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薇

作品数:5 被引量:13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轮耕
  • 4篇渭北旱塬
  • 4篇旱塬
  • 3篇土壤
  • 2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2篇小麦
  • 2篇WINEPI...
  • 1篇性状
  • 1篇有机质
  • 1篇玉米
  • 1篇容重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全氮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储量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状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吕薇
  • 5篇李军
  • 3篇王淑兰
  • 3篇陈宁宁
  • 2篇张玉娇
  • 1篇王小利
  • 1篇岳志芳
  • 1篇李娟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碳、氮、水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2
2016年
为了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轮耕模式的土壤培肥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秸秆覆盖或还田条件下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翻耕/免耕(CT/NT)、连续免耕(NT)、连续深松(ST)和连续翻耕(CT)等6种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了2010—2014年玉米收获期各耕作处理下0~60 cm土壤有机碳、氮储量,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耕作处理中以NT/ST处理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为明显.与2007年试验前相比,6种耕作处理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增幅为12.3%~28.3%,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较CT对照处理显著增加7.1%~13.2%.NT/ST、ST/CT、CT/NT等3种轮耕处理和NT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较试验前增加2.5%~7.3%.NT/ST、ST/CT、CT/NT、NT和ST处理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比连续翻耕增加3.6%~11.1%.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依次增加5.7%、2.3%、2.0%、5.5%和4.4%,以NT/ST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6种耕作处理春玉米平均产量表现为NT/ST〉ST/CT〉ST〉NT〉CT/NT〉CT,以NT/ST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5种处理显著增产4.2%、13.0%、11.3%、4.7%和13.8%;经济效益平均表现为NT/ST〉ST/CT〉ST〉NT〉CT/NT〉CT.在6种耕作处理中,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增产增收方面都表现出优越性,为旱作春玉米田较适宜的土壤轮耕模式.
王淑兰王浩李娟吕薇陈宁宁李军
关键词:春玉米土壤碳储量
轮耕对渭北旱塬麦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研究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组成的不同保护性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连作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夏闲期免耕/深松轮耕(NT/ST)、深松/翻耕轮耕(ST/CT)、翻耕/免耕轮耕(CT/NT)、连续免耕(NT/NT)和连续翻耕(CT/CT)5种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2011—2014年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规律及产量差异。【结果】与连续翻耕相比,连续免耕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积累,而免耕、深松和翻耕组成的3种轮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随着耕作年限延长,连续免耕处理下土壤养分逐渐表现出"上层富集,下层贫化"的现象;而免耕/深松轮耕更有利于耕层及耕层以下土壤养分均匀分布。随着轮耕年限增加,各耕作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量均呈现出整体增加趋势,其中以免耕/深松处理增加趋势比较明显。与2007年相比,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3种轮耕处理的0—60 cm土层年平均有机质含量增加速率分别为4.53%、3.02%和2.26%,2014年土壤有机质总量分别增加了4.07、2.68和1.65 kg·m-3。轮耕7年后,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轮耕处理较连续翻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3%、15.2%和10.2%,有机质总量分别增加31.57%、21.45%和13.94%,其中免耕/深松处理较连续免耕有机质含量增加9.20%,总量增加3.84%。在2011—2014年期间,与连续翻耕相比,连续免耕和3种轮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及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2014年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轮耕处理较连续翻耕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7.3%、8.0%和6.4%,氮总量分别显著增加了0.21、0.13和0.09 kg·m-3,其中,免耕/深松处理较连续免耕全氮含量
吕薇李军岳志芳陈宁宁王淑兰
关键词:渭北旱塬轮耕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
渭北旱塬麦田长期保护性轮耕效应定位试验与定量模拟
【研究目的】干旱少雨和土壤瘠薄是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以秸秆覆盖免耕和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能增加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自然降水多蓄少耗,减轻水蚀和风蚀,有利于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增产节本。但长期连...
李军张玉娇吕薇王小利
关键词:渭北旱塬冬小麦水分
文献传递
渭北早塬麦田长期保护性轮耕效应定位试验与定量模拟
干旱少雨和土壤瘠薄是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以秸秆覆盖免耕和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能增加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自然降水多蓄少耗,减轻水蚀和风蚀,有利于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增产节本。但长期连续实施单一秸...
李军张玉娇吕薇
关键词:渭北旱塬冬小麦水分
不同轮耕方式对渭北旱塬麦玉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渭北旱作冬小麦?春玉米一年1熟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4年在陕西省合阳县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连续7年实施了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连续免耕、连续深松和连续翻耕6种轮耕模式下麦田0-60 cm土层物理性状、0-200 cm土层土壤湿度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轮耕模式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差异显著,其中以免耕/深松效果最显著;0-60 cm土层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平均田间持水量较连续翻耕处理提高12.9%;2)轮耕对土壤团聚体特性影响明显,免耕/深松〉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最高,结构体破碎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最低,水稳性均重直径(WMWD)最高,水稳性和力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均最低;3)小麦生育期间免耕/深松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和小麦产量较连续翻耕分别增加17.7 mm和9.5%。综合可知,轮耕有利于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免耕/深松更有利于耕层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和土壤结构稳定,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和作物增产,为渭北旱塬区麦玉轮作田较适宜的轮耕模式。
陈宁宁李军吕薇王淑兰
关键词:渭北旱塬轮耕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