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色谱
  • 14篇固定相
  • 11篇毛细管
  • 9篇气相
  • 8篇气相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苯磺酸
  • 6篇甲苯
  • 5篇对甲苯磺酸
  • 5篇色谱柱
  • 5篇毛细管柱
  • 5篇磺酸
  • 5篇甲苯磺酸
  • 5篇分子
  • 5篇催化
  • 4篇色谱固定相
  • 3篇有机羧酸
  • 3篇十二烷
  • 3篇十二烷基苯
  • 3篇十二烷基苯磺...

机构

  • 27篇渤海大学
  • 13篇南开大学
  • 10篇锦州师范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李新华
  • 17篇赵岷
  • 13篇寇登民
  • 4篇刘国成
  • 3篇包德才
  • 3篇张媛媛
  • 3篇张黎黎
  • 3篇夏云生
  • 3篇赵岩
  • 3篇任冬梅
  • 3篇信雅楠
  • 2篇刘晓东
  • 2篇李作盛
  • 2篇王桂娇
  • 2篇王青林
  • 2篇黄醒
  • 2篇金振兴
  • 2篇张庆勋
  • 2篇陈乃丽
  • 2篇熊莹

传媒

  • 7篇渤海大学学报...
  • 5篇分子科学学报
  • 4篇锦州师范学院...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工业催化
  • 1篇现代仪器
  • 1篇辽宁工学院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新课程(教研...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新的二维CoⅡ配位聚合物[Co(3-pna)(L)]的晶体结构和性质被引量:2
2015年
以3-吡啶基烟酸酰胺(3-pna)和1,4-环己烷二羧酸(H2L)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o(3-pna)(L)],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2.159 4(8),b=15.994 8(10),c=18.482 3(12),Z=8,V=3 594.6(4)3,Mr=428.30,Dc=1.583 g/cm3,F(000)=1 768,μ=0.993 mm-1,S=1.003,R=0.0492,wR=0.229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CoⅡ与两个3-pna配体、三个来自不同L阴离子羧基配位.相邻的两个CoⅡ通过两个桥联配位的羧基连接成双金属结构单元,该双金属结构单元通过四个L阴离子和两对3-pna配体拓展成二维6连接配位聚合物.
刘国成于蕙瑄马康富李新华王桂娇王青林
关键词:钴配位聚合物荧光性质光催化活性
混合二甲苯系统热力学平衡组成的计算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混合二甲苯模型中3种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平衡组成,依据状态函数特点,分别计算各平衡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及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进而计算平衡组成。结果表明,在该混合二甲苯理想气体模型中,反应温度由298.15 K升至1 023.15 K,混合二甲苯中3个平衡组成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呈如下变化规律:间二甲苯含量y(MX)由0.599 0逐渐降至0.496 3,降幅达17.15%;邻二甲苯含量y(OX)由0.162 6逐渐升至0.275 9,升幅达69.68%;对二甲苯含量y(PX)由0.238 4缓慢升至0.242 6,而后逐渐降至0.227 7,最大值出现在423.15 K,最大降幅仅为6.14%,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提高对二甲苯的平衡组成。
赵岩任冬梅夏云生李新华包德才
关键词:化学热力学混合二甲苯对二甲苯异构化
十二烷基苯磺酸铜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其在酚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2005年
Glass capillary column(9.3% W/V,30m×0.35mmi.d.)using copper dodecylbenzenesulphonate as stationary phase was prepared by dynamic coating method with mercury plug,and the acetone as solvent.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is kind of metal salt was selective and polar phase for gas chromatographyand and this column had higher column efficiency and stronger separating capability.phenol,o-cresol,m-cresol and o-benzenediol,p-benzenediol can be separated well in a direct injection mode on this column.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henol,o-cresol,and m-cresol was investigated.
李新华赵岷寇登民
关键词:气相色谱柱固定相
Na_2WO_4催化H_2O_2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反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Na2WO4为催化剂,H2O2(30wt.%)为氧化剂,考察了环己烯合成己二酸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的物料比为Na2WO4·2H2O∶H3PO4∶H2O2∶C6H10=5∶20∶400∶100(mmol比),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为60℃,加热回流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102℃,反应时间为2 h,此时己二酸的产率最高为63%。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影响己二酸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顺序为:反应温度>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时间>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
任冬梅赵岩陈美均包德才夏云生李新华
关键词:环己烯己二酸H2O2钨酸钠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被引量:8
2007年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三正丁铵,并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用静态法涂敷于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上(30 m×0.53 mm i.d.,液膜厚度为1.2μm)作为气相色谱的固定相,对柱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表明:此色谱固定相极性较强,对于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有独特的分离作用,在3个不同的浓度水平上作方法的精密度试验,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在1.1%~5.0%之间,线性范围为10~100 mg.L-1(r=0.994),检出限为2.0 mg.kg-1;方法的回收率为90.5%~95.0%。
李新华赵岷寇登民张静张媛媛张黎黎
关键词:过氧化苯甲酰小麦粉
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被引量:6
2007年
实验室试剂库房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为保证实验室试剂库房管理的规范有序,必须研究探索出实验室试剂库房管理系统的框架和规范,以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王青林李新华
关键词:实验室
对甲苯磺酸正丁铵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性能考察被引量:1
2001年
用动态涂敷法制备了对甲苯磺酸正丁铵玻璃毛细管柱柱1(固定液浓度为7.5%,柱尺寸为35m×0.35mmi.d.)和柱2(固定液浓度为9.2%,柱尺寸为35m×0.30mmi.d.),所用溶剂是丙酮和甲醇(2:1V/V)的混合溶剂,并对柱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这种色谱固定相具有较强的极性并对饱和烃、芳香烃、饱和酸、芳香酸、极性异构体等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寇登民李新华
关键词:固定相毛细管色谱柱
钯/载体催化剂上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的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研究了以 Pd/载体为催化剂时,Pd的浓度,载体的种类,以及 Pd与 SnO结合后对于对氯硝基苯选择性氢化反应的影响。
赵岷李新华
关键词:催化加氢对氯硝基苯对氯苯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锌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制备及其用于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采用汞塞动态法涂柱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锌做为固定相制备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柱 1 (固定液浓度为 9.3%W/V柱尺寸为 2 4m×0 .30mmi.d.) ,所用溶剂是丙酮 ,并且对柱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这种色谱柱对C5 C8醇、酮、酯、C2 C8羧酸等具有较好的分离能力 ,尤其对强极性物质如羧酸 ,有独特的分离能力 ,峰形窄而对称 ,即使对痕量的羧酸也可直接做定量分析。
李新华赵岷寇登民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固定相选择性
固载化PW_(12)/SiO_2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DOTP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用 1 2 -钨磷杂多酸和硅酸钠 ,通过凝胶法制备固载化杂多酸催化剂 PW12 /Sio2 ,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差热、电子能谱以及酸强度测定。以对苯二甲酸和 2 -乙基乙醇为原料 ,用自备的 PW12 /Si O2 催化酯化合成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通过正交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金振兴李新华张庆勋
关键词:凝胶法催化合成硅酸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