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墨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动眼神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眼神经
  • 1篇动眼神经疾病
  • 1篇动眼神经麻痹
  • 1篇毒性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神经
  • 1篇眼神经麻痹
  • 1篇阳性

机构

  • 6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6篇李墨
  • 4篇胡洪涛
  • 4篇郭笑磊
  • 4篇闫欣
  • 3篇庞英
  • 3篇闫立荣
  • 2篇姜明
  • 1篇白荣杰
  • 1篇陈捷
  • 1篇苏闻
  • 1篇刘倩
  • 1篇陈海波
  • 1篇马欣昕
  • 1篇崔跃明
  • 1篇白砚霞
  • 1篇马志刚
  • 1篇唐澍
  • 1篇杨秋菊
  • 1篇李淑华
  • 1篇何婧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中风合并偏瘫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情绪异常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脑中风合并偏瘫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和情绪障碍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脑中风合并偏瘫患者的情绪障碍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脑中风继发偏瘫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PSRQ)评估患者社会关系质量,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心理情感障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心理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社会关系质量总分为(32.8±7.4)分;其中家庭亲密度(13.8±4.9)分、家庭承担得分(10.2±3.8)分、朋友关系(9.7±2.9)分;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54.8±6.6)分、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48.1±5.2)分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38.4±4.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会关系质量总分与抑郁、焦虑、躁狂均呈现负相关性(P<0.01)。在分量表分析中,患者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和朋友关系等3个分量表评分也均与抑郁、焦虑、躁狂呈现负相关性(P<0.01)。结论脑中风合并偏瘫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心理情感障碍症状呈现负相关,改善其社会关系质量有可能减轻情感障碍症状。
杨秋菊刘倩崔跃明骆会萍闫欣李墨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患者情感障碍
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11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纳入分析。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归于脊膜血管梅毒一类。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是横贯性脊髓脊膜损害。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1例是缓慢起病,病程中突然恶化。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胸段或颈胸段脊髓髓内病变,只有1例腰骶髓受累病例,还有1例同时累及颅内大动脉狭窄。梅毒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呈现脊髓实质内长节段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时可见脊髓表浅部位的局灶性强化,也称为脊髓"烛光征";影像学虽有一定特征性,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为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脑脊液细胞学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本病的确诊只能依据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性脊髓炎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却可以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的患者治疗效果既快又好,而病程相对较长、病史过程中有突发恶化特点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好。合并脑膜血管梅毒的1例患者也遗留了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误诊漏诊。当遇到长节段脊髓病变时要想到本病可能,应当尽快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明确诊断后要尽快治疗,不同病程及病史特点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胡洪涛闫欣郭笑磊李墨闫立荣庞英
关键词:梅毒脊髓炎
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叠加Hashimoto脑炎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总结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加深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于2013年11月25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收住院确诊的1例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患者的整个临床发病及诊治转归过程,对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极其频繁发作的面部肩部不适及面部抽动、频率稍低的发作性幻嗅、逐渐出现的记忆力下降、精神淡漠等认知及精神障碍;头部MRI在T2及Flair序列上见到了双侧颞叶内侧、海马区的高信号病灶,脑电图见到多导广泛的高幅慢波及棘慢或尖慢综合波等癫痫样放电;血及脑脊液LGi1抗体均阳性,同时血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抗球蛋白抗体均明显增高,提示叠加了Hashimoto脑炎,此外尚合并部分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在接受了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逐渐减量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好转,随访1 y未再复发。结论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作为一种罕见的以损伤边缘系统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边缘系统脑炎基本表现的基础上,有其特殊的临床变现。同时还可以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相关脑炎及自身抗体阳性,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一线的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胡洪涛郭笑磊李墨赵旭辰庞英闫欣闫立荣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蛋白质类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例报告并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于2013年11月临床诊断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女性患者1例,年龄79岁,病史3年,本次就诊为复发,症状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瘤细胞占4.5%,血λ轻链18 g/L,CT和MRI检查示蝶鞍左侧病灶,诊断为MM IgGλ型ⅢA期,MM髓内髓外复发。结合在PubMed和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以来报道的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10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0-79(60±12)岁。IgG型7例,IgA型2例,IgG及IgA双克隆型1例,IgD型1例。9例动眼神经麻痹为MM初发的首发症状,1例为MM复发首发症状,1例出现于治疗MM过程中。7例为单纯动眼神经麻痹,4例合并滑车或外展或三叉神经等其他颅神经损害。9例影像学上发现颅底部蝶窦旁占位病灶,2例表现为MM并骨髓瘤性脑膜炎。除2例骨髓瘤性脑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外,其余患者在化疗和/或放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改善明显,尤其本院病例在应用MM新型化疗药物硼替佐米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明显改善,且起效很快。结论对不明原因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应考虑MM可能,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硼替佐米等化疗药治疗MM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胡洪涛李墨姜明郭笑磊陈捷白砚霞白荣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动眼神经疾病药物疗法硼替佐米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的分布,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07-2012-07期间就诊于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87例PD患者,采用自行修订的Mc Dowell和Harris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调查问卷(35项)调查患者的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分析患者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视空间障碍症状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起病侧、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part 3;UPDRS-Ⅲ)、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的关系。结果97.7%的PD患者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视空间障碍症状,其中走路偏斜/取物偏离发生率最高(55.2%),其次为误撞(43.7%),将运动因素参与的视空间障碍症状剔除后,仍有42.5%的PD患者存在视空间障碍症状。伴和不伴空间感减退组间男性比例(P=0.036)、年龄(P=0.012)、左侧起病(P=0.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视野缩减感两组间年龄(P=0.041)、UPDRS-Ⅲ评分(P=0.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估测深度/长度困难两组间男性比例(P=0.026)、左侧起病(P=0.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走路偏斜/取物偏离两组间年龄(P=0.040)、左侧起病(P=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狭窄处行动困难两组间左侧起病(P=0.047)、UPDRS-Ⅲ评分(P=0.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空间层次感减退、取物偏离/走路偏斜、狭窄处行动困难的PD患者ADL评分较未伴有者更高(均P<0.05)。结论视觉及视空间障碍在PD患者中发生率高,且其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起病侧、UPDRS-Ⅲ评分相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李墨苏闻李淑华杜危何婧马欣昕陈海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视觉障碍问卷调查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附9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加深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9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确诊的一组9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治疗转归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病变部位:2例累及颈段,3例累及胸段,4例累及腰骶段及马尾神经根。缓慢进展4例,病程中有波动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在应用激素后病情突然恶化2例。临床上表现为不对称的横贯性脊髓和(或)神经根症状体征,二便和性功能全部受累。脊髓MRI多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T2像矢状位上见到"铅笔征",还可以在髓周见到串珠样、虫蚀样、或管样的多发血管流空影。受累节段越靠近腰骶段及马尾区,髓周见到异常血管流空影比例更高,病程中症状波动机会也更多。脊髓DSA检查见到动静脉瘘口和粗大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确诊。瘘口阻断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都是可以选择的治疗办法。本病可以有复发,本组介入栓塞治疗组复发率更高。激素治疗后病情恶化的2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尽快行手术治疗后,仍然可以逐渐缓慢恢复。结论 SDAVF是一组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有其特点的疾病,脊髓MRI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DSA检查是确诊的手段,当怀疑或者临床不排除本病可能时,避免首先使用激素治疗,而应当先尽早明确诊断。瘘口阻断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都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即使是激素应用后病情恶化的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或栓塞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胡洪涛唐澍闫立荣马志刚李墨郭笑磊姜明闫欣庞英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