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谦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史学
  • 2篇历史教学
  • 2篇命题
  • 2篇高考
  • 1篇底线
  • 1篇第三次科技革...
  • 1篇虚拟情景
  • 1篇选择题
  • 1篇学法
  • 1篇学法指导
  • 1篇学历
  • 1篇艺术
  • 1篇有感
  • 1篇三次科技革命
  • 1篇试题
  • 1篇情景
  • 1篇求实
  • 1篇求真
  • 1篇中学历史

机构

  • 7篇赣榆县外国语...

作者

  • 7篇张永谦

传媒

  • 5篇历史教学(上...
  • 1篇历史教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有感于《历史教师亟需提高命题能力》
2010年
欣读陈杰先生在《历史教学》刊发的《历史教师亟需提高命题能力》^(pp-51-53)一文,笔者深有同感。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颇具创意,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然而,在命题能力和命题艺术上,则彰显出“软肋”之处。究其原因,除专业水平外,就是“拿来主义”多,命题研究少,
张永谦
关键词:历史教师命题能力命题艺术
尊重历史:走出“反设事实”的教学误区——有感于《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
2007年
本文作者十分关注近年来出现的"反设事实"的教学事例,细致剖析了"反设事实"的使用方式、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历史、求真、求实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是可以假设的?哪些问题没有假设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反设事实"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主要用于探究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分析客观历史的"因果关系",为发挥史学功能奠定逻辑基础。此文提出的问题或许有普遍意义,编辑部希望读者各抒己见。
张永谦
关键词:历史教学
关于2009年几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商榷
2010年
每当谈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许多老师还是“津津乐道”。他们或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褒扬命题者的高屋建瓴;或从不同的视阈,赞誉试题的标新立异。不过,也有对试题的感叹和质疑。本文拟结合2009年几道高考选择题谈几点看法,姑且作为“茶余饭后”的商榷。若能有益于高考命题,也算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尽了片纸寸笔之力。
张永谦韩部善
关键词:高考命题
“虚拟情景”须有史学的证据意识被引量:1
2009年
2008年11月19—20日,“全国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与会期间,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方老师曾执教一节示范研讨课,课题是《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参加会议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对方老师的示范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一节课下来,笔者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虚拟情景”缺乏史学的证据意识。
张永谦
关键词:虚拟情景历史教学
激趣·导学·愉悦·活泼——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2004年
近期,《历史教学》杂志社开展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在史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拜读许多专家、学者的“建设性意见”后,颇有同感,受益匪浅。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也想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若能抛砖引玉,也算是我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柏德枝张永谦
关键词:教材编写学法指导教材内容
再谈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内容标准”——《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引发的思考》感言被引量:3
2008年
2008年《历史教学》第3期刊出陆安先生《由“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引发的思考》一文,读后颇受感动:一是感动于陆老师的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和探究精神;认识陆老师源于2001年大作《新课程理念在历史课堂的“软着陆”》,此后留心拜读他的文章,可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二是感动于董老师跨越年龄的“代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换水、充电、洗脑”不甘落后,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张永谦
关键词:课堂教学
也谈试题的命制不能“想当然”
2008年
2008年高考已经过去,我研读了20余省的高考历史试题,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材料,富有情境性,如学者观点、报纸评论、社会生活场景、历史图片、大事年表等,重点考查学生获取、提炼、分析、综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但在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命制过程中,有些试题仍有“想当然”之嫌。在此列举几例,姑且作为一种商榷,以祈专家和同仁斧正。
张永谦
关键词:高考试题命制历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