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污染
  • 6篇土壤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污染土
  • 6篇污染土壤
  • 4篇稳定化
  • 4篇稳定剂
  • 3篇重金属污染
  • 3篇重金属污染土...
  • 3篇污染场地
  • 3篇金属污染
  • 3篇金属污染土壤
  • 3篇浸出
  • 3篇复合污染
  • 3篇复合污染土壤
  • 2篇有效态
  • 2篇有效态含量
  • 2篇重金属复合污...
  • 2篇重金属复合污...

机构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王梅
  • 10篇郭观林
  • 8篇张朝
  • 8篇张琢
  • 4篇李发生
  • 3篇任杰
  • 3篇王积才
  • 2篇王森
  • 1篇杜平
  • 1篇杨宾
  • 1篇王耀晶
  • 1篇颜增光
  • 1篇张志红
  • 1篇谭长银
  • 1篇张淑君
  • 1篇丛鑫
  • 1篇陈娟
  • 1篇杨懿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icro-PIV和LBM的土壤孔隙网络中流体速度分布表征被引量:1
2017年
土壤孔隙结构复杂多变,揭示其内部流场特性对于描述和预测土壤中水分传输、溶质迁移等现象至关重要.基于规则性的土壤孔隙网络模型,采用Micro-PIV(Micro-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显微粒子成像测速系统)技术分析不同雷诺数下孔隙结构中流体运动的特征,通过LBM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晶格玻尔兹曼方法)对孔隙结构中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尺度下孔隙网络模型中不同孔隙区域流速分布差异明显,中线区域流场呈规律性分布,孔喉处为高速区,流速达到0.001 4 m/s,水平方向相邻两圆柱靠近边界处存在低速区,速度不高于0.000 2 m/s,在垂直于流向方向上速度场具有良好的对称性;靠近上下边界的大孔隙区域流体优先通过,流体的速度可达到0.003 0 m/s.LBM方法模拟的孔隙网络模型中流场分布结果与试验获得的流场分布吻合,其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09 4 m/s,表明土壤孔隙网络模型能有效模拟土壤孔隙,捕捉微观尺度上的流体运动特征,为应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土壤孔隙中溶质运移和反应等问题提供了微观尺度的度量工具.
周东宝张淑君郭观林王梅张朝王积才杨懿
关键词:MICRO-PIV
一种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稳定剂包括硫化物、贝壳粉和赤泥,其中,所述硫化物与重金属铅、锌、镉有效态总量的摩尔比为1.5‑6,贝壳粉与重金属铅、锌、镉有效态总量的摩尔比为1‑4,赤泥的...
张琢郭观林宋鑫莱王梅张朝李发生
文献传递
冻融对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分析冻融对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赤泥和硫化钠作为添加剂,对土壤中的Pb、Zn和Cd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通过模拟冻融过程,分析冻融循环后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生物可给性、土壤p H和土壤结构的变化,探讨冻融循环对稳定化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长期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后土壤中Pb、Zn和Cd的浸出毒性比原始供试土壤分别降低了98.5%、99.8%和99.7%.养护30 d后,稳定化处理土壤中Zn和Cd的生物可给性分别由28.8%、49.5%降至11.5%、21.8%,Pb的生物可给性由52.9%升至57.9%.经过30 d冻融循环后,冻融土壤中Pb、Zn和Cd的浸出毒性比原始供试土壤中相应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4.27、2.47、89.65 mg/L.经过冻融循环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比未冻融土壤略有升高.随着养护时间和冻融时间的延长,土壤p H呈升高趋势.不同阶段土壤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冻融循环致使土壤空隙变大、结构松散,说明冻融循环对稳定化土壤结构有一定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增加了Pb、Zn和Cd释放的环境风险.
