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室
  • 3篇心室功能
  • 3篇造影术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X线
  • 2篇低辐射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脏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右锁骨
  • 2篇右锁骨下
  • 2篇锁骨
  • 2篇锁骨下动脉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团注法
  • 2篇尿路造影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6篇宁波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作者

  • 12篇李强
  • 7篇汪玲
  • 6篇胡春洪
  • 5篇俞明明
  • 4篇胡粟
  • 4篇包婕
  • 3篇钱农
  • 2篇李盛
  • 2篇潘昌杰
  • 2篇孟名柱
  • 2篇仲伟
  • 1篇薛跃君
  • 1篇郝光宇
  • 1篇徐菊仙
  • 1篇纪建松
  • 1篇许轶群
  • 1篇颜紫宁
  • 1篇黄周
  • 1篇李建斌
  • 1篇田智峰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8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分次注射法低辐射CT泌尿道造影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分次注射法联合迭代算法CT泌尿道造影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58例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式(120k V电压,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扫描),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为实验组,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迭代算法重建,分析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共5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A组27例、B组28例),两组的平均总辐射剂量分为(27.18±5.26)m Sv和(3.85±0.91)m Sv,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7.30;P=0.00),B组辐射剂量下降85.84%;A、B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2±0.71)分和(4.35±1.15)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0.75;P=0.52);图像质量客观评分SNR和CNR分别为(115.33±18.12,123.25±21.03)和(105.45±19.25,109.96±21.5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38,P=0.17;t=2.10,P=0.10)。结论双源CT分次注射法联合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该检查的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未受明显影响。
孙玲麟李强汪玲许轶群俞明明李盛兰朋训陈孟达童竑章
关键词:迭代算法尿路造影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功能:与MRI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右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34例临床疑似或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一周内同时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MRI右心室功能检查,以MRI的检查结果为对照分析RT-3D所测得的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及射血分数(RVEF)值的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同时完成了RT3-DE和MRI检查,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查的R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89),但RVESV和RVED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0;t=-5.72,P=0.00)。结论:RT3-DE所测得的RVEF值准确、可靠,可用于右心室功能分析,但其所测得的RVESV和RVEDV值与MRI有一定差别,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项艰波李强颜紫宁钱农
关键词:心室功能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描记术
CT增强扫描在鉴别Castleman病病理类型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鉴别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CD的CT平扫及增强病例资料,测量增强扫描各期CT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为透明血管型,3例为浆细胞型,均为弥漫型(共6个病灶)。11例透明血管型患者平均年龄为(35.92±15.58)岁,浆细胞型为(52.67±8.96)岁,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透明血管型CT_(平扫)、CT_(动脉期)、CT_(静脉期)、CT_(动脉平扫)、CT_(静脉-动脉)的平均CT值分别为(42.30±4.37)HU、(126.01±26.20)HU、(106.65±18.54)HU、(86.05±24.63)HU、(-20.71±26.07)HU;浆细胞型CT_(平扫)、CT_(动脉期)、CT_(静脉期),CT_(动脉-平扫)、CT_(静脉-动脉)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14.55)HU、(98.09±10.62)HU、(88.08±13.73)HU、(47.14±9.96)HU、(-9.61±4.80)HU;两种病理类型中CT_(动脉期)、CT_(静脉期)、CT_(动脉-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CT_(平扫)和CT_(静脉-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年龄、CT_(动脉期)、CT_(静脉期)、CT_(动脉-平扫)在鉴别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CD具有重要意义。
包婕徐耀王希明李强胡粟胡春洪
关键词:CASTLEMAN病影像学病理学
双源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低辐射泌尿系造影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SBI)行CT泌尿系造影(CTU)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连续80例临床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注射,常规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FBP)重建,试验组40例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80kV),正弦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评估两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及影像诊断准确率。结果共7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其中对照组39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为(3.93±0.85)mSv,低于对照组的(26.68±4.07)rosy(t=-33.7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9±0.79)分和(4.39±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信噪比(SNR)为127.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但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0.84±12.92和108.96±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NR值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未受明显影响。
李强孙玲麟汪玲俞明明包婕郝光宇胡春洪
关键词:尿路造影术
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以颈动脉球部内膜厚度为对照,评估右锁骨下动脉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确诊为CAD患者的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T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图像资料。CCTA病变程度使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颈部血管病变使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测量点为双侧颈动脉球部和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分析CAD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并以颈动脉球部IMT值(取双侧平均值)为对照,评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值与冠状动脉Geni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球部IMT增厚,其中发生在右侧颈动脉球部43例,左侧40例,双侧40例。37例患者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端IMT增厚,IMT增厚的发生率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起端(分别为100%和90.70%),但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右锁骨下动脉>双侧颈动脉球部(r分别为0.83和0.67)。结论CAD患者的右锁骨下动脉IMT增厚发生率低于颈动脉球部,但其与冠脉Genisini积分有较高的相关性,高于颈动脉球部,右锁骨下动脉IMT是CAD较好的参考指标。
