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5篇病毒
  • 4篇蛋白
  • 4篇婴儿
  • 4篇孕妇
  • 4篇妊娠
  • 4篇免疫
  • 4篇抗体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球蛋白
  • 3篇免疫球蛋白
  • 2篇血清
  • 2篇阳性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免疫...
  • 2篇载量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江北人民...

作者

  • 10篇王艳
  • 5篇白淑芬
  • 5篇韩国荣
  • 5篇岳欣
  • 4篇李倩睿
  • 4篇丁祎
  • 3篇杨立新
  • 3篇阚乃颖
  • 2篇江红秀
  • 2篇沈晓亚
  • 2篇唐娟
  • 2篇唐迅
  • 1篇吴岷岷
  • 1篇成骢
  • 1篇王翠敏
  • 1篇王兰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肝脏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期麻疹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被引量:6
2015年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妇女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严重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岳欣韩国荣成骢白淑芬丁祎李倩睿王艳阚乃颖
关键词:麻疹病毒妇女感染妊娠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母婴严重并发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新生儿血清病毒标志物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态可以通过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即乙型肝炎"两对半"的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来,称为HBV标志物(HBV M),对于成人HBV感染者主要表现为2种模式.
白淑芬杨立新唐迅王艳
关键词: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病毒载量与婴儿免疫失败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前HBV-DNA载量与婴儿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关系,分析不同HBV-DNA载量孕妇的婴儿免疫失败情况。方法选择住院分娩HBV-DNA阳性孕妇及对应婴儿各878例,按照母亲HBV-DNA载量将其对应婴儿分为4组,A组315例,母亲5.0×102copies/mL1.0×108copies/mL者免疫失败率显著增加。
白淑芬杨立新王艳唐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婴儿
不同联合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比较HBeAg阳性且HBV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新生儿抗-HBs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我院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HBeAg阳性且建卡及临产均HBVDNA〉1×106IU/ml孕妇所生婴儿118例,婴儿出生后抽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据产妇及家属意愿抽血后按注射HBIG及HBVac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58例,予HBIG200IU及HBVac20ug肌肉注射;B组:35例,予HBIG200IU及HBVac10μg肌肉注射;c组:25例,予HBIG100IU及HBVac20μg肌肉注射,随访至7月龄。婴儿出生至7月龄的HBsAg、抗-HBs、HBeAg、HBVDNA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尸〈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去5例官内感染婴儿,113例婴儿免疫接种后均产生抗-HBs。完成HBIG注射后,A、B、c三组1月龄婴儿时抗-HBs滴度分别为(263.56±50.98)mIU/ml、(231.06±74.07)mlU/ral和(99.23±29.82)mlU/ml,C组分别与A、B组比较,t值分别为15.01、8.41,尸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7月龄时婴儿抗-HBs滴度分别为(788.10土281.96)mIU/ml、(428.39±347.48)mIU/ml和(708.44±315.69)mIU/ml,B组与A、C组比较,t值分别为5.45、3.19,尸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非宫内感染儿出生后应用HBIG及HBVac免疫接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应用HBIG200IU较100IU,HBVac20μg较10μg更安全可靠。
王翠敏韩国荣江红秀阚乃颖王艳石金美
关键词:婴儿乙型乙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妊娠晚期发现巨块型原发性肝癌1例
2011年
患者,女性,23岁,末次月经2010年7月28日,孕期未建卡产前检查,1周前无诱因出现右季肋区疼痛,为持续性隐痛,行肝脏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FP)〉3000ng/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ALT 46U/L,AST543U/L,白蛋白27.5g/L;凝血功能各项正常。患者父亲因原发性肝癌42岁时去世。
白淑芬王艳吴岷岷韩国荣
关键词: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妊娠晚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末次月经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孕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3
2017年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经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的感染病,暴露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感染后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例高达75%~85%,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感染也是影响女性妊娠及造成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原因,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几率均明显增高;但是,孕期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及疫苗预防HCV母婴传播。
岳欣韩国荣和沁园王艳李倩睿丁祎蔡敏
关键词:丙型流行病学孕妇
妊娠合并麻疹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麻疹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妊娠麻疹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存在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皮疹等麻疹临床特征性表现,但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血钾降低、肌酸激酶升高、乳酸脱氧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4.04%、74.47%、51.06%,均高于对照组的6.38%、12.77%和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27例早中期妊娠患者中,流产及死胎发生率为18.52%(5/27);20例晚期妊娠患者宫内窘迫中,早产发生率为5.00%(1/20),剖宫产术率为35.00%(7/20),新生儿麻疹发生率为10.00%(2/20)。结论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对妊娠结局会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保证母婴健康。
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沈晓亚
关键词:妊娠麻疹流产死胎早产
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e抗原对联合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婴儿出生时HBeAg对联合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出生时HBeAg阳性非宫内感染婴儿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HBeAg阴性88名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婴儿在出生即刻及出生后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常规分别在婴儿出生时(O)、1和6个月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Mg。所有婴儿于出生后未免疫预防前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定量,出生后1、7、12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抗-HBs确定免疫应答效果。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婴儿1、7和12个月抗-HBs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5、0.563和-0.971,均P〉0.05)。1个月时两组抗-HBs较基线升高(P〈O.05),完成联合免疫接种7个月时两组抗-HBs滴度高于1个月,12个月时两组抗-HBs较7个月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1个月龄滴度(F值分别为34.3959、64.908;均P〈O.01)。研究组婴儿出生时HBeAg滴度中位数为47.495s/co,依此再分为高于中位数组和低于中位数组,两组婴儿抗HBs滴度在1、7、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婴儿血清中HBeAg逐渐下降,至7个月时仅3例婴儿HBeAg阳性,随访至12个月时3例婴儿HBeAg均转阴,在HBeAg消减过程中,无-例婴儿产生抗-HBe。结论联合免疫预防后婴儿HBeAg阳性与否对婴儿抗-HBs的产生无影响。
岳欣江红秀韩国荣阚乃颖王艳
关键词: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抗体婴儿免疫球蛋白类
妊娠期梅毒患者发生围产儿死亡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的孕妇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开展围产期产检非常重要,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沈晓亚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围产儿死亡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注射HBIG剂量与抗-HBs抗体滴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注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剂量与抗-HBs抗体滴度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9月间HBsAg单项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9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注射HBIG的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5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100 U;B组34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200 U。检测新生儿出生时、1月龄、2月龄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HBVM),比较两组新生儿1月龄、2月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结果:59例新生儿均未发生宫内感染,1月龄时两组新生儿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65.73±36.57)、(256.58±57.03)U.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5,P=0.00);2月龄时两组新生儿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57.65±97.14)、(159.39±63.74)U.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结论: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HBIG 100 U短期能产生有效的抗-HBs抗体滴度。
王兰白淑芬杨立新王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婴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