丛鑫王森张琢王梅宋鑫莱陈家煜郭观林
关键词:冻融循环稳定化浸出毒性生物可给性
基于用途和风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后评估体系探讨被引量:14
2015年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用于评估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效果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土壤稳定化效果评估多采用模拟填埋和酸雨情景下的毒性浸出方法,但该评估方法不能完全模拟基于填埋、绿化、路基和河岸护坡等不同用途和去向后污染物向环境中释放的多种情景,也很难表征碳化、冻融等实际复杂多变环境的长期作用下重金属释放的风险。提出应基于土壤稳定化修复后的不同用途和去向,建立相应的浸出方法,评估不同环境胁迫条件下重金属释放的可能性及浸出量,同时建立稳定化土壤的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以评价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尝试构建稳定化土壤的浸出和风险评估方法体系。
张琢李发生王梅任杰宋鑫莱陈家煜张朝郭观林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稳定化
典型肥料生产场地氨氮分布特征及风险控制目标确定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究肥料生产场地的NH_3-N(氨氮)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以我国某肥料生产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场地调查基础上,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NH_3-N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以人体健康和场地地下水为保护对象分别讨论了土壤NH_3-N风险控制目标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目标场地土壤中w(NH_3-N)为0. 03~15 000 mg/kg,水平方向上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核心生产区及原辅料堆场,垂向上总体表现为由上至下随深度增加呈先逐步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富集于人工填土与原状粉质黏土交界处,粉质黏土阻碍NH_3-N向下迁移,并随地层结构变化其迁移深度不同.②场地上层滞水和潜水中ρ(NH_3-N)分别为19. 10~3 320和0. 03~219 mg/L,超标率分别为100%和57. 89%,并且地下水与土壤的NH_3-N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特征.③因NH_3-N主要通过呼吸吸入挥发性气体产生暴露,并且仅有经呼吸暴露的毒性参数,故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经呼吸暴露途径的非致癌效应风险控制值计算模型来计算土壤NH_3-N的控制目标,通过代入场地实测土壤Kd(土-水分配系数),得到居住用地下的土壤NH_3-N控制目标值为9 195 mg/kg;若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安全,据三相或两相平衡模型耦合NH_3-N在包气带衰减和地下水稀释作用,当目标场地地表无积水的入渗条件下得到的控制目标值为6 203 mg/kg;当地层从上至下呈饱和含水条件时,土壤NH_3-N控制目标为811 mg/kg.计算值可用作不同场地进行土壤NH_3-N风险管控的参考目标,实际应用中可结合不同地块环境条件、不同受体和保护目标,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值对场地进行风险管控.此外,土壤和地下水的NH_3-N污染控制均可考虑采用工程措施和制度控制来进行.
谢雨呈谭长银张朝王积才王梅杨敏郭观林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氨氮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关键影响因子研究——以砷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合理确定重金属土壤筛选值是污染场地风险识别和调查评估的基础,过松或过严的标准都会增加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会导致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修复资金浪费,确定重金属土壤筛选值的关键影响因子是合理确定重金属土壤筛选值的前提。选择工业污染场地中检出频率高、毒性大的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工商业用地下的暴露情景,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得到砷筛选值计算公式,利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Crystal Ball模型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对结果的敏感性和贡献率来确定关键影响因子,通过调研国内外砷筛选值现状,从计算模型、毒性评估及关键影响因子等方面对引起各国砷筛选值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工商业用地下土壤砷筛选值取值为0.84~175.7 mg·kg^(-1),均值为21.4 mg·kg^(-1),95%的置信上限为24.19 mg·kg^(-1);风险可接受水平、每日土壤摄入量(IR)、暴露频率(EF)和暴露周期(ED)对砷筛选值的贡献率依次为41.3%、-27.3%、-16.3%和-12.7%,其余因子的贡献率均小于1%;关键影响因子按贡献率绝对值从大到小分别为风险可接受水平、每日土壤摄入量(IR)、暴露频率(EF)、暴露周期(ED)。计算模型和毒性评估存在差异是国内外土壤砷筛选值差异的基础原因,当计算模型和毒性评估差异不大时,关键影响因子才是决定性因素,其影响程度与模拟计算的结果一致。建议我国完善筛选值计算模型,对砷的毒性效应和符合我国暴露人群特征的关键影响因子展开深入研究。
