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气候要素
  • 1篇有效磷
  • 1篇山地森林
  • 1篇上线
  • 1篇生态学
  • 1篇树龄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效
  • 1篇土壤有效磷
  • 1篇年龄结构
  • 1篇气候变化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 1篇林线
  • 1篇菌根
  • 1篇菌根真菌
  • 1篇根毛
  • 1篇共生真菌
  • 1篇海拔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临沂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张慧
  • 3篇邵雪梅
  • 1篇马泽清
  • 1篇张慧
  • 1篇张永
  • 1篇汪洋
  • 1篇田华
  • 1篇陈锋
  • 1篇尹志勇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生态学和树轮年代学手段试析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森林年龄结构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尔日格为研究剖面,对坡面上的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 Kom.)沿不同海拔高度进行采样.在利用交叉定年手段对所有样芯定年之后,确定了样芯的起始年和结束年(死亡年龄),然后利用树髓心年龄估算法和研究区域胸高年龄经验值最终确定了树木活体植株开始生长的年龄(长树年龄).根据研究坡面上树木长树或死树年份随海拔和时间变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它们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从而用来作为树轮宽度重建的佐证手段之一.结果表明:在森林上部和中部,随海拔的升高,树木的年龄呈递减趋势;在森林下部,随海拔的降低,树木年龄趋于年轻化;整个坡面长树峰值出现在公元1200年左右,长树主要集中在森林中部的3900~4110m之间;树木死亡的峰值出现在公元1600年之后的50年间,死树主要集中在森中上部的4100~4210m之间.同时,还发现在坡面树木死亡较集中的时期,森林树木更新数目较低,尤其是在森林上部;而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上最老树的生长年龄分析,发现在坡面长树比较集中的时期,森林下部有往更低海拔处长树的趋势.将研究坡面长树和死树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情况与研究区附近利用树轮宽度重建的乌兰过去1000年上年9月到当年4月平均温度和德令哈过去1000年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进行对比,发现在40年尺度上,高温对应着树木高生长数目,低温并且降水量由多变寡则对应着树木低生长数目和高死亡数.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研究坡面祁连圆柏更新的发生,森林密度增大,森林中部幼树更新存活数量最多,森林下部有往更低海拔处长树的趋势,森林上限随海拔的升高密度降低、树木趋于年轻化;反之,气候干冷,树木更新条件变差,受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森林中部-森林林线中上部范围内,死树相对比较集中.
田华邵雪梅尹志勇张慧汪洋陈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不同海拔高度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基础,而对不同海拔高度上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树木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在相同及相似气候区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趋势较一致。一般而言,森林上限树木径向生长往往与气温密切相关,森林下限树木径向生长与降水密切相关。在十分干旱的地区,上述结论却不一定适用,往往表现为无论森林上、下限,树木径向生长均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在水分条件较为充足的地区,亦会出现无论森林上、下限,树木径向生长均与气温的变化显著相关的现象。另外,研究表明树木生长主要受局域气候的影响,不同树种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不明显。
张慧邵雪梅张永
关键词:气候要素
阿尼玛卿山高山林线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本文以阿尼玛卿山地区的祁连圆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高山林线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雪上乡祁连圆柏林线分布的上线介于4100-4250m处利用生长锥获取了总计70株树的127个样芯用于本文的研究。该采样点的...
张慧邵雪梅张永
亚热带典型树种根毛特征及其与共生真菌的关系
2023年
根毛和共生真菌增加了吸收面积,提高了植物获取磷等土壤资源的能力。由于野外原位观测根表微观结构较为困难,吸收细根、根毛、共生真菌如何相互作用并适应土壤资源供应,缺乏相应的数据和理论。该研究以受磷限制的亚热带森林为对象,选取了21种典型树种,定量了根毛存在情况、属性变异,分析了根毛形态特征与共生真菌侵染率、吸收细根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根表结构对低磷土壤的响应和适应格局。结果表明:1)在亚热带森林根毛不是普遍存在的,21个树种中仅发现7个树种存有根毛,4个为丛枝菌根(AM)树种,3个为外生菌根(ECM)树种。其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根毛出现率最高,为86%;2)菌根类型是理解根-根毛-共生真菌关系的关键,AM树种根毛密度与共生真菌侵染率正相关,但ECM树种根毛直径与共生真菌侵染率负相关;3)AM树种根毛长度和根毛直径、ECM树种根毛出现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不同菌根类型树种根毛-共生真菌-根属性的格局及相互作用,为精细理解养分获取策略奠定了基础。
张慧张慧龚新桃马泽清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