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捷

作品数:2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文化
  • 8篇文学
  • 4篇无厘头
  • 4篇80后
  • 3篇电影
  • 3篇亚文化
  • 3篇影像
  • 3篇人文
  • 3篇媒介
  • 2篇代文
  • 2篇心理
  • 2篇叙事
  • 2篇图像化
  • 2篇青年亚文化
  • 2篇文学创作
  • 2篇文学生活
  • 2篇文学研究
  • 2篇无厘头文化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化

机构

  • 18篇广东商学院
  • 6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王文捷
  • 1篇尹康庄

传媒

  • 6篇文艺评论
  • 4篇小说评论
  • 4篇文艺争鸣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青年探索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文学生活”论——探讨80后90后文学的一种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我们知道,文学本身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形成与运转的,其意义也往往来自于人们在特定语境中对它进行的解读,相关社会活动与文化生活等语境对文学而言非常重要。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曾居主流地位又颇为独立的“文学性”审美解读,把文学与其他文化活动与社会要素进行了许多疏离与割裂。在当下80后90后文学生长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文学的艺术性面孔早已越来越模糊的现状①,在思考以何种范式来探讨80后90后文学的言说话语之时,笔者认为,除了利用既有的“文学性”审美透视之外,更有必要以复合的新媒体“文学生活”这一视角来进行探究。
王文捷
关键词:文学生活后文学80后社会文化语境社会活动
论80后的“刻奇”与反“刻奇”
2015年
作为艺术与生活领域某种别有意味的心理意识,"刻奇"对于当下批评家甚至普通大众而言早不陌生。"刻奇"(Kitsch)在19世纪德国的原义,是指人们保存一些本无甚价值的垃圾破烂,如一块石头、一片羽毛作为一生中某个事件的纪念,一个原本稀松平常的物件似乎由此具有了丰富意味。[1](P270-271)而在英文中,"刻奇"意指某一本质庸俗而无艺术价值的东西,由于其中可能附丽了一些保留者期望的意义,最后意外地成为了一件特别的艺术品。“刻奇”现象无疑表征了一种艺术美学的“异化”过程,即在文学艺术领域某些作者为了投好大众,可能随意泛滥情感并造作拔高某些并元多少意义的作品,形成诸如“拙劣”“矫饰”“肤浅”“炫耀”“媚俗”“滥情”“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俗丽”“通俗”等文艺特征。
王文捷
关键词:心理意识梦里花落知多少犬儒主义
现实的困顿与精神的探望——论青年亚文化中的“80后”被引量:2
2011年
众所周知,"80后"作为一个群体最初在社会舞台上甫一亮相,便引发了传统主流文化精英许多惊疑不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明显渗透出上一辈对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识的忧虑情绪。产生这种普遍的忧虑情绪并非没有理由。因为"80后"这一标示时代年龄的概念,本身便偏向于对一个社会群体特殊文化行为的价值判断,其核心包含了一种社会人类学范畴的“亚文化”意指。
王文捷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社会人类学文化精英
“80后”写作的喻形意识被引量:2
2008年
中国小说学会秘书长江冰教授引领的广东商学院文学批评团队,于2007年12月在广州成功地承办了中国小说学会第九届年会。由他们唱主角的年会第一论坛:"新媒体、新人类、新文学",也同时成为会议的热点,受到与会者与媒体的关注。这支组建不久的批评群体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博士,他们不同的知识背景与批评方式,为"80后"文学带来了不同视角的批评,既相互碰撞又互为补充,既鲜活生动又不乏深刻,相信会为当下"新媒体、新文学"的学术热点,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王文捷
关键词:文化领域写作主体多样性图像化
知识分子改造与农耕意识逆反——反“小资情调”影响知识分子情态的人文浅探
2007年
在有关文学的作家意识与文本形态等多维度的社会考量中,知识分子作为创作主体乃至于题材人物,一般总会在体现某种智性丰采与文化主导性等方面做出自由探索。然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及其后一段时期里,知识分子现实情状与文化意识被特殊主导性的社会潮流裹挟湮没,并在逆反性的压抑扭曲中无奈地丧失了其自身的主导意义。如果说任何社会都存在“文化主导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母题,对现代社会复杂的知识分子文化话语角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本文拟从当代关乎城市“小资”的部分文学作品出发,就当代知识分子这种文化意趣、人生失魅乃至文化成因再作一初疏的探询。
王文捷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小资情调人文情态农耕
自由青春力量的朋克文化表述——论春树小说《长达半天的欢乐》被引量:2
2009年
对于“80后”作家而言,如何准确地诠释表现他们颇具张力的青春的丰富意义,一苴是一个时尚而又同时充满争议的话题。当个性特异的春树在新世纪突然现身之时,她的青春颖悟和锐利形象强烈地吸引了大众眼球,其浸透青春欣喜、痛楚、迟疑和顽强的文字则被人们普遍关注。
王文捷
关键词:小说文学作品
青年亚文化:作为80后和90后“文学生活”的延伸——从“小清新”与“杀马特”亚文化谈起被引量:6
2014年
新世纪泛起的亚文化生活滋长了80后和90后,由网络、影像与手机等新媒体建构的意象,装点了他们奇异鲜活的青年亚文化的前行旅程。我们看到,这些亚文化生活空间充满了凡俗、光亮而又动感的色彩,新人类们在不断宣泄着激越和颓废、浪漫和怀旧、纯真与情色、暧昧与混杂等情绪。而这种独特的文化意态与生活景观,也造就了当下青年文学文本特殊的表征意味。
王文捷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文学生活青年文学影像记录日本电影媒介文化
无厘头影像碎片中的解构性历史文化踪迹
2006年
王文捷
关键词:历史文化无厘头解构性图像化文化框架
梦幻与想望:青春心理的影像审美表现——以电影《小时代3》《后会无期》为例
2015年
虽然受到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青春心理仍然不可遏制地昭示了它当下的欲求与愿望。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郭敬明与韩寒作为青春偶像貌似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关于青春文化心理的导引和喻示。2014年,他们各拍电影《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都成为其各自粉丝心中颇为关注的作品。而两部电影上映显现的火爆票房[1],则已无声却强烈地表明了一个普遍的心理事实:当下青年对于物欲消费与自在求索,已经有着与前辈青春精神不同特色的心理取向。
王文捷
关键词:心理矛盾审美表现文化心理心理取向
现代感知:心智与意志的聚焦——试论沈从文的现代化人格模式
2000年
沈从文的现代感知是形成其自由人生与独特意识的基础 ,使其创作深入到对现代民生与生命的观照 ,并以文化史意识表现民族心理结构 。
王文捷
关键词:人格模式文学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