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佳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真菌
  • 2篇脱羧酶
  • 2篇菌株
  • 2篇谷氨酸
  • 2篇谷氨酸脱羧酶
  • 2篇氨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真菌菌株
  • 1篇散囊菌属
  • 1篇色谱
  • 1篇内生
  • 1篇相色谱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优化
  • 1篇分泌
  • 1篇分泌蛋白
  • 1篇N-4

机构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工业微生物教...

作者

  • 3篇杨民和
  • 3篇陈佳佳
  • 1篇陈烟兰
  • 1篇杨金梅

传媒

  • 1篇福建茶叶
  • 1篇菌物学报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4产谷氨酸脱羧酶条件优化
2015年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酵母膏1.6 g,蛋白胨5.4 g,NH4NO3 2 g,KH2PO4 0.9 g,Mg SO4 0.4 g,谷氨酸钠1 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 L,转速180 rpm,p 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 U/m 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陈佳佳陈烟兰杨民和
关键词:响应面优化
产谷氨酸脱羧酶真菌的平板检测及UPLC分析
选取分离自健康茶叶的菌株CSN-4和和分离自普洱茶、茯砖茶和六堡茶的金花菌菌株LB-1、LB-6、LB-8.对CSN-4、LB-1、LB-6、LB-8等4株菌发酵液中复合酶作检验分析,验证4个菌株的代谢产物酶类活性,并利...
陈佳佳杨民和
关键词:真菌谷氨酸脱羧酶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散囊菌属真菌胞外水解酶和菌株LP-7分泌蛋白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条件对菌株LP-7胞外分泌蛋白产量的影响和胞外蛋白的组成。平板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18个菌株中有8个菌株表现单宁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淀粉酶活性,6个菌株表现脂肪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纤维素酶活性,9个菌株表现蛋白酶活性;菌株LP-7同时检测到5种胞外水解酶活性;LP-8、FZ-3和QL-2等3个菌株同时检测到4种水解酶活性;而LP-5、LP-6、FZ-1、FZ-2、FZ-4和QL-1 6个菌株同时检测到3种水解酶活性。采用绿茶固体发酵,茶叶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1d,对发酵茶叶中蛋白质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菌株LP-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分泌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7个是酶蛋白,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在干燥条件下,散囊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蛋白(酶),这为解释散囊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的酶学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金梅严蒸蒸陈佳佳杨民和
关键词:散囊菌属分泌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