
刘阳毛海涛毛海涛侍克斌
关键词: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水平铺盖垂直防渗墙联合防渗
一种大水体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的研发与试验被引量:2
2019年
研发一种大水体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为大水体的缺氧、水体污染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自动化驱动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了电能消耗问题;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实现了增氧过程中氧溶解浓度检测和智能感应运行;自动化驱动系统通过智能感应信号和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实现增氧机原地转向、转弯和直行3种运动模式的移动,增加了增氧面积。使用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增氧试验表明,80 min内1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9 mg/L,2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3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7 mg/L,4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改善水质试验表明能有效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氮磷含量;养殖试验表明,增加鲤产量35.3%、鲢鳙产量31.2%。
毛海涛王正成王晓菊黄海均刘阳
关键词:大水体光伏发电自动化
堤(坝)基层状粗粒土发生渗透变形的颗粒运移规律被引量:6
2020年
堤(坝)基常出现强弱互层的土层结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由强透水砂砾石层、弱透水细砂层和强透水砂砾石层组成,渗透时各土层微观的颗粒运移规律对于揭示堤(坝)基渗透变形和破坏机理至关重要。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并结合“反演模拟法”,准确对颗粒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有效的模拟了该多层堤(坝)基渗透变形的发展过程,获得了堤(坝)基渗透变形过程中的颗粒运移特点及颗粒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渗透破坏主要发生在上部砂砾石层中,随着渗透破坏的持续发生,逐渐影响下部土层,该层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孔隙间移动而后逐渐流失,属于典型的管涌破坏。中间细砂层在上部砂砾石层管涌破坏后,其颗粒最先在管涌口正下方Z4区发生流失,其余区域颗粒流失相对较晚,且颗粒流失量均随着计算时间步的增加而增加,导致细砂层出现小范围的变形。随着计算时间的增加,上部砂砾石层的下沉量是逐渐增加的,当上部砂砾石层细颗粒流失达到一定程度,堤(坝)基发生破坏,将对上部建筑物产生重大危害。为从微观角度认识多层堤(坝)基流渗透破坏提供了一定参考。
黄海均严新军毛海涛毛海涛
关键词:多层结构颗粒流管涌
北疆平原水库水面蒸发模型的建立与关键参数确定被引量:5
2018年
北疆平原地区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具有空气干燥、温差大、气压差异明显、风多且风速大等特点;而该地区平原水库又具有坝长,面积广而水深较浅的特点。已有的水面蒸发模型并未充分考虑到上述区域性和平原水库的特点,计算误差较大,不能准确估算出新疆灌区平原水库的蒸发量。文中以道尔顿模型为基础,依据已有3因子模型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气压差、风速、湿度和温度共4个主要因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建立4因子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的表达式,由20 m2蒸发池试验观测获取公式中的关键参数。通过大泉沟平原水库完整的水文水资源观测资料,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出水库蒸发量,4因子模型计算结果能与其基本吻合;同时考虑到尺度上的差异,引入修正系数对模型进一步进行修正,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深度分析最终确定,在冰冻期修正系数为0.886,非冰冻期修正系数为0.939。修正后的4因子计算模型不仅能准确模拟出大泉沟水库的水面蒸发量,而且与北疆其他地区的7座水库蒸发量也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所需的数据都是基本的气象资料,易于获取,计算简便,实用性好。综上所述,该模型方法正确,能准确估算内陆干旱区平原水库的蒸发量,为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毛海涛王正成王晓菊侍克斌黄庆豪姜海波
关键词:蒸发水库关键参数北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