王积才张朝谢雨呈王梅张琢颜增光郭观林
关键词:蒙特卡罗模拟CRYSTAL
有机质的去除对磷酸盐稳定土壤铅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明确土壤有机质的去除对磷酸盐稳定化处理铅污染土壤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马弗炉高温煅烧和双氧水氧化两种不同方法去除铅污染土壤中的有机质,分别在去除有机质前后的含铅污染土壤中添加7个不同P/Pb摩尔比的磷酸二氢钾进行稳定化试验,对稳定化处理后的土壤进行铅毒性浸出(TCLP)、有效磷含量和铅形态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马弗炉煅烧和双氧水氧化后土壤有机质的去除率分别为97.2%和11.3%,两种方法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铅提取含量分别升高了43.4%和75.8%;当磷酸二氢钾的添加量达到P/Pb摩尔比为1.2时,去除有机质前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均降到1.0 mg·L-1以下,原始土壤及用马弗炉和双氧水去除有机质的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分别为0.4、0.8、0.5 mg·L-1,有效磷含量分别为68.0、87.0、70.0 mg·kg-1;原始土壤和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铅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的铅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去除能改变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影响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增大环境释放的风险。
宋鑫莱王耀晶张琢王梅王森郭观林
关键词:稳定化土壤有机质磷酸二氢钾
一种利用强化酵母菌修复酸性受石油烃、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强化酵母菌修复酸性受石油烃、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工序包括:①酵母菌活化培养,②酵母菌富集培养至生物量达到10<Sup>10</Sup>cfu/ml以上,③酵母菌菌泥收获,④酵母菌菌泥投放修复土壤。...
杜平任杰韩雷张琢苏雅王梅杨宾陈娟
文献传递
贝壳粉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被引量:28
2016年
价廉易得且无二次污染的稳定剂开发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关键。以铅蓄电池污染场地Pb污染土壤(CQ土壤样品)及铅锌冶炼厂周边Pb、zn、Cd复合污染土壤(ZZ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用贝壳粉进行稳定化研究,通过毒性特征浸出测试(TCI,P)评价其稳定化效果。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结果表明,贝壳粉的主要成分为CaCO。。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贝壳粉在2%(质量分数,下同)~10%的添加量下,CQ土壤样品中Ph的浸出浓度降低22%~62%;ZZ土壤样品中Pb、zn、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11%~91%、26%~65%、18%~64%。贝壳粉添加后土壤pH升高可能会使重金属形成氢氧化物沉淀;部分重金属可能会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形成碳酸盐沉淀。经贝壳粉稳定化后土壤中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有效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因此贝壳粉可作为稳定剂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张琢王梅任杰宋鑫莱陈家煜张朝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贝壳粉稳定剂
稳定剂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工程特性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稳定剂(SR)协同水泥(PC)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以Pb、Zn浸出毒性和药剂吨处理成本为综合指标确定PC和SR的最优配比,并对固化土体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实验和柔性壁渗透实验,探讨固化土体强度以及渗透特性。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为SR掺量2.5%,PC掺量8%;最优配比下固化土体中重金属铅锌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97.5%和74.5%,均低于固体危险废物浸出标准值。其养护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 080 kPa,比未固化土体对应值高9.6倍;随着PC掺量增加,固化体的有效黏聚力及有效内摩擦角均不断增大,其中最优配比固化土体有效黏聚力达到216.9 kPa,有效内摩擦角为34.8°。加入稳定剂SR使固化体渗透系数增大,但随着PC掺量增加,渗透系数急剧降低。其中最优配比固化土体渗透系数相对未固化复合污染土体降低一个数量级至10^(-6)cm·s^(-1),可有效增强土体的防渗阻隔能力,提高稳定化土壤的安全利用率。
张志红陈家煜郭观林张琢王梅张朝
关键词:重金属浸出毒性强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