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森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页岩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4篇页岩油
  • 4篇水平井产能
  • 4篇古龙
  • 4篇CO
  • 3篇等值渗流阻力...
  • 3篇油水
  • 3篇油水相对渗透...
  • 3篇渗流
  • 3篇渗流阻力
  • 3篇渗透率
  • 3篇相对渗透率
  • 3篇含水
  • 2篇岩心
  • 2篇水驱特征
  • 2篇水驱特征曲线
  • 2篇相态
  • 2篇含水饱和度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8篇邓森
  • 5篇李斌会
  • 4篇王怒涛
  • 2篇宋兆杰
  • 2篇张江
  • 2篇刘勇
  • 2篇赵宇
  • 2篇陈仲良
  • 2篇高翔
  • 1篇董大鹏
  • 1篇金大伟
  • 1篇贾忠伟
  • 1篇黄炳光
  • 1篇王瑛
  • 1篇付兰清
  • 1篇武泽

传媒

  • 7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科技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重庆科技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测定方法被引量:10
2022年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页理缝发育,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页岩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利用古龙页岩天然柱塞岩心,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分别开展离心法和气驱法2种方法的页岩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并与古龙地区致密砂岩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砂岩离心力选择标准已经不适合古龙页岩油,离心法也已经不适用于古龙页岩油可动流体评价,采用离心机最高转速,页岩岩心出现了严重的破碎,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只达到了6.32%,远小于普通砂岩的可动流体饱和度,采用CO_(2)驱替可动用的页岩油达到了32.61%,远高于离心实验结果,显示CO_(2)驱替法在研究页岩油可动流体方面优于离心法。该方法评价古龙页岩油的可动流体饱和度是可行的,为古龙页岩油高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斌会邓森邓森曹胜刘勇董大鹏
关键词:核磁共振
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CO_(2)高压相态及传质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轻质油带分布广泛,具有与CO_(2)形成混相的有利组分、温度和压力条件,注CO_(2)前置压裂和吞吐提高采收率潜力较大,但目前对于古龙页岩油-CO_(2)高压相行为的认识尚不充分。在状态方程和气液两相相平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与页岩油恒质膨胀实验、细管实验等结果校验,构建了考虑纳米限域效应的古龙页岩油-CO_(2)两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和基于相平衡模型的油气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以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成熟度、油/CO_(2)比例、压力、纳米限域效应等因素影响的页岩油-CO_(2)相间传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_(2)摩尔分数的增加,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的饱和压力逐渐降低。在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能够与CO_(2)混相。在相同的CO_(2)注入量条件下,古页2HC井页岩油的分子量和黏度更高,降幅也更大,饱和压力和膨胀系数更小,变化幅度也更小。注CO_(2)多级接触过程显示,CO_(2)在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中的溶解能力和抽提效果较为接近。在充分接触后,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注气后缘油相中C_(1)—C_(6)组分全部被抽提到气相中,油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分别攀升至86.63%和87.35%。纳米限域效应的存在,减小了纳米孔内油气间组成差异,导致了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的降低,有利于CO_(2)与页岩油相溶、混相。纳米限域效应对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当孔隙半径由100 nm降低到10 nm时,古页2HC井和古页9HC井页岩油与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分别降低20.90%和21.31%。通过明确页岩油藏流体相态变化规律,可为注CO_(2)开发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宋兆杰邓森宋宜磊刘勇刘勇张江韩啸张江付兰清崔焕琦
关键词:最小混相压力
一种页岩注气驱油效率评价方法及注气实验装置
一种页岩注气驱油效率评价方法及注气实验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驱油效率评价方法无法评价岩心不同孔隙区间内的驱油效率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饱和水岩心核磁共振T<Sub>2</Sub>值与孔喉半径转换系数C;S2、测试...
