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UBM检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UBM)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编入急性组与慢性组。采用UBM检查并对比2组房角及解剖结构。结果 UBM定量检测结果显示,2组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组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开放距离500、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巩膜-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及巩膜-睫状突夹角均明显低于慢性组(P均<0.05);UBM半定量分析显示,急性组周边虹膜主要为偏薄型及中间型,而慢性组主要为中间型及肥厚型;在急性组虹膜膨隆型占98%,而慢性组中虹膜平坦型占80%;急性组睫状体位置主要为靠前型及居中型,而慢性组主要为居中型及靠后型。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虹膜膨隆、睫状体位置靠前的特点,其房角关闭机制主要由瞳孔阻滞引起,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引起。采用UBM可有助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慢性区分及早期诊断。
- 丁波过贵元孙桂珍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眼科视网膜黄斑部体检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眼科体检中对视网膜黄斑部疾病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某院健康体检中,自愿应用OCT在眼视网膜黄斑部检查者8302人,其中男5216人,女3086人,年龄23~72岁。视力0.05~1.5。分析OCT在体检人群眼黄斑部病变的早期筛查的作用。结果 OCT体检8302人,检出视网膜黄斑部病变1743人,检出率21.0%。视力0.05~0.3890人,检出880人,检出率98.9%;0.4~0.82153人,检出686人,检出率31.9%;>0.85259人,检出177人,检出率3.4%。20~39岁1586人,检出105人,检出率6.6%;40~60岁5552人,检出926人,检出率16.7%;>60岁1164人,检出712人,检出率61.2%。结论应用OCT对眼底黄斑部检查,其病变的检出率高,并与受检者年龄和视力呈一定的关系。在健康体检中能早期发现眼底黄斑部病变,是防盲治盲中不可缺少检测手段。
- 丁波过贵元孙桂珍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体检视网膜黄斑部病变
- OCT检测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体检中应用OCT检测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情况。方法:收集在本院健康体检中,自愿应用OCT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检查9202名,其中男性5926名,女性3276名,年龄23~72 (47.5 ±24.5)岁。视力0.05~1.5。分析在体检人群中发生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情况及原因。结果OCT体检9202人,视网膜黄斑区病灶1928人,检出率21%。其中:玻璃体后脱离733人7.97%,黄斑色素紊乱465人5.05%,玻璃体疣262人2.85%,黄斑前膜199人2.16%,色素上皮脱离114人1.24%,黄斑裂孔96人1.04%,中浆29人0.32%,视网膜劈裂17人0.18%,中渗13人0.14%。结论:采用OCT检测能够清楚直观了解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细胞组织结构和病变分布,清楚黄斑区各种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界,对患者确定早期治疗方案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丁波过贵元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 关键词:OCT视网膜黄斑部病变分析
- OCT检测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分析
- 目的探讨在体检中应用OCT检测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病变情况。方法收集在本院健康体检中,自愿应用OCT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检查9202名,其中男性5926名,女性3276名,年龄23~72(47.5±24.5)岁。视力0.05...
- 丁波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 关键词:OCT视网膜黄斑部病变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