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再灌注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灌注
  • 1篇导丝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导管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律

机构

  • 6篇天津市西青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市南开区...

作者

  • 6篇张文艳
  • 2篇丛洪良
  • 2篇白杰
  • 1篇李婷婷
  • 1篇李春洁
  • 1篇郑权秀
  • 1篇刘彩霞
  • 1篇贾秀丽
  • 1篇杜春辉
  • 1篇张梦阳
  • 1篇吴伟
  • 1篇张伟杰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生存状况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T2DM对NVAF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46例NVAF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T2DM组(n=110)与非T2DM组(n=536)。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脑梗死、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1年内脑梗死、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以及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的应用率均明显高于非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T2DM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为14.5%,明显高于非T2DM组的5.1%(P<0.05)。T2DM组、非T2DM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7%、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TIA或脑卒中、T2DM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心力衰竭、T2DM是心血管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合并T2DM可增加NVAF患者脑梗死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白杰白杰丛洪良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
介入用桡动脉穿刺术平台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用桡动脉穿刺术平台架,包括底座、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一侧的载物板,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载物板内侧的支撑臂,在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且可允许所述的支撑臂下端部插入其中的插槽,当所述的支撑臂下端插...
郑权秀倪崇庆杜春辉张文艳白杰
文献传递
不同再灌注方法对STEMI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直接PCI(P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218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治疗的实际情况分组:A组即PPCI治疗(90例);B组即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8例),将发病3 h内溶栓的患者分为B1组(30例),超过3 h分为B2组(48例);C组即溶栓成功后延迟PCI治疗组(50例)。支架及用药方法:A组、C组患者罪犯血管是PCI治疗的唯一目标,不限制支架的应用与选择。3组患者治疗方案均遵循STEMI治疗指南。随访指标:218例患者均在术后30 d接受门诊随访。比较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MACE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变化。结果:2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具有可比性;(2)随访期间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2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间A组LVEF高于B2组、C组,C组LVEF高于B2组;A组LVEDD低于B2组、C组,C组LVEDD低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是STEMI患者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效果及30 d预后不劣于直接PCI。溶栓治疗并不是STEMI患者的治疗终点。
张伟杰丛洪良李春洁李婷婷张文艳贾秀丽吴伟刘彩霞张梦阳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附40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及其意义(T3、T4、rT3)。方法治疗组选择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男28例,女2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T3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其含量逐渐降低。rT3随心功能恶化逐渐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心功能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P<0.01或<0.05)。T4随心功能恶化亦呈降低趋势。除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异常,T3浓度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而 rT3水平显著升高,严重者 T4也降低,提示T3和 rT3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指标,并可用于判断病情、疗效和估计预后。
张文艳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甲状腺激素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心功能指标、血压和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缓解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
张文艳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缺血后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9年
缺血后适应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该文首先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分析了缺血后适应的作用机制,主要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心功能的改善等方面对缺血后适应的应用方向及效果进行了归纳。
张文艳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