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文菁

作品数:2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胡塞尔
  • 4篇教学
  • 3篇语文
  • 3篇现象学
  • 2篇深邃
  • 2篇他者
  • 2篇托尔斯泰
  • 2篇情感
  • 2篇主体性
  • 2篇文本
  • 2篇美感
  • 2篇互主体性
  • 2篇交互主体
  • 2篇交互主体性
  • 2篇《战争与和平...
  • 2篇班级
  • 2篇班级管理
  • 2篇班主
  • 2篇班主任
  • 1篇单子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张家港市塘市...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18篇蔡文菁
  • 2篇张晓华

传媒

  • 4篇成才之路
  • 3篇中国现象学与...
  • 2篇作文成功之路
  • 2篇哲学分析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思想与文化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Ⅲ.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深邃美感(二)
2023年
上次我们讲到理解《战争与和平》的一个双向的结构:甲类人或甲类生活形态和乙类人或乙类生活形态的区别,以及他们在这本书中一再的表现。而且,这两类人跟我前面讲现象学时的思路是贯通的。甲类人基本上活动在意向对象的层次上,他们的生活总是从事情事件发展的结果开始,计算这些结果对自己的利弊,然后加以最优的利用。而乙类人则尽量要从这个事情发生的开头或起码比较开头处来体会、体验或者经历自己的人生.
张祥龙张晓华蔡文菁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现象学
反思的文本模型——一种现象学—解释学的视角
2014年
在传统以及现当代的哲学讨论中,反思常被或隐或显地理解为对前反思体验的回顾性认知和描述;作为认知过去体验的方法,反思的忠实性和可靠性也遭受了质疑。本文从现象学视野出发,通过考察反思之有效性对认知模型提出批评,并借助现象学—解释学中核心的文本概念重新思考反思与反思前体验的关系。本文指出,反思并非从外部附加到反思前体验之上的高阶认知层面;相反,人类的体验内在地向反思敞开,并必然在反思中不断展现其意义。在文本模型的理解下,反思不仅具有认知价值,它更有其根本的规范—伦理维度以及独特的时间性;反思并不意在回返过去,而是让已逝的体验对反思者的当下和未来有所言说。
蔡文菁
关键词:文本现象学解释学
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与丹·扎哈维教授的对话被引量:2
2017年
丹·扎哈维教授与六位中国学者围绕他的现象学著作《自身和他者:主体性、共情和羞愧》展开讨论,此次探讨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小限度自身、其同一性及表象主义"、"叙事进路及概念能力"、"共情、分享与羞愧"。讨论围绕自身性、主体性、体验、共情、羞愧、他者等在当今学界备受关注的概念,并且涉及现象学与心灵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互。
丹.扎哈维杨文琦蔡文菁
关键词:主体性他者共情羞愧
反思与世界--由“过度反思”而来的现象学考察
2015年
本文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过度反思”现象入手,探究在何种意义上过度反思是一种质上发生改变的反思形态,并进而揭示出一般反思的现象学特性。在论述了现象学精神病学研究中被定义的过度反思现象之后,文章指出,把反思理解为内隐维度的外显化无法澄清过度反思现象的独特性以及反思的本质。受德国现象学精神病学家布朗肯伯格《自然自明性的丧失》一书的启发,并通过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有关世界现象的探讨,本文进一步论证,一般反思总处在世界视域中,是“在世界中的反思”,而过度反思则是世界结构发生根本性形变的反思形态。
蔡文菁
关键词:胡塞尔精神分裂症
人性与方法--胡塞尔论伦理生活
2022年
现象学力图呈现为一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胡塞尔的这一哲学理想基于哲学与生活的内在关联,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提供意义与方向,它虔敬地指向永不失落的价值。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返归以及哲学作为严格科学是同一工作的两个面向,二者奠基于人类别具一格的伦理生活之本质结构中。胡塞尔将后者刻画为通往理想人性的方法或道路,它昭示出终极的意义与价值,并展现为在自我关怀中以此极限为锚的奋进人生。因此,“作为方法的生活”一方面意味着有限的方法践行者与终点之间始终保持距离;另一方面,胡塞尔意在表明,“方法”是人所独有的现象,人的伦理生活是绝对价值与无限完满显现自身的独特方式。
蔡文菁
关键词:胡塞尔伦理生活
以学为本加强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2015年
教师应该从关注自身的"教"逐步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化,从而在摸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之后,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感知、升华提炼、迁移训练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蔡文菁
关键词:创设活动
善引学生“对话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4年
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无论理念多么新鲜,途径多么“人本”,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始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很多教师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在教学中便想方设法营造对话的氛围。殊不知,有时候这种“对话活动”总是被教师或者课件牵着前行,学生成了文本阅读感悟的“观众”。
蔡文菁
关键词:语文素养文本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阅读感悟
情感与自欺:萨特的情感现象学被引量:4
2020年
通过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萨特致力于创建一种有别于传统心理学的情感理论。他把情感视为一种关联于世界的意识样式。为了应对真实世界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意识通过魔幻行为把自身从真实世界下降到魔幻世界,情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对魔幻世界的相信与自欺的相信异曲同工,都指向自己对自己的欺骗。因此有必要重点考察情感与自欺的内在关联。在萨特看来,首先,两者的产生都是意识作用的结果;其次,不管是情感还是意识,丧失了欺骗者与被骗者二元性的现象之所以可能,主要源于反思意识能够对前反思意识在对象世界中所揭示的事实进行否定。通过对情感与自欺的产生方式以及产生机制的对照分析,进一步指明对情感与自欺的分析如何服务于萨特哲学对自由这一核心概念的追问。
陈素君蔡文菁
关键词:萨特
运用妙招,有效管理小学班级
2018年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好班级管理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得以健康成长,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与奋进。尤其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更加需要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氛围强化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
蔡文菁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小学班级
人间之美——张祥龙对美的现象学研究
2023年
“抽象真理返回了人间,从根本上有了血气,有了意愿,有了激情、灵魂和一个伟大生动的自然。”——《中西印哲学导论》,523页((1))从张祥龙的论著来看,对美这一问题的专题讨论似乎并不多见。除了若干篇小文之外,他在《中西印哲学导论》讲课稿中探讨了多个哲学传统对美的思考。此外,先生生前最后一次系列讲座以“文艺现象学”为题,对美之追问进行了一次较为集中与完整的呈现((2))。
蔡文菁
关键词:哲学传统导论真理人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