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勇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杂交
  • 7篇水稻
  • 5篇干物质
  • 5篇SPAD值
  • 4篇氮量
  • 4篇杂交籼稻
  • 4篇施氮
  • 4篇籼稻
  • 3篇养分
  • 3篇杂交水稻
  • 3篇干物质积累
  • 2篇旋耕
  • 2篇养分吸收
  • 2篇施氮量
  • 2篇水稻剑叶
  • 2篇主脉
  • 2篇机插
  • 2篇剑叶
  • 2篇耕作
  • 2篇耕作方式

机构

  • 13篇贵州大学
  • 2篇黔东南民族职...

作者

  • 13篇冯跃华
  • 13篇李杰
  • 13篇叶勇
  • 7篇许桂玲
  • 7篇王旭
  • 7篇李香玲
  • 4篇张佳凤
  • 2篇秦建权
  • 2篇雷义
  • 2篇杨远志
  • 2篇李杰
  • 1篇王小艳
  • 1篇李开兵
  • 1篇唐鑫

传媒

  • 6篇中国稻米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全国第十七届...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
黄佑岗冯跃华许桂玲李杰叶勇牟桂婷张佳凤管正策
关键词:耕作方式杂交籼稻翻耕旋耕
文献传递
基于SPAD值的水稻施氮叶值模型构建及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地力条件、施氮量、SPAD值衍生指标、产量之间的关系,实现简便、快速、无损地推荐水稻施氮量,构建基于SPAD值的水稻施氮叶值模型。【方法】2015年和2016年以杂交籼稻Q优6号为试验材料,设4种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探讨产量、SPAD值衍生指标与田块表观供氮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初步构建的叶值模型进行变量施氮应用效果研究。【结果】产量与抽穗期田块表观供氮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曲线关系,两年拟合度R2分别为0.5523,0.7148。在其拟合关系下2年度最高产量分别为9 264.93 kg·hm^(-2)、11 167.97 kg·hm^(-2),相差1 903.14 kg·hm^(-2),2016年产量相比2015年增加20.54%;达到最高产量的表观总吸氮量较为接近,分别为575.27 kg·hm^(-2),546.71 kg·hm^(-2),仅相差28.56 kg·hm^(-2),2016年表观总吸氮量相比2015年减少4.96%。不同年度的拔节期和抽穗期,SPAD值衍生指标中SPADL3(顶3叶SPAD值)、SPADL4(顶4叶SPAD值)、SPADmean(顶部4张叶片的平均SPAD值)、SPADL3×L4/mean(顶3叶SPAD值×顶4叶SPAD值/顶部4张叶片的平均SPAD值)与田块表观供氮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单张叶片中,SPADL3与拔节期田块表观供氮量,SPADL1与抽穗期田块表观供氮量线性拟合的系数在年份间变化均较小,分别为0.0156,0.0154;0.0172,0.0173。年份间,2016年SPADL3×L4/mean与田块表观供氮量线性拟合的系数和b值比2015年的拔节期依次增加了-28.70%,17.41%;抽穗期依次增加了-15.34%,56.11%。叶值模型施氮总量为表观总吸氮量与土壤表观供氮量之差,通过SPAD值衍生指标可以估测土壤表观供氮量,且抽穗期时SPAD值衍生指标与田块表观供氮量的线性拟合度较拔节期时的高。拔节期时,SPADL4与SPADL3×L4/mean,SPADL3与SPADmean之间估测推荐的施氮总量较为接近,且SPADL4、SPADL3×L4/mean估测的施氮量高出SPADL3、SPADmean50%左右。基于叶值模型的变量
李杰李杰冯跃华许桂玲许桂玲罗康杰黄世凤石欣管正策叶勇叶勇
关键词:水稻
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叶片SPAD值及产量的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以Q优6号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地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表观供氮量存在极显著的曲线相关,且当表观供氮量在575.27 kg/hm^2时,Q优6号产量较高;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时期SPAD值大小顺序为抽穗期>拔节期>成熟期,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冠层4张叶片各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顶3叶和顶4叶上,可以利用两者的SPAD值作为参数进行氮素营养诊断;SPAD值与表观供氮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且采用SPAD_(L3×L4/mean)进行拟合时效果更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获取水稻叶片SPAD值次级指标可以实现对田块速效氮含量的估计。
李杰冯跃华王旭麻井彪吴彦利李香玲叶勇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SPAD值速效氮
2个超级杂交水稻剑叶主脉两侧SPAD值的差异表现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索水稻叶片SPAD值的分布特征,提高基于SPAD值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精准度,以Q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主脉两侧SPAD值的差异表现。结果表明,2个超级杂交水稻剑叶两侧,一侧较为光滑,另一侧较为粗糙,光滑面或粗糙面居左或居右的概率接近50%,且光滑面SPAD值高于粗糙面SPAD值,粗糙面SPAD值的环比增长率绝对值一般高于光滑面。光滑面和粗糙面的SPAD差值主要集中在1.5~3.5之间,此范围内Q优6号和准两优527的次数分布率分别为40.67%和36.4%。SPAD归一化倒数值与施氮量、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当Q优6号和准两优527的SPAD归一化倒数值为35~40和30~35时,施氮适宜,产量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重视水稻叶片主脉两侧的差异可以提高诊断的精准性,为基于SPAD值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杰冯跃华麻井彪王旭李香玲叶勇吴彦利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水稻粗糙面SPAD值
不同栽插方式对超级杂交籼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以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机械移栽和人工手栽)对超级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中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机插稻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光合势均高于手栽稻,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均低于手栽稻;成熟期机插稻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手栽稻,主要是由于抽穗期至成熟期作物生长率高于手栽稻;全生育期内机插稻养分吸收量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高于手栽稻,而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低于手栽稻,产量与手栽稻无显著差异。
