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理性建构方式的转变
- 2008年
- 从前期的《正义论》到后期的《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经历了从规范性的正义学说向政治的正义观念的转变,与之相对应,其理性建构的方式也发生了从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与多元主义的影响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标志着罗尔斯思想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他所作的理论尝试都获得了成功。事实上,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体系和政治建构主义方式仍然有缺失之处。
- 李琦
- 关键词:罗尔斯
- 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认同问题探究——从黑格尔到哈贝马斯被引量:6
- 2008年
- 认同①问题作为公民社会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解答。这其中,从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到哈贝马斯的认同理论这一相互承认的主体间性模式具有典范意义。黑格尔早期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间承认思想,作为20世纪对黑格尔承认论题的重要回应,哈贝马斯以黑格尔为起点,对其承认思想进行反思与重构,建构了以交往和对话为核心的现代认同理论,进而实现了认同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范式转变。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个体社会认同的有效达成和公民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这一理论研究对于拓展现代认同问题研究的视域及路径、探索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途径意义重大。
- 李琦
- 关键词:主体间性黑格尔公民社会
- 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转向——论哈贝马斯对米德自我理论的承继与发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 李琦李淑梅
- 关键词:米德自我主体间性
-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域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弊端和人的发展问题愈加凸显,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交往理性。他认为,交往理性能够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进而构建交往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试图超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进而达至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人的发展由畸形、片面到自由、全面的过程,是一条预设的关于人的发展的大同之路。
- 李琦杜冬冬
-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自我认同被引量:1
- 2008年
- 哈贝马斯试图改变孤立的、个体独白式认同的主体哲学模式,探讨主体间的对话和交往关系,认为言语对话和交往行为为实现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了一种可能的条件。因此,哈贝马斯在语言的对话与交往中引进批判反思的理性原则,确立起主体间交往的有效性规范,为实现可能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一种普遍的条件。正是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提供了一个通过语言交往实现自我认同的解释框架,从而奠定了自我认同理论的基础。
- 李琦
- 关键词: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自我认同
- 交往问题研究的实践论转向——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理论探析被引量:6
- 2007年
- 不同于当代西方的交往哲学,马克思把交往关系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中,交往活动也就有了现实的实践基础,从而使得交往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论转向。可以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之上的现代交往理论。以实践论的视阈来探析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交往,深入研究当代的交往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李琦
- 关键词:交往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