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俊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巴塘县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四川省巴塘县矮岩羊与斑羚冬季生境比较被引量:18
- 2009年
- 2007年10~12月,在四川省巴塘县竹巴笼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矮岩羊和斑羚冬季生境进行研究,利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eyU检验分析其生境选择差异。结果表明,矮岩羊对17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中等以上避风性,石质或便石质活动基底,灌丛盖度10%~40%、种数>4种、高度>100 cm,草种数>5种、高度<20 cm或>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西坡,隐蔽级<30%或>60%,水源距离>500 m,裸岩距离<2m,林缘距离1000~1 500 m,1级风,海拔高度2 600~2 800 m,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斑羚对15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倾向选择上坡或山脊坡位,灌丛盖度10%~40%、种数>5种、高度>100 cm,草种数4~5种、高度>40 cm,坡度>60°的南坡或东南坡,南风,隐蔽级>60%,林缘距离<1 500 m,海拔高度>2 800 m,水源距离>1 000 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动物干扰距离80~150 m的生境。因子分析表明,影响矮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灌丛高度、隐蔽级、风级和动物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而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人为干扰距离、海拔高度、林缘距离、水源距离、坡位、灌丛盖度、灌丛高度、隐蔽级、坡向和风向生境因子。虽然两物种在资源生态位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在生境选择利用和空间生态位上皆存在很大差异。
- 申定健郑合勋王淯格来曾国伟黄艺川李开俊唐伦
- 关键词:矮岩羊斑羚生境选择
- 冬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2007年10月至12月、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1月中旬和2009年3月至5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冬春季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春季共观察到73群451只矮岩羊,冬季共观察到170群1036只矮岩羊。发现春季平均群大小为6.18±5.186,最大群34只;冬季平均集群大小为6.65±4.564,最大群24只;春冬两季矮岩羊集群大小季节性变化不显著(P>0.05)。在观察到的矮岩羊中,冬春两季矮岩羊集群都以混合群为主,分别占57.20%和45.20%;与春季相比,冬季混合群和独羊出现频率增高,而春季雌性群和母仔群增多;2-8只的集群冬季109群,春季56群,分别占总群数的64.12%和76.71%;9只以上的集群冬季46群,春季15群,分别占总群数的20.06%和20.55%。说明矮岩羊主要以2-8只的小群为主。冬季雌雄比为1∶0.64;雌幼比为1∶0.77;春季雌雄比为1∶0.72;雌幼比为1∶0.81。
- 刘国库周材权杨志松龙帅潘立曾国伟李开俊唐伦
- 关键词:春季矮岩羊集群特征
- 四川省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矮岩羊的集群特征被引量:5
- 2009年
- 2007年7~12月和2008年4~6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在四川省竹巴笼自然保护区对矮岩羊集群行为进行了观察。2007年观察到34群共217只矮岩羊,集群平均为6.4±4.9只;2008年观察到16群共135只,集群平均为8.4±7.7只。集群分为雄性群(2007年:8.8%;3008年:6.3%)、雌性群(2007年:2.9%;2008年:0)、混合群(2007年:70.6%;2008年:81.2%)、母仔群(2007年:8.8%;2008年:12.5%)和孤羊(2007年:8.8%;2008年:0)5种类型。在不同季节,5种集群类型比例都有所变化,差异显著(P〈0.01)。集群大小问和集群类型问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2~10只的集群在2007年占73.5%,在2008年占75.0%,呈集小群特征。年龄组结构中,成体、亚成体和幼体个体数比为100:26,4:28.6(2007年)和100:24.7:20.4(2008年)。雌雄性比2007年为100:55.7,2008年为100:56.6,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集群收益、生物学特征、繁殖周期、资源竞争、生境地形地貌、捕食风险和人类活动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矮岩羊在集群类型、集群大小、年龄结构和性比上显示了其生存策略。
- 申定健王淯格来曾国伟黄艺川李开俊唐伦
- 关键词:矮岩羊集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