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云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转录
  • 3篇转录因子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转录因...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组织微阵列
  • 2篇微阵列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间质瘤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作者

  • 9篇刘秀云
  • 5篇邹霜梅
  • 4篇孙耘田
  • 3篇吕宁
  • 3篇温芃
  • 3篇白月奎
  • 3篇林冬梅
  • 2篇邵永孚
  • 2篇石素胜
  • 1篇陈雁
  • 1篇李槐
  • 1篇杨红鹰
  • 1篇高燕宁
  • 1篇张洵
  • 1篇李凌
  • 1篇张保宁
  • 1篇龚侃
  • 1篇那彦群
  • 1篇果宏峰
  • 1篇程书钧

传媒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面活性蛋白-B及细胞角蛋白对鉴别肺原发和转移性腺癌的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鉴别肺原发腺癌和肺转移性腺癌的一组免疫组化标记物。方法 对 72例肺叶切除标本 ,包括 4 2例肺原发腺癌和 30例肺转移性癌进行常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表面活性蛋白 (SP B)及细胞角蛋白 (CK7、CK2 0 )的表达。结果 TTF 1和SP B在肺原发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4 %和 5 2 %。两种抗体相结合 ,在肺原发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 79%和 94 %。肺原发腺癌CK7染色全部为阳性 ,CK7阳性 /CK2 0阴性者 2 4例 (5 7% )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 18例。肺转移癌以结肠腺癌及乳腺癌为主。结肠腺癌CK2 0染色全部为阳性 :CK7阴性 /CK2 0阳性者 11例 (92 % )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1例。乳腺癌对细胞角蛋白染色结果与肺原发腺癌相似 :CK7阳性 /CK2 0阴性者 4例 ,CK7阳性 /CK2 0阳性者 4例。联合 4种抗体染色结果 :肺原发腺癌以CK7阳性 /TTF 1或SP B阳性为主(79% ) ,肺转移性乳腺癌以CK7阳性 /TTF 1和SP B阴性为主 ,肺转移性结肠癌以CK2 0阳性 /CK7阴性 /TTF 1和SP B阴性为主 ,P均 <0 0 0 1。结论 联合使用TTF 1、SP B、CK7和CK2 0这一组抗体有助于鉴别肺原发腺癌和转移性腺癌 ,以及提示某些常见肺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
邹霜梅林冬梅吕宁刘秀云温芃刘复生
关键词:甲状腺细胞角蛋白
胃原发性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观察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分析并总结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胃癌标本共计 462 0例 ,其中内分泌肿瘤 2 0例 ,采用手术后肿瘤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 ,应用SP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 0例中有类癌 1例 ,恶性类癌 3例 ,小细胞癌 6例 ,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 10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结果 :S 10 0 8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85 % ,嗜铬粒素A 5 0 % ,突触素 80 % ,胃泌素 3 0 % ,5 羟色胺 65 % ,细胞角蛋白AE1/AE3 5 0 % ,癌胚抗原 80 %。结论 尽管根据WHO肿瘤国际组织学2 0 0 0年新分类 ,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形态上有类癌、恶性类癌、小细胞癌、混合性外分泌 内分泌癌及瘤样病变 5种类型。但在本组报道的病例中 ,仍有少数病例形态特殊 ,很难归类。胃的内分泌肿瘤在组织学分型。
刘尚梅刘秀云邹霜梅魏国联孙耘田
关键词:病理特点预后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学分型肿瘤转移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对中央型肺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2 2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治疗前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经BAI治疗后行手术切除 ,用免疫组织化学 (以下简称免疫组化 )方法分别对经支气管镜及BAI后手术切除获得的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分别于BAI治疗前后近期行CT扫描观察肿瘤最大径及临床分期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 16 84±7 6 8、2 1 85± 6 16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 1)。BAI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分别为 (4 84± 1 73)cm、(3 78± 1 5 5 )cm ,二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BAI疗前、后肿瘤临床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AI治疗前肿瘤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呈负相关 (r =- 0 340 ,P <0 0 5 ) ;BAI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与肿瘤MVD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316 ,P <0 0 5 ) ;BAI治疗后肿瘤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r=- 0 16 8,P >0 0 5 ) ;BAI治疗前、后肿瘤MVD、VEGF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r=0 0 0 9~ 0 2 6 9,P >0 0 5 )。
陈雁刘玉清周纯武李槐张洵刘秀云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中央型肺癌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基因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中VHL基因突变及HIF 1α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中 17例 (5 3 1% )癌组织术前有VHL基因突变 ,32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均无HIF 1α表达 ;17例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12例 (70 6 % )有HIF 1α表达 ,15例无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4例 (2 6 7% )有HIF 1α表达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VHL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高频突变率 ,HIF
