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
-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MBT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AngleⅡ~1错畸形的硬组织变化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UI-SN、L1-MP和U1-L1角度减小,且变化均有显著意义。A-SP、B-SP和L1-SP的距离在矫治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BT直丝弓技术能有效治疗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其变化以牙效应为主。
- 刘剑姚芬葛红珊
-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
- 前牙内收与牙槽骨吸收
- 目的:了解成年女性患者拔除上颌双尖牙后上前牙舌侧牙槽骨的变化,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拔除上颌双尖牙的女性患者19名,每位患者都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和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矫治前后上中切牙舌侧牙...
- 刘剑
- 微螺钉支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微螺钉种植体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已经获得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实现了正畸临床对于支抗的绝对控制,很大程度上扩宽了正畸矫治的范围。即使没有患者的配合,微螺钉也能为牙齿移动提供非常稳定的支抗,甚至可以直接控制牙齿的移动,使其到达理想的位置;这在传统的正畸矫治设计中是无法实现的。但在微螺钉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并发症或风险,包括微螺钉的折断、种植支抗的失败以及软硬组织的损伤等,临床应充分认识风险存在的原因并尽量减少或避免风险的发生。
- 刘思吴建勇刘剑
- 关键词:支抗控制种植体成功率
- 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一例被引量:3
- 2021年
- 患者,女,12岁。主诉牙飘要求矫治。全身状况良好,既往体健,否认正畸治疗史及家族史,无不良习惯。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开唇露齿,闭唇困难;侧面观为凸面形,下颌后缩(图1)。2.口内检查:恒牙列,双侧磨牙和尖牙为远中尖对尖关系;上牙列无拥挤,下牙列轻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居中;前牙覆盖10mm,Ⅲ度深覆殆(图1)。
- 王宇刘剑
- 关键词:下颌后缩恒牙列尖牙下牙列
- 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并探讨磁力 Twin-block 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机制,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错袷患者进行磁力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 X 线片。分别于戴矫治器前1周内(T1)、戴 Twin-block 矫治器后4个月(T2)、矫治结束后1周内(T3)和矫治结束1年后(T4)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行螺旋 CT扫描和多平面图像重建;对 Twin-block 矫治前后39项头影测量项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11例患者 T2期髁突矢状位和副矢状位以及大部分患者其他重建平面图像上均显示髁突后上部有生长改建的双轮廓影像;部分患者 T2和 T3期图像中出现髁突"分叉"的影像。头影测量显示,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 Co-Gn 增加(5.31±2.10)mm,B-vert.pl 增加(3.23±1.39)mm,U1-SN 减少(4.73±4.39)°,L1-MP 增加(4.65±4.42)°,L6-vert.p1和 L6-MP 分别增加(4.85±1.18)mm 和(2.69±1.48)mm。患者Ⅱ类骨面型改善。结论磁力 Twin-block 矫治过程中患者髁突后上部发生明显的骨生长改建;该矫治器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Ⅱ类错(牙合)患者有显著的矫治作用。
- 吴建勇刘剑李启顺许天民林久祥
- 关键词:错[牙合]X线计算机下颌骨髁状突
- 改良黏结式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改良黏结式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病例,先行快速扩弓治疗后,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矫治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SNA增加(2.1±1.3)°,ANB增大(2.8±1.6)°,前牙反全部解除;UL-E线增加(1.8±1.0)mm,LL-E线减小了(-0.7±0.7)mm,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黏结式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以有效地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调整上、下颌骨间前后向的位置关系,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
- 彭怡刘剑
- 关键词:替牙期上颌快速扩弓
- 全文增补中
- 与微螺钉种植支抗相结合的磁力矫治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
- 目的设计采用微螺钉种植支抗固位的磁力矫治系统(MTSCM),通过建立牙齿移动的动物模型,对比研究MTSCM与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传统机械力移动牙齿的疗效及新骨形成情况,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1、MTSC...
- 刘思刘剑
- 关键词:磁力CBCT
- 文献传递
- 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代偿性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一例
- 目的:探讨通过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代偿性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可行性.方法:患者为14岁,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SNA 75.2,SNB80.8,ANB-5.6,U1-SN108.4,L1-MP79.4,M...
- 刘剑
- 高角双颌前突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1例
- 2024年
- 介绍1例前牙区个别牙反、成人高角双颌前突患者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面型改善,咬合良好。
- 谢飘沈涛郭梦莹施群刘剑
- 关键词:双颌前突转矩
- 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周围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正畸患者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综述结果表明,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前牙牙根舌/腭侧根颈部位点处的牙槽骨较易出现骨缺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同于以往采用二维影像对牙槽骨进行研究,现多使用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其结果更加精确,但目前基于锥形束CT的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多因素研究较少。基于三维影像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前牙区牙槽骨长期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骨面型、牙齿移动方式等与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谢飘唐镇刘剑
- 关键词:拔牙矫治牙槽骨改建牙槽骨高度头颅侧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