叶勇冯跃华李香玲雷义杨远志王旭李杰秦建权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机插干物质积累叶面积
剪叶、粘叶处理对水稻剑叶主脉两侧SPAD值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比较水稻剑叶主脉两侧(光滑侧、粗糙侧)对籽粒产量贡献的差异,以杂交水稻Q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材料,在3种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下,采用剪叶、粘叶的方法设置5种处理(距叶枕2cm剪断光滑侧,距叶枕2 cm剪断粗糙侧,粘光滑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粘粗糙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和空白对照),分析相同条件下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粒重叶长比、千粒重、结实率以及SPAD值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处理光滑侧的籽粒总质量较处理粗糙侧的低,但相同品种同一施氮水平下各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千粒重、每穗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差异。Q优6号、准两优527剑叶粒重叶长比分别为1.00~1.20 g/cm和0.90~1.00 g/cm;剑叶一侧进行剪叶和粘叶处理后Q优6号粒重叶长比有所下降,准两优527粒重叶长比有所上升。粗糙侧SPAD值环比增长率绝对值较光滑侧高,处理光滑侧较处理粗糙侧具有更高的SPAD值变化。整体比较,水稻剑叶光滑侧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高于粗糙侧。
李杰李杰冯跃华许桂玲许桂玲石欣罗强鑫罗康杰管正策叶勇叶勇
关键词:剑叶籽粒产量SPAD值
氮磷钾肥对超级杂交水稻Q优6号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逐步提高,而结实率下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最高施氮水平下为最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略微增加,而各生育时期LAI呈先增后减趋势,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步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LAI逐步提高,而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提高,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养分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王旭冯跃华李杰吴彦利麻井彪李香玲叶勇黄佑岗牟桂婷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
基于GIS的山地村域水稻推荐施肥量研究
2017年
为探究山地村域水稻合理施肥量,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吴章组稻田为研究区域,于2014-2016年进行"3414"肥料试验,对3年11个点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地力的施肥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对吴章组稻田24个随机取样点土壤各养分含量进行插值分析,生成吴章组稻田土壤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图,预测吴章组所有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根据吴章组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应用基于地力施肥模型,获得吴章组各田块的推荐施肥量。
牟桂婷冯跃华李杰许桂玲黄佑岗叶勇管正策张佳凤唐鑫
关键词:土壤养分施肥模型施肥量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旋耕处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均大于翻耕处理,但两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处理间的吸钾量在生育中期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生育后期差异并不显著。产量构成方面,翻耕处理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有效穗数高于旋耕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翻耕处理的产量为11 505.66 kg/hm^2,稍高于旋耕处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旋耕处理与翻耕处理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无太大影响,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旋耕耕作方式。
黄佑岗冯跃华许桂玲李杰叶勇牟桂婷张佳凤管正策
关键词:耕作方式杂交籼稻翻耕旋耕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是减少环境污染和水稻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为探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杂交稻中优808为材料,比较了不施肥(T1)、纯化学肥料(T2)、等养分条件下53%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47%有机肥N(T3)、86%无机化肥N配合施用14%有机肥N(T4)4种处理间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差异情况。结果表明,T3、T4处理比T1处理显著增产;等养分条件下,T3、T4处理与T2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4处理的产量略高于T2。与T2处理相比,T4、T3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6.08%、6.76%和7.76%、7.27%,单位面积颖花数显著增加14.63%和14.69%,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同时T3、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于T2处理,提高了粒叶比,源库关系较协调,促进了后期干物质生产和养分的吸收与积累,从而增加了水稻产量。
秦建权冯跃华叶勇李香玲李杰王旭雷义杨远志王贵焜
关键词:杂交水稻有机肥无机肥养分吸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