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浩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油蒿
  • 2篇沙地
  • 2篇毛乌素沙地
  • 1篇油蒿群落
  • 1篇蒸渗仪
  • 1篇蒸腾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特征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群落
  • 1篇毛乌素沙地南...
  • 1篇空间异质性
  • 1篇环境因素
  • 1篇灌丛沙堆
  • 1篇耗水
  • 1篇耗水特征
  • 1篇ORDOSI...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秦树高
  • 3篇高浩
  • 2篇张宇清
  • 2篇陈东
  • 2篇朱林峰
  • 2篇张举涛
  • 2篇杨路明
  • 1篇吴斌
  • 1篇关红杰
  • 1篇范冬庆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株油蒿蒸腾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油蒿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旨在为固沙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野外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于2014年6—9月底对单株油蒿的蒸腾过程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了土壤含水量及相关气象因子。[结果]油蒿单日蒸腾强度曲线在晴天表现为双峰曲线,而在阴雨天双峰曲线不明显;研究期间,单株油蒿蒸腾耗水量为101.66mm,日平均蒸腾强度为0.83mm/d。蒸渗仪内土壤蒸发量106.05mm,日平均土壤蒸发强度为0.87mm/d,试验期间蒸散量占降雨量的82.98%。降雨可以维持油蒿正常生长,并对土壤水分进行一定补充;油蒿蒸腾强度与空气相对湿度(p<0.01)、空气温度(p<0.01)、太阳净辐射(p<0.01)和2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p<0.0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相关性依次减小。[结论]油蒿蒸腾耗水日变化明显,其蒸腾速率受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条件及自身生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高浩秦树高朱林峰范冬庆陈东杨路明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油蒿蒸腾环境因素蒸渗仪
油蒿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植被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沙地恢复不同阶段(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以及植被响应特征,为荒漠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从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逐步减少,其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斑块状和条带状布局特点,同时沙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逐步增加,土壤水分在不同恢复阶段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的特征。(2)在沙地恢复过程中,油蒿种群的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密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植被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则趋于减弱。(3)在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特征与土壤水分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油蒿种群的植被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与分布格局。
朱林峰张宇清秦树高关红杰张举涛高浩杨路明高宏仙
关键词: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毛乌素沙地南缘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沙堆形态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演化阶段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沙堆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演化过程中沙堆形态特征变化及其与灌丛形态间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油蒿灌丛沙堆以发育阶段和稳定阶段主,衰退阶段灌丛沙堆较少。随灌丛沙堆演化,油蒿灌丛高度保持相对稳定,灌丛长轴和沙堆长轴、短轴都显著增大;(2)沙堆的形态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发育阶段沙堆长轴、短轴和高度之间显著线性相关,且长轴和短轴相对高度增长较快,稳定阶段沙堆3个参数间协同发展到稳定,而衰退阶段沙堆形态参数间相关性下降;(3)除衰退阶段外,沙堆形态参数与灌丛形态参数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沙堆长轴与灌丛长轴、沙堆短轴与灌丛短轴、沙堆底面积与灌丛投影面积,均呈显著线性关系。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油蒿灌丛沙堆间整体相互协调发展,使其呈现不同形态特征。
陈东张宇清吴斌秦树高张举涛高浩
关键词:灌丛沙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