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林

作品数:38 被引量:220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帕金森
  • 8篇卒中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帕金森病
  • 7篇脑卒中
  • 6篇血清
  • 6篇缺血
  • 5篇神经功能
  • 5篇细胞
  • 4篇血性
  • 4篇急性
  • 4篇半胱氨酸蛋白...
  • 4篇半胱氨酸蛋白...
  • 3篇多模式
  • 3篇血清胱抑素
  • 3篇血清胱抑素C
  • 3篇炎症
  • 3篇抑素

机构

  • 37篇蚌埠医学院第...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淮南市...

作者

  • 38篇刘晓林
  • 18篇谢静
  • 14篇许力
  • 13篇屈洪党
  • 10篇叶明
  • 9篇骆嵩
  • 8篇许文芳
  • 6篇马博
  • 6篇陈育华
  • 6篇时鹏
  • 5篇路屹
  • 5篇王春
  • 4篇韦道祥
  • 4篇许娟娟
  • 3篇钱伟东
  • 3篇殷亮
  • 3篇张丽娜
  • 3篇李玉玉
  • 2篇陈齐鸣
  • 2篇孙中武

传媒

  • 9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0人。观察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实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思维和教学满意度的考核或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绩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临床思维和对教学满意度方面,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提高神经病学实习学生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骆嵩屈洪党刘晓林许娟娟李理马博刘东亮
关键词:CBLPBL神经病学临床教学
基于临床路径的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7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名,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LBL带教,收集两组出科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员出科考核理论及技能成绩、教学效果、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CBL教学模式优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值得在神经内科住培临床带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叶明张丽娜时鹏谢静屈洪党刘晓林殷亮
关键词:CBL教学神经内科临床教学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18年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不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而且会伴发神经精神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后抑郁(PSD)。关于PSD的发病机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应用的最多的是神经递质假说,并由此提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PSD治疗的可能性,研究证实其确实有治疗PSD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除药物治疗外,康复锻炼、中医药、经颅直流电刺激、高压氧以及心理疏导也可用于PSD的治疗,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较佳。
姚杰刘晓林桂中豪
关键词:脑卒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社区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专科医师指导下,社区医院及照护者共同参与的帕金森病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策略,为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蚌埠市部分社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基线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未加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组)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三甲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医生指导及参与下,社区开展帕金森病护理知识宣传时,共同向患者家属讲解及示范相关的知识技能,加大对患者及照护者监督力度,开展各项指导工作,比较分析加强综合管理与未加强综合管理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加强综合预防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远小于未加强组(P
谢静许力刘晓林马博王春李倩倩
关键词:帕金森病
血清尿酸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梗死病人血清尿酸(UA)水平,研究血清UA与脑梗死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病人400例,按照不同性别正常血清UA水平,分为低血清UA组、正常血清UA组和高血清UA组,比较各组病人血清UA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关系,并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对不同血清UA组与病人入院时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血清UA水平的脑梗死病人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UA水平的升高,病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血清UA水平对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
骆嵩杨丽娟屈洪党刘晓林骆嵩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尿酸
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
2011年
背景:如能提高患者内源性干细胞水平,使之归巢到损伤部位,从而增强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这样既符合机体自身损伤的反应性修复机制,又可以避免异基因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目的: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青中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梗死面积变化,探讨原位移植治疗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青中年大脑中动脉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原位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原位移植组在发病7~10d内开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μg/kg皮下注射连用5d,动员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取发病10d内及发病3个月后CT片进行阿尔伯特CT评分(ASPCTS)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结果与结论: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原位移植组ASPCTS评分明显增加,NIHSS评分减小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青中年急性脑梗死安全可行,能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陈育华许力陈奇鸣陈守康许文芳屈洪党钱伟东韦道祥刘晓林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神经功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PD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989例PD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提高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SMD=0.87,95%CI(0.61,1.14),P<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SMD=0.89,95%CI(0.71,1.08),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SMD=1.82,95%CI(1.27,2.38),P<0.01]、总有效率[RR=1.25,95%CI(1.16,1.34),P<0.01]和降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SMD=-3.05,95%CI(-3.31,-2.79),P<0.01]方面更有优势,但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差异[RR=1.57,95%CI(0.54,4.54),P=0.4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PDD患者具有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帕金森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罗文平李小玉叶明刘晓林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帕金森病痴呆META分析MMSE评分
TIA后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动态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1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探讨其变化意义。方法以P40、N8和N50潜伏期的数值差为观察指标,分别对51例住院的TIA患者在入院时及发病30 d后进行双下肢SLSEP的检测。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TIA无脑梗死组)34例与B组(脑梗死组,病前有TIA史)1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A患者下肢SLSEP的检查中以P40的改变具有临床意义,有66.7%(34/51)的TIA患者入院时P40潜伏期差值出现异常。A组中,16例有TIA再发,其中N8、N50和P40潜伏期的数值差30 d后均略为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出现在TIA后2 d内3例(5.9%,3/51),7 d内2例(3.9%,2/51),1个月内12例(23.5%,12/51)。B组30 d后P40潜伏期的数值差不仅较入院时明显延长(F=12.9,P<0.05),且和A组30 d后的值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结论 TIA中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患者P40潜伏期差值明显延长,下肢SLSEP中P40的检测或为观察TIA患者的病情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相对于上肢SLSEP的检测,P40更为方便,值得临床推广或进行深入研究。
路屹刘晓林屈洪党陈静许文芳殷亮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1例偏头痛患者,其中因失访脱落6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者为氟桂利嗪组(37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偶数者为丙戊酸镁组(38例,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92%和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用于防治偏头痛安全有效。
许文芳陈育华谢静王春刘晓林
关键词:偏头痛丙戊酸镁氟桂利嗪
缺血性脑血管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2018年
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在其治疗和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防治过程中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相关学者指出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因多态性、吸收或代谢功能障碍、多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而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在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除了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外,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联合用药亦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方法。因此,在未来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研究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桂中豪姚杰刘晓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