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兴兴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保护区
  • 3篇国家级自然保...
  • 1篇东洞庭湖
  • 1篇融资
  • 1篇融资机制
  • 1篇融资渠道
  • 1篇世界自然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管理
  • 1篇渠道
  • 1篇自然保护地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治理
  • 1篇美国国家公园
  • 1篇耕地
  • 1篇耕地污染
  • 1篇公园
  • 1篇国家公园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农业部管理干...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博瑞兴环...

作者

  • 8篇沈兴兴
  • 4篇曾贤刚
  • 2篇马忠玉
  • 1篇许开鹏

传媒

  • 2篇农业部管理干...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资源管理手段创新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使用效率、雨水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污染治理、公共参与等多个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手段创新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各种创新手段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认为水资源管理手段的演化朝着更顺应自然,更注重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保护,更注重市场、经济手段的应用,更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方向发展。
沈兴兴马忠玉曾贤刚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
世界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启示被引量:10
2015年
自然保护地的治理模式对于保护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改善治理可以帮助保护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类型、应用现状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及我国当前国情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治理模式应适当创新,逐步引入政府委托第三方治理、联合治理模式,现阶段形成以政府直接治理为主、其他治理模式为辅的多种治理模式并存局面。
沈兴兴曾贤刚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制的差异,按照政策分析的方法具体从管理体制、资金机制、信息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对比研究。在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出尽快出台一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法规、重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从立法上保障各级保护区的经费来源、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参与机制和管理绩效和问责制度、利用民间力量探索多样化管理模式等具体的改革建议。
虞慧怡沈兴兴
关键词:保护区国家公园
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被引量:9
2015年
目前国际上自然保护地的资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未来融资机制需要创新,包括吸引和利用外部资金、鼓励自行经营创收、基于保护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收费等,其中鼓励创收主要指的是财政手段(例如生态税)、收益共享机制、管理成本共担机制、金融交易(例如碳排放交易)等。政治领域的制度规范、经济领域的市场、价格政策等都会影响保护地的融资机制,保护地未来的融资机制将更多地依赖于财政、金融、市场、贸易相互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手段。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资金规模太小,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乏周边社区补偿和收益共享机制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确保中央财政承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经费;(2)在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服务付费、资源使用付费等传统产品(服务)收费型融资手段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森林碳汇交易和保护区绿色产品认证等新的市场交易型融资渠道;(3)利用境外资金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4)积极争取国内不同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条件允许的保护区可通过多方联合治理模式建立管理成本共担机制以及与周边社区的收益共享机制。(5)在资金使用方面,在保障保护区工作人员基本薪酬福利的前提下,将剩余资金包括经营收入优先用于核心保护业务的投资上,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
沈兴兴马忠玉曾贤刚
关键词:融资机制融资渠道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探索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政府控制型治理模式下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共治模式的构想,阐述了采取这种多方共治模式的深层理论依据,针对共治机构、共治各方权利义务等具体内容对这种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初步设计,是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的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沈兴兴虞慧怡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研究——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我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治理模式下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源管理权属不清、资金机制不合理、缺乏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提出现阶段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参与、权责清晰、共同决策、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共同治理模式的建议,并基于案例保护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针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对新构建的多方共治模式所需要建立的配套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沈兴兴许开鹏曾贤刚张鸿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
国内外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18年
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是当前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首先从技术与政策两大层面,综述了国内外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的研究动态,结合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背景,分析了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不仅要在治理技术的创新和生物技术的使用上加大投入,更要在建立完善耕地污染风险评价制度、构建耕地污染治理的多方参与机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源头管控将耕地污染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确保耕地保护的可持续。
肖庆文沈兴兴
关键词:耕地污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供给的体制机制、供给主体和供给要素的多元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政府供给模式下自然保护区治理的主要问题,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该借鉴国际上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发展经验,朝着更加公平、负责和透明的多方联合治理模式改革,提出了4种可能的多方共治类型,建立了多方共治模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认为中央与省政府联合管理的多方共治模式是目前最适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的供给模式;最后,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权力与责任的重新界定、成本与收益的重新分配,构建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方共治模式。
沈兴兴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