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93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教育学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核心素养视域下古典诗词教学路径探索
- 2023年
-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古典诗词的教学路径,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在诵读中“悟”学学习古典诗词,诵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路径方式。古典诗词与生俱来具有一种音乐美。
- 江志伟李亮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路径古典诗词教学诵读语文课程内容
- 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几个问题
- 2013年
- 2013年3月底,在南京举办了全国第四届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这次活动突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主题。整个活动不乏精彩的课堂教学,但当赛事落下帷幕时,关于识字写字,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问题,
- 李亮周彦
- 关键词:识字写字教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教育指导纲要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赛
- 谈教材选文的修改问题——一种基于课程与教学立场的思考
- 2010年
- 修改进入教科书的选文,是所有语文教材编写者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这方面为我们率先垂范。笔者认为,修改教材选文须依从三个角度:一是课程角度.即教材选文必须顺应国家的意志,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承担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必须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二是教学角度,即教材需要通过组合、修改、编写提示和练习等手段发掘或凸显入选课文的教学价值,以达成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三是学生角度,即教材编写应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 李亮
- 关键词:选文
- 课程内容的文化选择——以小学语文为例
- 课程内容的文化选择在传统“课程开发”的视野中,是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但在“课程理解”的视野中,还必须同时考虑“选择的释放效果”,也就是课程与教学的互动以及由这种互动所生成的教育文化生态。这是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从外部...
- 李亮
- 关键词:课程内容文化选择教学文化教育文化
- 创建学习场景,让思维在“沃土”中生长——“奋斗的历程”(六下)教学及评析
- 2023年
-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情感、诗人的志向。2.比较筛选诗歌,有条理地表述理由,培养对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诗集。
- 黄诤李亮
- 关键词:信息提取教学目标
- 江苏省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报告被引量:4
- 2012年
- 2006年、2008年和2010年,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与江苏省教育厅共同组织了三次江苏省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测试与分析.小学语文是此测试的科目之一。现就2010年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同时结合前两次测试与分析的结果.形成江苏省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的分析报告。
- 李亮周彦
- 关键词:学业质量小学语文
- 在共情中学语文——《雾在哪里》教学实录及评析
- 2024年
- 朴实、简单、扎实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本该有的模样。只要是能展现教师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便是精彩的好课。低年级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和书写,为此,教师应创设贴合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情境,让他们在共情的状态下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生活对话。
- 马金花李亮
-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共情
- 继往开来,谱写小学语文教学新篇章——关于教材衔接与教学的几点建议被引量:2
- 2019年
- 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切实做好两种教材的衔接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是目前摆在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在分析统编教材编排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衔接以及教学指导建议: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把握练习系统,用活语文教学的抓手;融通单元习作,关注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 李亮
-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衔接教学建议
- 新课标显示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确定性被引量:1
- 2012年
-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我从中读到的是中国语文教育的确定性,深以为,这种确定性对语文教育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 李亮
-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 老子的“教育箴言”——重读《老子》
- 2013年
- 老子不是教育家.尽管有研究者言之凿凿地说,中国私学的创始人是老子而非孔子:尽管你也可以说孔子曾经拜师于老子.演绎过一段中国文化史上,抑或更是中国教育史上两位巨人的经典对话。但这些还远不足以证实老子是教育家。他老人家除了说过“行不言之教”的话外,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出半句他与教育有关的言辞!然而,或许是职业惯性的缘故,每当我重温《老子》时,总能隐约窥见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教育者的身影,也总能听到他说出些振聋发聩的教育箴言。面对当下令人困窘不安的教育现状,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位先圣大哲的旷世奇书中找寻些许灵感和帮助呢?
- 李亮
- 关键词:《老子》箴言中国文化史重读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