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运移
  • 2篇溶质运移
  • 2篇土柱
  • 2篇离子
  • 2篇包气带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渗流
  • 1篇地质
  • 1篇顶盖
  • 1篇预处理
  • 1篇运移规律
  • 1篇入渗
  • 1篇色谱
  • 1篇砂土
  • 1篇上架
  • 1篇射器
  • 1篇水特征曲线
  • 1篇水文地质
  • 1篇天然降水
  • 1篇透水

机构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王成文
  • 6篇许模
  • 5篇郭蕾蕾
  • 3篇王在敏
  • 2篇肖先煊
  • 2篇段永祥
  • 2篇康小兵
  • 2篇丁庆忠
  • 2篇李青山
  • 2篇李强
  • 2篇赵娟
  • 1篇甯娜
  • 1篇张俊杰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珠江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5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包气带弱透水性夹层的阻水减渗效应研究
包气带作为岩土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是大气降雨、地表水体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枢纽带;同时,包气带不仅具有吸收水分、保持水分和传递水分的能力,而且为各种污染性溶质在包气带土体与地下水中的累积...
王成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包气带水地下水渗流
保守性离子在包气带层状土中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溶质在多层层状包气带土中运移规律,选取5种颗粒配比不同的土样填装成由粗及细和由细及粗两分层顺序相反的土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保守性Br-在两种不同结构层状土中基本运移规律。研究得出:当土体表层遭受浓度为200 g/L Na Br一次性污染,在15 mm/12 h降雨强度下,Br-在第1、2层土体浓度经历快速上升段、峰值段、下降段3个阶段变化,第3、4、5层土体浓度经历上升段、平稳下降段。试验结束时,Br-在由粗及细的土柱中分布较均匀,在由细及粗的土柱中集中在表层;溶质穿透整个土柱的时间,由粗及细结构比由细及粗结构提前96 h。结果表明,在截污性能和延缓溶质向地下水补给方面,由细及粗结构均要优于由粗及细的结构。
甯娜许模段永祥王成文凌睿雯郭蕾蕾
关键词:溶质运移
成都平原粉土和粉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土体与土中非饱和水之间关系可以用土-水特征曲线(SWCC)来表示。利用压力板仪对成都平原采集的粉土和粉砂土进行SWCC试验,选取3种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粉土和粉砂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规律:通过拟合比较,3种模型均可对SWCC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其中Fredlund-Xing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两种壤土的残余含水率基本相同,粉粒(细粒)对土体持水能力作用不甚明显。
丁庆忠许模段永祥王成文
关键词:土-水特征曲线
一种模拟包气带污染物溶质运移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包气带污染物溶质运移的实验装置,包括柱体、基座、顶盖和模拟降雨装置,柱体安装在基座上,其上设有取样孔及安装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孔和基质势传感器的孔,被测土壤装于柱体内,模拟降雨装置安装在柱体的上...
许模郭蕾蕾李青山李强康小兵肖先煊王成文凌瑞雯王在敏赵娟
文献传递
一种离子色谱实验预处理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子色谱实验预处理过滤装置,包括上架和下架,所述上架包括用于放置过滤漏斗的圆盘架A和竖直插杆,圆盘架A水平固定在竖直插杆的上端;所述下架包括用于放置过滤注射器的圆盘架B、用于放置实验管的圆盘架C、底座...
许模郭蕾蕾李青山李强康小兵肖先煊王成文凌瑞雯王在敏赵娟
文献传递
小雨条件下入渗土壤中水—气运移规律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探明非饱和土壤水分入渗中水—气运移的规律及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水分入渗规律和溶质运移规律的深化研究。基于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在小雨量(15mm/d)连续降雨入渗条件和土中气相影响条件下水分入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中水分入渗能力随时间和深度递减;气压势与含水率呈负相关,与基质吸力呈正相关;多项式和对数函数对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较为理想;入渗系数随剖面深度加大而减少。试验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积水现象,对深入研究非饱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意义重大。
王成文许模王在敏郭蕾蕾凌睿雯
关键词:非饱和土降雨入渗土柱试验
土壤pH和Eh对重金属铬(Ⅵ)纵向迁移及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土壤自身pH和Eh是重金属铬(Ⅵ)在土壤迁移转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铬(Ⅵ)在土壤不同初始pH和Eh条件下的纵向迁移与转化,调节土壤pH和Eh,采用室内土柱连续降雨淋溶实验,制备5种不同性质的土样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在不同时刻不同埋深处取土样,并溶解过滤取上清液测试铬浓度(原子分光亮度计法)。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的土壤吸附性较好,氧化条件下的土壤迁移性最强,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被转化还原为铬(Ⅲ)的量最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的pH和Eh来有效地控制铬的迁移和转化。一方面,调节土壤pH,增大pH值,减弱土壤吸附能力并加速淋滤出土壤中的铬(Ⅵ);另一方面,调节土壤Eh,降低Eh值,促使土壤中铬(Ⅵ)的还原,转化成毒性较小的铬(Ⅲ),减轻土壤铬污染,改善土质。
王成文许模张俊杰丁庆忠凌睿雯郭蕾蕾
关键词:土柱实验土壤PHEH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