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教学
  • 4篇历史教学
  • 3篇中历
  • 3篇思维
  • 3篇历史解释
  • 3篇教学设计
  • 3篇高中历史
  • 2篇学科
  • 2篇政治
  • 2篇批判性
  • 2篇批判性思维
  • 2篇情境
  • 2篇主政
  • 2篇民主
  • 2篇民主政治
  • 1篇得失
  • 1篇新航路开辟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初期
  • 1篇兴衰

机构

  • 19篇南京市第十二...
  • 1篇南京市宁海中...

作者

  • 19篇胡斌

传媒

  • 10篇历史教学(上...
  • 3篇教学月刊(中...
  • 2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中小学教师培...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被引量:1
2015年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两位老师开设的题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的公开课。这一课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两位老师用的素材不同,讲述的方式也有差异,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但在一些结论性的问题上,两位老师却出奇的一致,都强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霸权,美国掌握了世界货币的控制权。
胡斌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
学科融合教学初探——以《楚汉相争:利与势的较量》一课为例
2021年
学科融合的教学层见叠出,不同学科如何依托一个文本、在一节课中实现融合?从《楚汉相争:利与势的较量》学科融合课生发思考:学科融合教学要在整合中生成新的主题;以共同目标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融合过程中,强调思维冲突,保留各自学科的痕迹,做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胡斌
关键词:学科融合楚汉相争《史记》
历史解释中的“个性与通性”——以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例
2020年
历史由具体时空下的一系列事件和人物所构成,这些史事相互关联形成历史脉络,成为某一特定史事发生发展的历程。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中,才能显示其存在的意义。德意志帝国经过数百年融合、战争终于走上统一的道路,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如教材所言,德意志民主政治是不彻底、不完善的民主,带有一定的封建保守因素,但是细看其中的条款,其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从选举范围看其民主化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是较为突出的。此外,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福利政策、保护工人利益的国家,这与德国保守、专制的印象有一定的差异。从特殊史事出发,探寻历史的矛盾与冲突,有助于澄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胡斌
关键词:历史解释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2016年
2015年一次教学公开日的活动,笔者讲授人教版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按现行的教材,本课可以概括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5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和影响进行梳理。
胡斌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官商关系历史解释
因为发展而强盛,因为不改变而衰退——试析新航路开辟一课中葡萄牙、西班牙的近代化得失教学感受
2011年
在学习高中历史2007年的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课《开辟新航路》时,对于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学生非常陌生,不断产生各种疑问。人教版必修2说法是“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励。
胡斌
关键词:新航路开辟近代化教学得失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以商周至秦汉时期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官员选拔与管理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旧版教材的内容、结构所限,中学历史教学仅从政治制度的视角阐述官僚体制的发展与演变,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内容,而王亚南先生认为,中国的官僚政治形态,属于社会文化事项之一.
范学君胡斌
关键词:古代官员官员选拔官员管理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2022年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发展又对近代资本主义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和大学,它们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还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勃兴之地。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有着相通的精神,渗透着自由和自治的理念,对近代社会影响深远。本教学设计着力从初中学生的视角观察中世纪社会发展和变迁,通过典型人物、事件还原历史现场,力图营造一定的代入感和现场感,让学生“体验”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独特生活,从感知到认知。
金波胡斌
关键词:中世纪城市契约
从“革命”到“革命”:走在历史岔道上的英国
2021年
17世纪在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没有这一时期的奠基,就没有英国后来的辉煌。本文以17世纪的英国为主题进行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整合教材内容,打破模块化知识选修,必修编排的界限,思考思辨性问题,引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在教学方式上,以人物为节点构建课堂教学,串联重大史事,引导学生厘清阶段特征、探寻发展规律。
张娟胡斌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化:落实素养的必经途径——以《新中国初期时期的民主政治》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2018年12月,笔者应邀执教一节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此课如果只强调知识传授,容易陷入政治说教的困境,也会造成过度的符号化和抽象化,从而丧失课堂教学的活力和价值。余文森教授说过:“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融于汤才好入口,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1]以下,笔者围绕建国初期民主制度的创立与发展,谈如何创设情境,增强历史学习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体验历史中落实核心素养。
胡斌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情境化知识传授高中历史民主制度
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不只是“批判”——以《美国1787年宪法》的教学为例
2019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不能仅是持怀疑、反对的态度,还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体验,发现史料、史家和教材观点背后的逻辑,并在理解、同情基础上进行历史的阐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情境设置、核心问题探究、反复拷问知识,引导学生在历史解释中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胡斌
关键词: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