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 作品数:26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方法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诊断的1例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IVLBCL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半球脑白质区多发斑片状病灶,T_(1)WI及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小片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片状低信号,以皮质下为著。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磁共振静脉造影示左侧横窦发育不全;磁共振波谱示N-乙酰基天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升高,有倒置的脂质双峰。经激素治疗后,颅内病灶的范围明显缩小。但激素停用1周后再次复发,且颅内病变范围较前增多、增大。病理学检查示脑组织内散在多发的微小出血灶及水肿。脑内及脑膜表面的小血管内可见大量异型的单个核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_(20)、CD_(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表达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70%。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mRNA、CD_(3)、CD_(10)、角蛋白、CD_(138)等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IVLBCL是临床罕见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或许能帮助早期诊断IVLBCL。对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患者来说,鉴别诊断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常见病因外,要考虑到IVLBCL的可能。
- 刘颖贾国勇李怡赵玉英王翠兰焉传祝
- 关键词:血管
- 由低颅压综合征导致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 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neous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IH)引起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病例国内...
- 荆静王翠兰韩恩吉李怡
- 文献传递
- Galen静脉血栓形成3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 目的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较为罕见,临床无特异症状和体征,易误诊。Galen静脉是最主要的大脑深部静脉,有报道该部位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占CVT的11%。由于其解剖和生理方...
- 王翠兰袁换引刘颖李怡吴伟
- 文献传递
- P0-174肥厚性硬脑膜炎
- 贾国勇王翠兰李怡
-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I-Post诱导的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SD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于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I/R引起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提高线粒体SOD、GSH-Px、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P<0.05或0.0),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线粒体可能在I-Post诱导的脑保护中起关键性作用,I-Post诱导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增加有关。
- 王翠兰卢英云李燕刘颖吴伟李怡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线粒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
- 血管性痴呆患者家庭功能与不良情绪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家庭功能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其家庭功能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98例占81.7%的患者抑郁伴发焦虑,家庭功能障碍有100例占83.3%,轻度认知障碍占55.8%,中度占44.2%.HAMD、HAMA与MMSE、APGAR总分及因子分显著负相关,MMSE与APGAR总分及因子分显著正相关.家庭功能程度、经济负担与认知障碍程度是患者不良情绪形成的危险因子(OR>1).结论 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 郑立学李怡高鹏韩恩吉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家庭功能不良情绪
- 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二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性的产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为65岁女性,例2为58岁男性,分别于2018年12月7日和2019年6月23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例患者均表现为脑桥梗死数月后缓慢起病并进展的双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例1是在脑桥梗死后8个月出现,例2在脑桥梗死后6个月出现。磁共振成像均可见脑桥病灶以下连续的双侧锥体束等T 1、长T 2信号,例1表现为延髓、颈髓、胸髓侧索病变,例2表现为延髓、颈髓侧索病变。对2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及代谢性疾病,1例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所示与原发病灶相连且与锥体束走行一致的连续条状异常信号,最终诊断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随访发现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进行性加重。结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疾病预后相关,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可以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 葛晓燕贾国勇刘颖李怡王翠兰
- 关键词:脑梗死华勒变性脊髓磁共振成像痉挛性截瘫
- 尤瑞克林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 王翠兰董玉环李怡吴伟刁增艳
- 反复误诊的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CTLN2)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将报道一例反复误诊为精神疾病长达4年的CTLN2基因确诊病例,系统回顾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 夏文王翠兰韩恩吉李怡
- 关键词:瓜氨酸
- 可逆性脑桥外髓鞘溶解症1例报道(附文献综述)
- 脑桥中央髓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是脱髓鞘疾病,称之为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
- 王翠兰杨红娜李怡韩恩吉李大年
- 关键词:脑桥外髓鞘溶解症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支持性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