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濉溪县五铺农场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小麦叶面肥料喷施技术简述
- 2015年
- 叶面施肥作为促进小麦的养分吸收和预防某些缺素病状的一种有效措施已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对小麦叶面喷施肥料的种类、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 陈峰张开文胡岩程高亮王秉
- 关键词:小麦叶面肥料喷施技术
- 氮磷钾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本文对大豆作物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大豆作物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此来合理利用肥料,提高作物产量。结果,通过施肥方式补充氮磷钾是获得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施肥最高能增产29.1%-29.3%。且大豆单株粒数...
- 纪永民张存岭陈峰曹杰
- 关键词:大豆作物产量肥料配施土壤肥力
- 文献传递
- 皖麦19的选育及开发
- 1999年
- 皖麦19具高产、稳产、广适、综抗特点,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增产效应,实施科技为先导,良繁场为依托,以种子部门为龙头,共同开发,严把质量,经过制定推广方略、明确方向,实施“窗口”工程,建立推广机构,变革繁育程序,强化宣传,跟踪服务等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效果显著。利用自身技术人才优势,通过科技开发,实现利场、利所、利民,体现科技面向市场的潜能,实现了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促科研有机结合。
- 李明兵朱卫生张开文陈峰夏恒民刘良柏
- 关键词:小麦选育
- 氮磷钾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在两点进行"3414"肥料试验,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单株粒数受磷施用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受氮磷施用量影响较大。推荐的高产施肥量为:N75~85kg/hm2、P2O565~70kg/hm2、K2O45~55kg/hm2,比例为:N:P2O5:K2O=1.60:1.35:1;经济施肥量为:N65~75kg/hm2、P2O545~50kg/hm2、K2O30~40kg/hm2,比例为:N:P2O5:K2O=2:1.36:1。
- 陈峰张开文刘波程高亮纪永民张存岭曹杰
- 关键词:夏大豆配方施肥
- 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被引量:60
- 2020年
- 【目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方法】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RT)、深耕(D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耕+秸秆还田(DTS)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果】与旋耕(RT)相比,单纯深耕(DT)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DTS)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RTS)处理分别增产7.55%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结论】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
- 韩上武际李敏陈峰王允青程文龙唐杉王慧郭熙盛卢昌艾
-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
- 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资源配置与高产栽培途径被引量:16
- 2006年
- 分析濉溪县多年小麦产量和相应的旬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表明:正常年份光温水消长与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气候的要求基本吻合,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感不足。小麦播种—分蘖期气象方面的限制因子是降水量,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的限制因子是温度,灌浆—成熟期光照时间、温度、降水量对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气候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气象灾害多而频繁,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波动。生产上要立足本地气候特点,趋利避害,防灾减灾,通过优化小麦种性布局、培肥土壤和规范化栽培等途径,保障小麦高产稳产。
- 陈峰刘玉曾广飞陈若礼张存岭
- 关键词:小麦日照时数积温气象灾害
- 夏玉米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6年
- 降水量在年际间变幅大小和时空分布是影响淮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子。特别是播种出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少雨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生产上要根据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立足抗灾,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夏玉米单产。
- 陈若礼王兴于张存岭陈峰
- 关键词:夏玉米出苗生长发育土壤水分
-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被引量:9
- 2019年
- 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 李敏韩上武际武际桑亚松陈峰桑亚松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状
- 自然降水与夏大豆生长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安徽省濉溪县1970-2004年大豆统计产量和相应的实测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县大豆幼苗期和鼓粒期的降水量、花荚期和全生育期的雨日与气象产量呈显著直线相关,大豆生长季节降水及其时空分布是造成实际产量围绕生产水平线波动的主要原因。大豆生育期内适宜降水为:降水量380-540mm,雨日24-34d。濉溪县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适中,涝多于旱。当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6%,预计5-7d内又无雨量较大的降水时,要及时灌溉浇水。
- 陈峰杨义法曾广飞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
- 关键词:夏大豆降水量
- 淮北地区春季小麦生育特点和管理措施
- 2008年
- 麦田的春季管理就是控群体,壮个体,控制和减少年后分蘖的滋生,并促使无效分蘖早枯黄退化,具体的措施有镇压或深中耕,拔节时适当追肥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 王秉陈峰陈若礼
- 关键词:小麦生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