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IL-8水平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测定不可手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血清VEGF和IL-8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探讨二者在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老年NSCLC患者,采用ELIAS法测定放疗前血清VEGF、IL-8水平,放疗结束后3周再次测定血清VEGF和IL-8的表达水平,并行胸部CT检查,根据CT结果分为放疗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结果放疗后有效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有效组血清IL-8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VEGF和IL-8在放疗前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3D-CRT前后血清VEGF和IL-8的表达水平可为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 付宝红关玲付占昭王振宏贾洪菊张秋丽刘立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介素-8酶联免疫法
-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细胞外组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RFA亦可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判断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标志物。本研究拟探讨细胞外组蛋白在肝癌患者RFA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接受RFA治疗的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内和手术后4周留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Luminex方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酐水平。结果肝癌患者经RFA治疗后血浆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肝脏发生损伤。患者细胞外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4.576mg/L),和治疗前相比(0.8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下降至治疗前的水平。RFA治疗后患者MPO、IL-6和IL-10水平均异常升高,提示发生了明显炎症反应。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外组蛋白水平与MPO、IL-6和IL-10水平均密切相关(r=0.568,0.485,0.357,均P<0.01)。结论 RFA可导致患者肝细胞损伤,因而释放大量的细胞外组蛋白,后者可激活天然免疫细胞和促进炎症因子生成。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RFA相关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 顾涛刘立杰孟玮华海侠张运捷张秋丽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组蛋白类细胞因子类
- CT引导下肺微结节穿刺活检术118例护理体会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微结节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总结穿刺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术对118例肺部直径≤1 cm孤立性微结节取材活检,并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穿刺术前、术中、术后做好准备及护理工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18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是疼痛、气胸及咯血,本组中气胸发生率9.32%,2例行闭式胸腔引流术,9例经吸氧、休息3 d后自行吸收。咯血发生率10.17%,不同程度穿刺部位疼痛17例,占14.41%,给予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直径≤1 cm孤立性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并发症少。术前作好相关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对提高肺微结节活检穿刺的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靳甜刘立杰胡舰毕然张秋丽付占昭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经皮穿刺
-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肺部微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CT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Angiotech 20G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Angiotech 17G同轴套管针配以Biopince18G自动活检针,穿刺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采用不同穿刺针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经74次穿刺所有患者均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其中对29例恶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89.7%(26/29),特异性为100%(29/29);对29例良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为94.8%(55/58)。两种穿刺针诊断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7,P=0.159),咳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49)。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技术,且同轴套管针配以自动活检针穿刺安全性更高。
- 张秋丽毕然靳甜关玲贾洪菊李平
- 关键词:肺肿瘤
- 穿刺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盆腔囊性恶性肿瘤
- 2015年
- 目的探讨穿刺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盆腔囊性恶性肿瘤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5例盆腔囊性恶性肿物患者分为穿刺灌注化疗联合放疗组(n=28,观察组)和静脉化疗联合放疗组(n=27,对照组)。观察组通过CT引导下行经皮盆腔囊性恶性肿瘤穿刺置管术,局部灌注顺铂20~40mg化疗,对照组行静脉顺铂单药化疗,每次40mg/m2,每周1次,两组同步行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50~60Gy,分割2Gy/次,5次/周。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整个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2min,平均23min,未出现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未损伤血管、肠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等组织。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局部缓解时间较对照组长,(14.26±2.61)月vs(10.76±1.97)月(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穿刺灌注化疗联合盆腔放疗治疗盆腔囊性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毕然刘立杰靳甜贾洪菊关玲张秋丽李平付占昭
- 关键词:盆腔肿瘤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