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果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农业
  • 5篇农村
  • 3篇低碳
  • 3篇低碳农业
  • 3篇农业发展
  • 3篇污染
  • 2篇新型农业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施用
  • 2篇碳排放
  • 2篇农产
  • 2篇农产品
  • 2篇农业农村
  • 2篇农业生产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结构性改革
  • 2篇化肥
  • 2篇

机构

  • 25篇重庆社会科学...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5篇杨果
  • 5篇于法稳
  • 3篇尚杰
  • 2篇尹晓宇
  • 2篇陈瑶
  • 2篇郑强
  • 1篇范俊荣
  • 1篇张莉
  • 1篇苏燕

传媒

  • 4篇生态经济
  • 4篇农村经济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林业经济
  • 2篇当代党员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师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改革
  • 1篇管理世界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新重庆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赤水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应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剖析了该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带建设已有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加快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于法稳杨果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
民生财政支出与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证被引量:3
2020年
在理论剖析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7年我国省级城镇化面板数据,构建涵盖经济基础、社会功能及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重新测算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系统考察了民生财政支出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由于民生财政支出的城镇偏向性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拉大,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在区域层面,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沿海地区民生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产生了正效应,内陆和沿边地区则产生了负效应。
郑强郑强杨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动态面板模型
数字赋能让乡村振兴更有质量
2023年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求通过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转变农业市场经营模式,从而带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跃升,多维度、更广泛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杨果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生产要素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
基于分享经济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尤其重要。分享经济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将会有效地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分享经济视角下低碳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生产资料众筹、线上线下融合、绿色物流和供需精准匹配的四种分享型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为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杨果李扬杰张莉
关键词:分享经济低碳农业
我国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将就业和碳排放纳入统一研究框架,重构“碳排放强度”指标,利用WIOD数据库的就业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测算并评估1995~2014年我国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SDA模型考察了我国农业双重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的就业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不断下降。碳排放系数和单位能耗的下降有效抑制了农业双重红利的下降,且抑制作用呈倒“U”型特征。就业碳排放强度的快速上升主要由农业增加值率和劳动生产率变化所致,这意味着单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有效释放农业双重红利,更应注重低碳技术的提升。应优化农业自身就业内部结构,打造中高端农业技术队伍,改善低碳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环境,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率和农业附加值质量,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有效释放农业的就业和碳排放双重红利。
杨果郑强叶家柏
关键词:农业发展碳排放双重红利
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5年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假定了水土保持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其进行检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2年间,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处于低效状态,主要是由资金和劳动力过大的投入规模或治理规模不合理造成。自然灾害发生面积、水土保持项目个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对水土保持技术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城镇化水平和水土保持投资占省财政支出比例对水土保持技术效率的影响是负向的。
杨果尹晓宇于法稳
关键词: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效率影响因素
西藏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意愿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西藏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现着政府与农户之间的联系强度,从需求侧了解农户对于当前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认知情况,可以方便认清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两侧矛盾的成因。据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西藏日喀则和拉萨市附近农户对于当前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重要程度,得出在某些方面农户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其差异的离散程度,得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相关项目的投入力度,并重视有关人才的培养,同时需要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的分配。
任跃旺尚杰杨果
关键词:满意度重要度公共服务
“大循环”战略下农业生产、流通、消费耦合协调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分别就农业生产、流通、消费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1)农业生产、流通、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部与东部农业生产能力较高,农业流通能力和农业消费能力则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分布;(2)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度不断提升,省(市、自治区)内部农业循环情况改善,各地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部、中部地区协调度较高,西北部协调度较低;(3)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地区农业协调发展具有短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积极优化省内农业大循环、加快推进区域农业大循环、构建农业大循环预警机制等建议。
杨果尚杰吉雪强
关键词:协调度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被引量:15
2016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农业呈现集约化发展,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但是其自身没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动力。本文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从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视角,设计政府激励和约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固碳减排效益方面比经济效益方面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而不确定性程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结果的可观测性呈负相关关系,固碳减排效益的不确定因素无限大的时候,其激励强度趋于0;在政府的补贴过程中,成本系数越高、绝对风险率越高和不确定因素越多,则政府的激励契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激励强度就越低,需要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固碳减排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方面的激励强度;政府对经济效益的最优激励因子与其绝对风险规避呈正向相关,因此政府在对处于高风险规避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给予较高的激励,而对于风险规避率较低的处于成熟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给予较低的激励。最后对结论进行整理,并作出实际的解释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杨果陈瑶
关键词:低碳农业激励机制
发挥好供给侧对消费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1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消费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商店、移动支付、绿色共享等新模式蓬勃发展,品质化、个性化消费引领潮流。加快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消费升级带来的重大变革。
杨果
关键词:个性化消费扩大内需移动支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