孙玲麟李强汪玲俞明明胡春洪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
右锁骨下动脉超声联合血脂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改变、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相关性,探讨其联合应用预测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右锁骨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CCT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以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分叉处超声下内-中膜厚度(IMT)评估颈部血管病变。对比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3组的血脂水平,评估右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超声和血脂预测CA的效能。结果(1)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前者相关性更高(r=0.636,P<0.01;r=0.462,P<0.01);右锁骨下动脉IMT预测CA的效能略高于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64.5%;77.5%、60.0%);(2)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更明显,3组血浆指标中三酰甘油的差异相对较显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更显著(r=-0.151);(3)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IMT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应用预测CA的效能显著高于单独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66.7%;78.3%,64.5%;64.5%,55.5%)。结论右锁骨下动脉IMT较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更有利于预测CA,右锁骨下动脉IMT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汪玲仲伟李强包婕胡粟胡春洪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冠状血管造影术
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心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左心室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检查。DSCT采用序列扫描模式,总扫描时间窗35%~95%R—R间期,其中40%~70%R-R间期时为全电流输出,数据用于冠状动脉重建,其余间期使用全电流的20%输出,数据用于左心室功能分析。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法,将冠脉图像分为16段,并采用4级法对每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将DSCT检查时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顺利完成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功能分析。共评价冠状动脉525段,其中可用于诊断的节段占97.53%(512/525),平均辐射剂量为(3.75±0.89)mSv。DS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0.05),且两者相关性好(r=0.68)。结论:Minidose技术可以用于DSCT冠状动脉成像兼顾左心室功能分析的“一站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左心室功能分析结果可靠,平均辐射剂量低。
钱波李强徐烈富孟名柱潘昌杰钱农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成像左心室功能辐射量
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征象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8例四肢韧带样纤维瘤依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11例术后未复发,B组7例术后复发,分析两组韧带样纤维瘤的术前MRI特征。分析指标包括:形态、最大横径、边界清晰度、瘤周水肿、信号均匀度、强化方式和周围侵润情况。结果 A、B两组平均横径分别为(3.9±0.70)cm和(5.7±0.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A组中T2WI边界清晰8例(72.72%),边界模糊3例(27.28%),B组7例均显示边界模糊(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0)。瘤周水肿A组出现2例(18.18%),B组5例(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2)。内部信号,A组不均匀4例(36.36%),B组6例(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4)。强化方式:不均匀渐进性强化A组9例(81.82%),B组6例(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周围组织侵润A组2例(18.18%),B组6例(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P=0.00)。结论四肢易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最大横径超过5cm,边界模糊、瘤周出现水肿、周围组织浸润等MRI征象提示DTF术后易复发,临床上需特别重视。
兰朋训李强汪玲黄周李建斌俞明明王海波李盛
关键词:韧带样纤维瘤四肢复发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和对照组(行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肿瘤TNM 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由两名观察者独立阅片。参照2009年AJCC第7版食管癌治疗标准,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 2017年3月。观察指标:(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2)肿瘤T、N、M分期准确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CT扫描辐射剂量。(4)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κ检验一致性。κ≥0.75为一致性较好,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κ〈0.40为一致性较差。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1)肿瘤T、N、M分期一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两名观察者对50例患者行肿瘤T、N、M分期一致性均为一般(κ=0.452,0.618,0.729,P〈0.05)。其中肿瘤N、M分期一致性优于T分期。(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行CT检查肿瘤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2%和76%,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和84%,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0.37,0.50,P〉0.05)。(3)CT扫描辐射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CTDIvol分别为(10.35±2.01)mGy和(3.55±0.60)mGy,DLP分别为(400.63±34.13)mGy·cm和(140.66±10.89)mGy·cm,有效辐射剂量E分别为(5.61±0.47)mSv和(1.98±0.17)mSv。两组患者CTDIvol和有�
李强王玉涛俞明明王海林程淑芳吴鹤田智峰纪建松
关键词:食管肿瘤TNM分期X线计算机双能量
双源CT半自动法左心室功能分析在不同心率(律)下的准确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半自动Simpson和半自动3D法对不同心率(律)个体左心室功能分析的准确性及应用限度。方法连续8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依据心率(律)分为3组(A组:心率≤75次/分,31例;B组:心率>75次/分,36例;C组:心律不齐,17例)。采用第二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扫描(30%~80%R-R间期),分别用半自动Simpson法、手动矫正Simpson法和半自动3D法(以下分别简称第一、二、三种方法)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射血分数(LVEF),并以第二种方法结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3种处理方法均顺利完成,左心室功能各测量数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第一种方法失败2例,其余34例顺利完成;第一、第二种方法测量的LVEF值及第二、第三种方法测量的LVEDV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三与第二种方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第一与第二种方法。C组:第一种方法失败8例,其中3例第一、第三种方法均失败,同时用3种方法处理成功9例,成功率52.94%(9/17)。结论DSCT半自动Simpson和半自动3D法左心室功能分析有一定的心率(律)适用范围;应依据心率(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李强钱农潘昌杰徐菊仙薛跃君孟名柱
关键词:心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