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兰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茎突综合征的锥形束CT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的发病因素。方法收集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测量左右两侧颞骨茎突长度、体积、前倾角、内倾角,与正常人群茎突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茎突综合征患者茎突的各项参数指标和特点,探讨茎突综合征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茎突综合征患者茎突的参数指标:双侧茎突长度分别为50.124±5.161mm和51.353±5.406mm;双侧茎突前倾角分别为29.331±8.027°和28.341±7.469°;双侧茎突内倾角分别为25.141±8.015°和26.528±2.751°;双侧茎突体积分别为426.379±54.863mm^(3)和477.621±92.274mm^(3)。两组人群间双侧茎突长度、内倾角和体积有明显差异(P<0.05),而双侧茎突前倾角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BCT可清晰显示颞骨茎突影像,用于茎突综合征的影像诊断。茎突综合征与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和体积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而与茎突的前倾角关系不密切。
- 张扬于美清崔玉兰谢凤佳武利孔雍平
- 关键词:茎突茎突综合征CBCT三维成像
- 重度磨耗患者髁道斜度的测量方法和对比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描记仪、蜡(牙合)记录以及CBCT测量重度磨耗患者前伸髁道斜度的一致性;下颌运动描记仪、蜡(牙合)记录测量其侧方髁道斜度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6例重度磨耗患者,使用Zebris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蜡(牙合)测量受试者的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利用CBCT及相关软件测量受试者的前伸髁道斜度。结果 下颌运动描记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好于蜡(牙合)记录及CBCT测量,其测量的前伸髁道斜度与蜡(牙合)记录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BCT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运动描记仪测量的侧方髁道斜度与蜡(牙合)记录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重度磨耗患者使用下颌运动描记仪获取的前伸、侧方髁道斜度一致性好,操作便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李宁张旭东赵力如蒋汶静吴洁崔玉兰孙旭
- 关键词:重度磨耗咬合重建
-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软骨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观察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形态变化和软骨中IL-1β、TNF-α、IGF-1和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对实验组和恢复组大鼠进行1、2、3、4周的慢性睡眠剥夺。恢复组大鼠睡眠剥夺后正常笼养1周。利用H-E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突的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TNF-α、IGF-1和VEGF在髁突软骨内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水平台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H-E染色观察到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纤维带分裂、细胞界限模糊,恢复组纤维裂隙减小或被纤维样组织占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β、TNF-α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表达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IGF-1和VEGF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1、2、3周IGF-1和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髁突软骨内IL-1β、TNF-α、VEGF的表达增加,加重炎症表现。慢性睡眠剥夺可导致髁突软骨内IGF-1表达增加,发挥保护和促进软骨改建的作用。慢性睡眠剥夺停止1周后,各因子表达有所下降,髁突进行恢复性改建。
- 白月辉刘阳崔玉兰姜杉杉商庆龙赵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髁突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法对大鼠施加为期1、2、3、4周时间的慢性睡眠剥夺,并利用旷场实验进行检验,通过HE染色观察实验组、对照组和恢复组大鼠髁突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髁突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旷场实验中各实验组及恢复组在结束慢性睡眠剥夺时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经过1周时间睡眠恢复后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观察发现,慢性睡眠剥夺后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出现了退行性表现。恢复组与实验组相比,软骨组织出现修复性增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MP-2、MMP-9在各时间点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恢复组阳性表达强度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髁突软骨退行性改变,软骨细胞分泌的MMP-2、MMP-9参与了其病理改变的进程。
- 刘阳白月辉崔玉兰赵琛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正常人群颞骨茎突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颞骨茎突的形态,为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20~30岁无茎突综合征患者1000例(男女各500例),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测量左右两侧颞骨茎突长度、体积、前倾角、内倾角,研究正常颞骨茎突的各项指标和特点。结果正常成人茎突的参数指标:双侧茎突长度分别为26.202±5.771mm和26.751±6.183mm (P>0.05);双侧茎突前倾角分别为31.721±4.495°和30.204±8.602°(P>0.05);双侧茎突内倾角分别为19.883±6.645°和22.605±6.334°(P<0.05);双侧茎突体积分别为202.966±13.826mm~3和224.489±14.746mm~3(P<0.05)。不同性别的双侧茎突长度与前倾角无明显差异(P>0.05),而双侧茎突内倾角和体积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 CBCT可清晰显示颞骨茎突影像,用于建立正常人群茎突的长度、角度、体积及对称性等参考数据,依此对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张扬于美清崔玉兰梁硕杨新光
- 关键词:颞骨茎突茎突综合征
- 冠折年轻恒牙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法的抗折强度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方法的根管治疗后的冠折年轻恒牙的抗折强度差异。方法:选择30颗牙体完好的单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成6组:A组不截冠为对照组,其余五组沿着牙冠各轴面水平向中线的连线进行截冠;B组采用聚合瓷贴面修复;C组直接树脂修复;D组预成玻璃纤维桩+树脂修复;E组预成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聚合瓷冠修复;F组一体化纤维桩核+聚合瓷冠修复。将6组样本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与牙体长轴呈30°加载,直至牙体折裂或修复体脱落,记录样本牙折裂时的最大载荷数值和折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D、E组抗折强度与对照组A及F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抗折强度高于B、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抗折强度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折裂模式:A组表现为受压部位的牙体折裂;B、C组表现为修复材料碎裂或脱落;D表现为树脂核部分碎裂;E组出现冠折裂和桩核分离;F组只有冠折裂。各组均未出现根折裂。结论:年轻恒牙冠折后不同修复方法对抗折强度有影响,但均能满足日常咀嚼的抗折强度需求;纤维桩修复组抗折强度高于直接修复组,一体化纤维桩核冠修复组的抗折强度最高。
- 王美艳马晓平崔玉兰王旭张钊
- 关键词:年轻恒牙冠折抗折强度
- 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及分型特点。方法选取1164例患者,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研究C型根管的发生率及分型特点。结果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管发生率为39.95%。具有C型根管的患者双侧下颌第二恒磨牙均为C型根管的发生率为69.68%。男性、女性C型根管发生率分别为33.14%和45.54%(P<0.001)。不同类型C型根管在男性、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41.76%、28.57%、29.67%和52.12%、20.61%、27.27%(P<0.05)。男性、女性左右侧C型根管同型发生率为51.35%和76.06%(P<0.001)。结论CBCT可清晰显示根管影像,C型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女性C型根管及双侧同型C型根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C1型根管发生率最高,C2、C3两种类型发生率无差异。
- 张扬于美清雍平李菱蔚袁渭崔玉兰
- 关键词:下颌第二恒磨牙C型根管锥形束CT
- 锥形束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并经手术治疗的1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共罹患14侧)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CBCT组)和曲面断层片影像资料(曲断组)。两组数据中的茎突长度与前倾角分别与术后茎突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CBCT组的茎突检出率高于曲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量的茎突指标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CBCT组的临床符合率高于曲断组,茎突长度误差值和前倾角误差值均小于曲断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形束CT及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茎突综合征的检查准确度,是确诊茎突综合征的可靠的辅助手段。
- 张扬于美清张旭东崔玉兰苏静洋刘丽瑾
- 关键词:CBCT曲面体层茎突茎突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