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伟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椎体
  • 11篇骨折
  • 9篇压缩骨折
  • 9篇椎体压缩
  • 9篇椎体压缩骨折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7篇成形术
  • 6篇椎体成形
  • 6篇椎体成形术
  • 5篇疏松性
  • 5篇骨质疏松性
  • 5篇骨质疏松性椎...
  • 5篇骨质疏松性椎...
  • 4篇腰椎
  • 4篇手法
  • 4篇椎体成形术治...
  • 4篇裂隙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经皮椎体成形...

机构

  • 19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余伟波
  • 18篇梁德
  • 17篇叶林强
  • 17篇江晓兵
  • 12篇姚珍松
  • 9篇黄学成
  • 5篇莫凌
  • 4篇唐晶晶
  • 2篇张顺聪
  • 2篇晋大祥
  • 1篇唐永超
  • 1篇任辉
  • 1篇沈耿杨
  • 1篇余翔
  • 1篇张志达
  • 1篇黄锦菁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方式及其横连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方式及其有无横连杆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寻找最优化的后路内固定方式. 方法:在己验证的正常T12~L2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L1椎体爆裂性骨折.将T12椎体上半皮质骨切除...
余伟波梁德叶林强江晓兵黄学成姚珍松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力学特性
椎体内裂隙的位置和程度影响伤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已验证的T11~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模拟9种IVC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将前1/2高2 mm松质骨在偏上、中、偏下予以截除模拟轻度IVC模型(S1、C1、I1),将前1/2高4 mm松质骨截除模拟上下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2、C2、I2),将高2 mm松质骨完整截除模拟前后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3、C3、I3)。分别比较9种模型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时在T12皮质骨应力分布差异。结果对所有IVC模型而言,最大米塞斯应力(von Mises)主要集中在前屈活动时伤椎皮质骨前壁上下缘,其次是后伸活动时后壁上下缘。当IVC偏上或偏下时,伤椎皮质骨最大应力在前屈时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模型17%),而当IVC位于中部时最大应力仅轻微增加(约超过正常模型5%)。当IVC进展性加重时,模型的最大应力均增加,但是当IVC向前后进展加重时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下最大应力值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8%以上,而当IVC上下进展加重时最大应力值仅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值3%以下。结论除IVC位于中部时对伤椎稳定性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位置和程度的IVC对伤椎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稳定椎体、预防进展性严重塌陷。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有限元
经皮治疗有无裂隙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分布及渗漏率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以评估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IVC组104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68例(65.4%),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36例;无IVC组180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44例,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136例(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C组有18例(17.3%)、无IVC组有30例(16.7%)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组最常见临近椎间盘渗漏,共10例(66.7%);无IVC组最常见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共22例(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有无IVC的OVCFs在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在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靶向椎体成形术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比较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靶向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PVP组(126例)和靶向PVP组(89例)。靶向PVP向骨折区域穿刺置管及侧口推杆推注骨水泥。根据骨水泥在骨折区域的填充情况把传统PVP组分为填充充分亚组(110例)和填充不充分亚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靶向PV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传统PVP组有16例(12.7%)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P〈0.05)。靶向PVP组、填充充分亚组和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dVAS均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0.05),靶向PVP组与填充充分亚组的术后2d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后2dVAS显著高于填充充分亚组和靶向PVP组(P〈0.05)。结论与传统PVP治疗OVCFs相比,靶向PVP更能保证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充分填充,减少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叶林强梁德姚珍松莫凌余伟波黄学成唐晶晶徐继禧江晓兵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胸椎腰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理想,并且强化椎会继续发生塌陷。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导致骨折椎得不到稳定的固定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和强化椎再发塌陷的主...
江晓兵叶林强梁德姚珍松余伟波黄学成莫凌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不同体位下颈椎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颈椎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体位下行颈椎旋转手法,探讨该手法在不同体位下对颈椎间盘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对1例25岁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成像,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 14.0等软件建立颈椎C5-6实体CAD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 14.5软件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手法模拟。在颈椎前屈、中立、后伸三种体位下进行手法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颈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在三种体位下,纤维环旋转对侧的后部均出现向前回缩变形,前屈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纤维环旋转侧的后部均出现向后膨出变形,前屈位最小,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大;椎间盘内在应力在三种体位下分别集中于旋转对侧后部、旋转对侧和旋转侧后部,其中前屈位最大,后伸位次之,中立位最小。结论从椎间盘安全性角度出发,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建议向健侧旋转,体位首选中立位,若疗效欠佳再考虑使用前屈位。颈椎管狭窄的患者不宜使用颈椎旋转手法治疗。
黄学成黄学成叶林强江晓兵梁德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体位
椎体内裂隙及其位置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椎体内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发病率及其在伤椎内位置特点,并比较不同位置IVC对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有IVC的OVCFs治疗效果影响差异。[方法]共有52例单节段并位于胸腰区域(T_(11)~L_1)有IVC的OVCFs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均超过两年。根据IVC在伤椎内的位置特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IVC偏上组、IVC偏下组和IVC达到上下终板组。三组组间及组内相应的放射学和临床参数在术前、术后(即时、术后1年、术后2年)分别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术后即时的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均显著矫正;三组术后即时放射学及临床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年随访期间内,三组患者椎体高度及后凸角角均进展性加重,尤以IVC偏下组为最重,其次是IVC偏上组。三组在伤椎复位率及复位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偏下组2年内的高度及后凸丢失率显著超过其他两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起初对于所有IVC的OVCFs患者有效。然而,在后期随访中IVC偏下组更易出现严重的椎体再塌陷及后凸畸形,因此建议术后需要严密的观察及随访。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旋转手法中旋转方向对颈椎间盘位移和椎间孔容积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背景: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迅速缓解根性疼痛,但旋转方向失当可加重原有症状。目的:利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旋转手法,探讨旋转方向对颈椎间盘位移和椎间孔容积的影响,为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名25岁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成像,应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 14.0等软件建立颈椎C_(5-6)实体CAD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 14.5软件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手法模拟。在颈椎左侧屈位下分别向左、右侧旋转,模拟旋转手法实施,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手法作用时颈椎间盘位移和椎间孔容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向左旋转时,椎间盘左侧后部向后位移0.46 mm,右侧后部向前位移0.77 mm,左侧椎间孔容积变小,右侧椎间孔容积变大;向右旋转时,椎间盘左侧后部向前位移0.71 mm,右侧后部向后位移0.43 mm,左侧椎间孔容积变大,右侧椎间孔容积变小。因此,旋转侧椎间盘后部向后位移,旋转对侧椎间盘后部向前位移,旋转侧椎间孔容积变小,旋转对侧椎间孔容积变大,若使用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向健侧旋转。
黄学成黄学成叶林强梁德余伟波江晓兵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
PVP和PKP治疗有裂隙的骨松骨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有椎体内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理想,并且强化椎会继续发生塌陷.因此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导致骨折椎得不到稳定的固定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和强化椎再发塌陷的...
江晓兵叶林强梁德姚珍松莫凌余伟波张顺聪晋大祥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