果宏峰龚侃邹霜梅张志文刘秀云那熙吴关那彦群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VHL基因突变缺氧诱导因子-1Α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复阅切片,重新诊断,从肿瘤的两点取材,构建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min及S-1005种蛋白的表达,分析各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94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2.1%和63.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数目、肿瘤坏死、肿瘤部位、肿瘤细胞密集程度、肿瘤细胞类型、核异型性、出血、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黏膜有无受侵、性别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周围组织肿瘤侵犯、肿瘤坏死、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数目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及核分裂相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准确判别预后尚应结合肿瘤坏死、性别、肿瘤部位及其他病理参数进行。
白月奎邵永孚石素胜高燕宁孙耘田程书钧刘秀云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组织微阵列
Grb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Grb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4例G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Grb7蛋白表达。结果在TMA中,184例可评估(94.8%)。Grb7蛋白阳性率为67.4%。Grb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IH分级、细胞异型性、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出血、黏膜受侵、周围组织侵犯、转移复发有关。Grb7蛋白阳性表达者及蛋白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9%,8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rb7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Grb7可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标志物。
石素胜孙耘田白月奎邵永孚刘秀云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GISTS组织微阵列染色检测阴性表达异型性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34例肺叶切除标本中,肺原发癌105例,肺转移性腺癌29例。原发癌中,非小细胞癌(NSCLC)76例,其中腺癌42例,鳞状细胞癌30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SCLC)28例;复合性癌(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复合存在)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TF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阳性瘤细胞占6%~25%;++阳性瘤细胞占26%~50%;+++阳性瘤细胞占51%~75%;++++阳性瘤细胞>76%。结果TTF1在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率最高,为82.1%(23/28),而在鳞状细胞肺癌的表达率为0(0/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TTF1在肺腺癌的表达率为73.8%(31/4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及亚型分类无关(P均>0.05)。在29例肺转移腺癌中,除1例甲状腺滤泡癌TTF1表达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组织自身对照中的间质成分及淋巴细胞等TTF1染色全部为阴性。结论根据TTF1在肺不同肿瘤内的差异表达结果,可将其用于小细胞肺癌与鳞状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与肺炎症或淋巴瘤的鉴别;TTF1对肺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有助于对肺原发腺癌及转移腺癌的鉴别。
林冬梅邹霜梅吕宁温芃刘秀云何祖根
关键词:TTF-1表达率腺癌小细胞肺癌转录因子性腺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起源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对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组织起源的意义。方法收集 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抗体包括TTF 1、SpA、CK、EMA、F Ⅷ、CD34、calretinin、HBME、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actin、S 10 0等。结果  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 ,未发现多发及转移病例。形态学上PSH表现为表面细胞 (SC)和圆形细胞 (RC)两种瘤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瘤细胞几乎 90 %以上均表达TTF 1及EMA ;SC可表达CK和SpA ,而RC几乎不表达CK和SpA。少数几例PSH中的RC呈散在灶状表达SpA或synaptophysin或S 10 0。其余间皮源性、血管源性、神经内分泌源性及肌上皮源性抗体在两种细胞中均呈阴性染色结果。结论 PSH实际上是来源于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 ,应称之为良性肺泡上皮细胞瘤。其中表面上皮相对成熟 ,圆形上皮属于原始肺泡上皮 。
林冬梅邹霜梅吕宁刘秀云温芃李凌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良性肿瘤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病理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否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对 36例早期乳腺癌 ,常规HE染色检测腋窝淋巴结 ,对HE染色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及所属非前哨淋巴结 ,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 常规病理检测 ,36例中 ,10例腋窝有转移 ,其中 2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肿瘤转移。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检测 2 6例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共 6 1枚 ,非前哨淋巴结 40 6枚 ,2例 (2枚 )仅前哨淋巴结发现有肿瘤转移 ,余 2 4例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均无肿瘤转移 ,HE染色的检测阴性的前哨淋巴结患者假阴性率为 7.7% (2 / 2 6 )。
白月奎张保宁杨红鹰刘秀云孙耘田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