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毓佳

作品数:2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川崎
  • 6篇川崎病
  • 3篇见习
  • 3篇教学
  • 3篇儿科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诊治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儿科见习
  • 2篇PAL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蛋白治疗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栓塞治疗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3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1篇王毓佳
  • 8篇龚方戚
  • 6篇胡坚
  • 6篇汪伟
  • 5篇傅松龄
  • 4篇徐迎春
  • 4篇高立超
  • 4篇张庆
  • 4篇张园园
  • 4篇解春红
  • 4篇章毅英
  • 3篇陈志敏
  • 3篇齐延琦
  • 3篇梁立华
  • 3篇陈一芳
  • 2篇花旺
  • 2篇毛建华
  • 2篇包世敏
  • 2篇曾苗雨
  • 2篇朱卫华

传媒

  • 4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那白滞素在川崎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在急性发热期主要影响中型动脉、多个脏器和组织。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1信号通路是川崎病的致病关键环节之一。IL-1受体拮抗剂(IL-1Ra)阿那白滞素通过阻断IL-1信号通路,对于川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应用的临床证据较少,本文就阿那白滞素治疗川崎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该药治疗川崎病提供依据。
童彤王毓佳龚方戚
关键词:川崎病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
非临床医学本科生线上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对非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线上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2016级56名学生为对照组,2017级78名学生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支持线上教学方式。两组考试分数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组总体考核优秀学生更多。结论:线上教学作为非临床医学本科生教学具有良好效果。
赖登明张园园王毓佳姜丽华徐迎春陈志敏毛建华舒强
关键词:本科生线上教学
200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川崎病住院患儿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川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全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全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病例纳入标准参考第7次世界小儿川崎病研讨...
王毓佳龚方戚
文献传递
川崎病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评价的综合研究
龚方戚汪伟解春红章毅英傅松龄王毓佳齐延琦张庆胡坚朱卫华沈杰花旺高立超
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评价方面已连续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一项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tch4信号在免疫性冠状动脉损伤和修复中...
关键词:
关键词:川崎病球蛋白治疗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及早期随访经验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PA-IVS并进行介入治疗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放射剂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和无支架置入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直径及Z值、右心室长径和右心室长径/左心室长径。比较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24例患儿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心室收缩压压差、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的差异。分析25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改善情况。分析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术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及三尖瓣瓣环Z值的相关性。结果25例PA-IVS患儿中男19例、女6例,手术年龄12(6,28)日龄,体重(3.7±0.5)kg。其中1例仅采用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20例患儿仅采用PBPV,另外4例患儿同时接受了2种手术。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与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比-0.1±0.4,t=2.77,P=0.010)。25例PA-IVS患儿术后1个月三尖瓣反流速度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6)比(4.8±0.9)m/s,t=6.62,P<0.001]。采用PBPV的24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9)比(110±32)mmHg(1 mmHg=0.133 kPa),F=59.55,P<0.001]。无支架置入组的20例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前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r=-0.11,P=0.649)、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r=-0.31,P=0.201)及三尖瓣瓣环Z值(r=-0.18,P=0.452)均无明显相关。结论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作为PA-IVS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右心室、三尖瓣环和肺动脉发育较好的患儿,PBPV较为适用,而三尖瓣瓣环
王毓佳傅松龄汪伟胡坚齐延琦高立超张庆解春红章毅英龚方戚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动脉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内科诊治的综合研究
龚方戚汪伟解春红章毅英蒋国平傅松龄王毓佳齐延琦张庆胡坚朱卫华沈杰花旺高立超
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内科诊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已获多项基金的资助,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常见先心病、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规范,远期疗效及新技术临床应用研...
关键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畸形
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sistant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by Th1/Th2 cytokine profiles in Kawasaki diseas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serum Th1 and Th2 cytokines in Kawasaki disease (KD), and whether they w...
王毓佳汪伟龚方戚傅松龄张庆胡坚齐延奇解春红章毅英
关键词:PROFILE
文献传递
PAL在儿科见习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教学(Peer-Assisted Learning,PAL)在儿科见习临床技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2015级本科见习生146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73)采用PAL法,对照组(n=73)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两组间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教师授课时间明显减少;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可PAL法。结论:在儿科见习临床技能中实施PAL,即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临床教师的工作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张园园徐罗佳陈一芳王毓佳徐迎春陈志敏
关键词:儿科
CT灌注成像胶对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对CT灌注成像胶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患者88例,包括低分型胶质瘤(低分型组)48例和高分型胶质瘤(高分型组)4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同时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CT常规成像显示瘤体形态不规则,低分型组多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强化和轻度水肿,高分型组多表现为环形强化,水肿呈现指压状。高分型组的CBF、CBV、MTT与PS值都明显高于低分型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型组的VEGF阳性率为92.5%,而低分型组为58.3%,高分型组明显高于低分型组(P<0.05)。Spearman分析发现胶质瘤CT对CBV、CBF、MTT灌注和PS值、VEGF阳性表达间有着明显的关系(r=0.563,0.622,0.582,0.602,P均<0.05)。结论:可以通过CT灌注成像判断胶质瘤分型,也能对肿瘤血供及血管情况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王毓佳冯晓荣赵均雄曾苗雨
关键词:胶质瘤CT灌注成像诊断临床分型肿瘤血供
TBL+PAL教学法在儿科见习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TBL+PAL在儿科见习应用。方法:选择本校2016级临床医学2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7名采用原有模式教学,实验组107名采用TBL+PA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体格测量、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思维无显著差异(P>0.05),问卷显示多数学生认可TBL+PAL教学法。结论:TBL+PAL教学法可改善儿科见习学习效果。
徐罗佳陈一芳王毓佳徐迎春王伟燕李淑娴孙熠张园园
关键词:同伴互助学习儿科教学见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