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贤
- 作品数:1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关联”——2017年高考作文的核心思维要求
- 2017年
- 新高考元年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在开放性和可控性统一、语言和思维结合方面都处理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它重视思维能力,强化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语文基础教育将“立德树人”牢牢放在核心地位。从学术和教学层面看,全国三套试卷都强调“关联”思维。
- 陈维贤
-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命题思维训练材料作文写作素材教学层面
- 高中最是自我教育时
- 2012年
- 一些学生到了高中,状态上越来越差,学习不主动,思想不积极,缺少高中生应有的精气神。面对此种状况,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束手无策。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复杂而多样,解决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陈维贤
-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教育精气神班主任教师
- 优化路径策略,提升思辨能力
- 2022年
- 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面也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发展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细化。如何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策略。本文拟以高中为例,就中小学共通的基本策略做一点探讨。
- 陈维贤
- 关键词:思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组织语文课程
- 凸显综合考查 消解应试模式——2018年全国卷综合评析及教学启示被引量:3
- 2018年
- 2018年全国卷守正出新,调整试卷结构,优化组合方式,消除应试模式;试题力避单一化考查弊病,提高综合性,融多种能力于一卷;情境设置切合考生认知特点,促进其真懂会用;三道作文题统筹规划,具有不同的写作指向、内涵特色与表达要求,共同构成写作训练和备考体系。这些特点聚焦语文关键能力,有机衔接教、学、考,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 陈维贤
- 关键词:语文命题情境设置高考作文
- 疫情材料进入教学与测评应注意的问题
- 2020年
- 当下,涉及疫情的语文学习任务和模拟题在设计、命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考量:站位要高,从"立德树人"角度去选择素材、设计任务、命制试题,彰显人文关怀,凸显价值引领;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精益求精,确保科学设计路径基础上的规范严谨、守正出新。
- 陈维贤
- 巧用规划表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 2011年
- 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等老师家长管着学乃至包办的成长阶段后,一些学生到了高中越来越被动了。学习上仅仅应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思想上拒绝成熟,性格上不去砥砺,状态上越来越差,缺少高中生应有的精气神。面对这种状况,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感觉束手无策。这一问题在普通学校表现更为明显,其原因复杂而多样,解决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 陈维贤
- 关键词:学生主动发展高中生精气神班主任
- 请拓展教师教改实验的空间
- 2022年
- 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需要较大的实验空间。教育是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创造的源头在于教师的素养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应给教师预留最大化的发挥空间。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等,必须更新,必须统一,但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一定要多元。
- 陈维贤
- 关键词:教改实验新教材课程目标教学方式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生本”策略举隅
- 2018年
- 语文复习备考'生本'策略在于引导学生在听课、做题、阅读等基础上,自我归纳整理语文知识、方法,形成个性化'语文整理本';自我积累写作素材,形成'素材本';自编优秀'作文选'等,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而教师要设计好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复习、练习、巩固、扩展。立足学生素养复习备考,多探讨一些生本策略,语文教育才能更好地走向理想之路。
- 陈维贤
- 关键词:语文活动
- 科学、理性看待整本书阅读
- 2022年
- 首先,要真正理解温老师讲话的宗旨。他是针对当下整本书阅读过于课程化,要求过深过高以及有人呼吁整本书阅读考查增加分值、提高难度来推动教学(某些地方的模拟题已经如此了)而言的。目的是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意图。温儒敏老师多次谈到整本书阅读,尤其2017年12月、2022年1月的两次讲话,引发较大反响。
- 陈维贤
- 关键词:教学意图课程化模拟题老师推动教学理性看待
- 语文学习中的“伪理解”及解决策略
- 2011年
-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当时,学生似乎都“理解”、“掌握”了,可一考试学生却做错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学生写了很多,但不得要领,学生看了答案后觉得自己也想到了其中的内容,只是表述时不够到位罢了。学生也常常反映,语文课一听就懂,语文试题似乎比数理化题容易,可考试分数总是没有较大的变化,语文素养似乎也没有真正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严重影响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削弱了语文的魅力。而有的教师没有思考此类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没有探求解决之道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更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存在的问题。
- 陈维贤
- 关键词:语文学习日常教学考试分数阅读理解题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