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炜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莱姆
  • 4篇莱姆病
  • 3篇螺旋体
  • 3篇莱姆病螺旋体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耐药
  • 2篇耐药基因
  • 2篇克隆表达
  • 2篇基因
  • 2篇多重耐药
  • 2篇分子流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1篇单胞菌
  • 1篇地理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炜
  • 4篇侯学霞
  • 4篇郝琴
  • 4篇万康林
  • 4篇张琳
  • 4篇刘慧鑫
  • 2篇王勇
  • 2篇程雪琴
  • 2篇张丽娟
  • 2篇王勇
  • 1篇吕建新
  • 1篇楼永良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某医院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与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6 9月共收集全院不同病区感染患者28株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及耐药分析。PCR扩增及序列分析β-内酰胺酶bla基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IS插入元件及整合子。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菌株间遗传变异关系。结果全部菌株呈现多重耐药且存在有广泛耐药性(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及泛耐药性(pendrug-resistant,PDR)菌。100%(28/28)菌株对一代/二代及大部分三代/四代头孢霉素、磺胺类及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耐药。85.7%(24/28)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MP)耐药,50.0%(14/28)菌株对厄他培南(ETP)耐药。92.9%(26/28)菌株同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且菌株间基因谱存在较大不同。blaFOX/qnr B/aac A4为主要耐药基因谱(21.4%,6/28)。57.1%(16/28)菌株携带int1整合酶基因,21.4%(6/28)菌株携带ISCR1插入元件,35.7%(10/28)菌株携带ISEcp1插入元件。PFGE显示14株菌株分为8个克隆群。结论本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存在较高耐药率,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不同克隆菌株中,提示耐药基因在菌株间及不同菌种间存在快速传播风险。
谭红丽王勇王勇程雪琴刘炜刘炜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
多耐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3年6-9月,分离该院不同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28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类鉴定及耐药分析。PCR扩增及测序β-内酰胺酶、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等抗性基因及IS插入元件及整合子等。结果 78.6%菌株为多药耐药菌,14.3%菌株为广泛耐药菌,7.1%的菌株为泛耐药菌。100%菌株不仅对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且对三代/四代抗生素CRO、CAZ、FEP及单环β-内酰胺类(ATM)、氟喹诺酮类(CIP、LEV)、氨基糖苷类(AN)及磺胺类(FD)耐药。特别是92.9%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质粒介导的D类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OXA、氟喹诺酮类[aac(6’)-Ib-cr、qnr A及qnr D]及氨基糖苷类(aac A4、aad A1及aac C2)为主要基因型。100%菌株复合携带blaOXA、aac(6’)-Ib-cr及aac A4等抗性基因及整合酶int 1基因。85.7%菌株携带ISCR1。全部菌株为同一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克隆群,且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优势基因型为ST2。结论云南昆明第三人民医院ICU病房可能存在ST2多耐产碳青霉烯酶A.baumanni院内感染流行,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流行病学及临床深入调查。防控措施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地医院当务之急。
谭红丽程雪琴王勇王勇刘炜刘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
中国B.afzelii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GDsh1表面蛋白VlsE保守区段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2016年
目的克隆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afzelii基因型菌株GDsh1的表面蛋白VlsE保守区段,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为制备中国莱姆病重组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下载并比对PubMed上所有莱姆病螺旋体B.a型菌株的VlsE基因序列,确定保守区段,设计引物,扩增GDsh1的VlsE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与载体PET-32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重组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利用重组VlsE蛋白制备ELISA试剂盒,检测83份莱姆病阳性血清,90份阴性血清以及90份梅毒血清,计算重组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科室已有的全菌蛋白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B.afzelii型VlsE保守区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lsE保守区蛋白与免疫兔血清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ELISA结果表明:重组VlsE蛋白的灵敏度60.2%低于全菌蛋白的灵敏度92.8%(P<0.001);特异性分别为73.3%、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在检测梅毒血清上特异性分别为83.3%、18.9%,重组蛋白的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P<0.001)。结论重组VlsE基因保守区段蛋白在莱姆病的检测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在区分梅毒血清与莱姆病血清上,其特异性远远高于全菌蛋白,在莱姆病血清学检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刘炜张琳侯学霞刘慧鑫郝琴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克隆表达抗原性分析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bmpA基因中人B细胞表位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我国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即莱姆病螺旋体菌株中bmpA基因及其人B细胞表位区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1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其bmpA基因并测序后,结合4种基因型参考菌株序列,与从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中查询到的B细胞表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中国B.garinii基因型菌株的cluster2、cluster3以及B.afzelii和B.valaisiana基因型所有菌株与参考序列比对后发现分别有3、9、5和18个异义突变。B细胞表位改变主要发生在B.afzelii基因型全部分离株和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及5株非成簇菌株。B.afzelii基因型菌株在B细胞表位区的异义突变A125S影响了2个B细胞表位;B.garinii基因型的cluster3和5株非成簇菌株B细胞表位区的3个异义突变导致5个B细胞表位均发生改变。结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mpA基因在4种基因型间和B.garinii基因型内存在较大多态性。
刘慧鑫郝琴刘炜侯学霞张琳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B细胞表位多态性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FP1外膜蛋白C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克隆并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 Borrelia afzelli)基因型代表菌株FP1的外膜蛋白C( OspC),并对其免疫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莱姆病螺旋体FP1的ospC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pET-30a-OspC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IDA树脂层析纯化,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将rOspC免疫新西兰白兔,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IFA)检测免疫前、后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的滴度,进行体外中和试验,从而对OspC的免疫保护性有初步的了解。结果重组质粒pET-30a-OspC构建成功并在宿主菌内高效表达;Western blot表明rOspC与莱姆病螺旋体FP1的多抗有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rOspC免疫兔血清IgG效价显著升高(1∶3200或1∶6400);体外中和试验表明实验组的免疫兔血清均能中和106个/ml的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莱姆病螺旋体的rOspC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研制莱姆病多价亚单位疫苗的一个成分。
刘慧鑫郝琴侯学霞张琳刘炜楼永良吕建新万康林
关键词:莱姆病螺旋体克隆表达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青海省莱姆病的地理盼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青海省莱姆病的分布。方法查阅1990年以来青海省人群莱姆病的血清检测数据,共收集到6个县(互助、泽库、同德、大通、祁连、循化)的血清学结果,将互助、泽库、同德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及青海省环境和人为活动数据[包括海拔、人口足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温度等]导入MaxEnt软件,分析环境以及人为条件适宜的莱姆病潜在地理分布,然后以大通县、祁连县、循化县血清学数据作为验证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axEnt预测结果显示,青海省存在3个莱姆病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林区。在相关影响因子当中,NDVI对于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口足迹。用于验证模型的大通县、祁连县和循化县均分布于青海省东部。其中,循化县位于热点区域Ⅱ中,而大通县紧邻热点区域Ⅲ,位于热点区域Ⅲ的北部地区,祁连县不在预测的热点区域中,且莱姆病血清阳性率在3个调查县中为最低。模型运行良好[曲线下面积(AUC)=0.980]。结论实际的人群莱姆病血清学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吻合。MaxEnt模型可用于莱姆病风险分布的预测。植被和人为活动可能与莱姆病传播有关。
张琳侯学霞刘慧鑫刘炜万康林郝琴
关键词:莱姆病最大熵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