邓森李斌会刘勇赵宇张江刘天洋金大伟于少君付兰清王瑞晗佟斯琴董大鹏王岩
Fe^(3+)对自转向酸用VES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Fe^(3+)会减弱VES自转向酸酸化效果的问题,基于三种VES自转向酸体系与Fe^(3+)配伍性实验,运用流变性测试、HPLC–CLND、ICP和XPS等方法,进一步了解了Fe^(3+)与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3+)质量浓度增加,VES体系黏度呈先增后降趋势,反应越来越剧烈,Fe^(3+)和VES质量浓度大幅降低,且当Fe^(3+)质量浓度大于4 000 mg/L时,体系会出现非混相状态。XPS结果表明,VES与[FeCl_4]-形成螯合物沉淀,使体系黏度下降,酸化效果减弱。实验结果为VES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复配优选提供了依据。
高翔许永楠孙世轩王瑛邓森
关键词:酸化黏弹性表面活性剂FE^3+
高渗储层非稳态实验中计算含油率的一种方法
2020年
由于以往通过拟合平均含水饱和度和无因次注入倍数的关系求取含油率的方法,拟合精度都不高,有必要提出拟合精度更高的方法。在非稳态相渗实验中发现累计注入量与累计产油量的比值和累计注入量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种线性关系把累计产油量表示成累计注入量的函数,再把平均含水饱和度表示成无因次累计注入倍数的函数,然后求导得到含油率,最后通过JBN方法即可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新方法优于指数拟合法、多项式拟合法和分段对数拟合法,还可以预测岩心出口端的最大产油量。累计注入量与累计产油量的比值和累计注入量的统计规律还可以检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非稳态油水相渗实验数据的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建议将此新方法应用于非稳态相渗实验数据的处理。
邓森林喆
关键词:油水相对渗透率含水饱和度
高含水期两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俞启泰阐述了50多种水驱特征曲线,但每种水驱特征曲线对应的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只为单一的凸型、S型或者凹型曲线。针对4种水驱特征曲线,根据它们在表达式上的相似性进行了组合,利用累计产水量和累计产油量替换了水驱特征曲线中的累计产液量,由此得到了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这2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对比,发现第一种水驱特征曲线代表的含水规律曲线与实际的数据更加相近。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既可以预测油田的可采储量,也可以预测凸型、S型和凹型这3种含水上升规律,与原水驱特征曲线相比实用性更加广泛。
邓森王怒涛孟令强武泽陈仲良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可采储量
基于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目前行业标准里通常采用JBN法计算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但是JBN法计算油相相对渗透率时必须采用一系列的压差数据,会给计算和实验带来不便。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液量满足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根据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和一维达西定律,结合Willhite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再利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就可以得到非稳态油水相对渗率曲线。此方法为一种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其在计算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到两个压差数据,简化了计算和实验过程。此方法需要采用实验数据先计算出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以及残余油条件下的水相有效渗透率,然后得到残余油条件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最后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趋势与JBN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趋势相同,且相对误差更小。
邓森
关键词: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水驱特征曲线
对Willhite经验公式的改进
2019年
传统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经验公式较多,最经典的为Willhite公式。Willhite公式的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是常数,对于油水相对渗透率突变较大的情况拟合误差较大,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经过对传统经验公式的研究,并对大庆油田93条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拟合精度更高的经验公式。改进的经验公式把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看作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得到相应的回归系数,进而得到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经验公式。新公式更能反映油水相渗规律的变化,可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
邓森李斌会李斌会
关键词:油水相对渗透率含水饱和度
一种用于夹持岩心的镊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夹持岩心的镊子,包括夹持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2)具有弧形夹持端面(4);所述弧形夹持端面(4),用于增大与所述岩心的接触面积;解决现有实验用普通镊子在岩心夹持过程中容易滑脱的问题。
邓森
尕斯N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
尕斯N区块于1990年10月投入开发,截至2014年4月底已经进入高含水期,油藏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砂体分布分散,连片性差,造成剩余油分布复杂,认识剩余油和开采剩余油是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研究剩余油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采...
邓森
关键词:采收率水淹状况储量丰度剩余油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