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川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食管
  • 5篇食管肿瘤
  • 4篇疗法
  • 3篇化学疗法
  • 3篇放射疗法
  • 2篇食管癌
  • 2篇替加氟
  • 2篇锥形束CT
  • 2篇卡铂
  • 2篇加氟
  • 2篇放疗
  • 2篇摆位
  • 2篇摆位误差
  • 1篇单纯放疗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外
  • 1篇症状
  • 1篇症状体征
  • 1篇治疗剂

机构

  • 7篇福建省安溪县...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永川
  • 6篇谢志原
  • 4篇陈辉林
  • 2篇林育毅
  • 2篇邵林东
  • 2篇吴君心
  • 2篇潘建基
  • 2篇陈素真
  • 1篇潘才住
  • 1篇郭爱华
  • 1篇林建辉
  • 1篇刘庆丰
  • 1篇周淑英

传媒

  • 4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替加氟卡铂同步放化综合治疗老年食管癌
2011年
目的观察替加氟联合卡铂同步放化综合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60岁以上初治食管癌,同步放化组45例,单纯放疗组45例。采用钴-60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0~66 Gy。采用替加氟500 mg/m2,第1~5 d+卡铂200 mg/m2,第1 d2、8 d为1周期。比较两组疗效、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失败原因。结果放化组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68.9%(31/45)、51.1%(23/45)、30.0%(15/45);单放组的12、、4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4/45)、35.6%(16/45)、15.6%(7/45)。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66.7%、35.6%、35.6%和11.1%、6.7%、8.9%(χ2=29.2211、1.2759、.257,P=0.000、0.0010、.002)。同期放化疗组、单纯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4.4%和66.7%(χ2=4.500,P=0.034),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7.8%和15.6%(χ2=0.080,P=0.777)。结论替加氟卡铂同步放化治疗老年食管癌较单纯放疗提高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但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且胃肠道反应、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增加。
陈辉林谢志原白旭纯王永川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种不同方法的照射靶区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对35例首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常规模拟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CT图像传送至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每例患者设计2种照射野,A为常规野,B为适形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学比较。结果 (1)食管造影所示病变平均长度为5.64 cm,CT扫描平均长度为9.02 cm(P=0.000)。常规野定位中心与适形野治疗中心在X、Y、Z轴上分别相差7.37 mm、10.21 mm、7.20 mm,其中在X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常规野、适形野的GTV的D100%分别为4 121.2 c Gy、6 281.1 c Gy;GTV的D95%分别为4 580.4 c Gy、6 399.3 c Gy,CTV的D95%分别为3280.4 c Gy、6 200.3 c Gy;肺V30%分别为15.6%、12.4%。结论采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不仅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不均匀,而且达不到理想的处方剂量;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不仅靶区剂量分布更理想,而且肿瘤靶区及正常组织均能达到理想剂量。
谢志原周淑英王永川林建辉
关键词:治疗计划系统放射治疗剂量
应用锥形束CT研究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ELEKTA 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系统治疗盆腔肿瘤24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MPTV。[结果]24例患者共行3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73±1.67)mm、(0.11±4.69)mm、(-1.77±2.60)mm,U、V、W方向上分别为(0.81°±1.11°、-0.01°±1.18°、0.39°±0.88°;纠正后摆位误差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P<0.05),治疗后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93mm、12.63mm、7.06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25mm、2.43mm、1.67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最小,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应用CBCT实施IGRT,可在线实时纠正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可缩小至所有方向均为3mm。
吴君心谢志原王永川潘才住邵林东潘建基郭爱华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盆腔肿瘤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用于不能手术食管癌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单纯放疗不同亚组生存分析,明确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应用阶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不能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同步化放疗组70例,单纯放疗组70例,比较两组疗效、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失败原因。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总剂量60~66Gy;化疗采用替加氟+卡铂方案。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为70.0%(49/70)、54.3%(38/70)、35.7%(25/70);单纯放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6/70)、37.1%(26/70)、20.0%(14/70)。同期放化疗可显著提高T3、N1、M0期亚组的1年生存率(χ2=4.480、4.837、4.406,P=0.034、0.028、0.036),同步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级食管炎、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7.1%、34.3%、21.4%和57.1%、11.4%、8.6%(χ2=6.346、10.370、4.538,P=0.012、0.001、0.033),其它急性毒性反应、晚期副反应相似(P值均>0.05)。同步放化疗组、单纯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42.9%和60.0%(χ2=4.118,P=0.04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9%和18.6%(χ2=0.863,P=0.253)。结论同步放化综合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患者,可提高其总生存率和T3、N1、M0亚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且恶心呕吐、Ⅲ~Ⅳ食管炎、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增加。
谢志原陈辉林王永川陈素真林育毅刘庆丰
15例硬脑膜外表皮样囊肿的诊治体会
2010年
颅内表皮样囊肿,由异位的胚胎残留之外胚层组织发展而成,发生率低,位于硬脑膜外的表皮样囊肿发生率更低。本文总结自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硬脑膜外表皮样囊肿15例,发现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较典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翁挠南王永川
关键词:颅内表皮样囊肿硬脑膜外胚层组织胚胎残留症状体征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谢志原林育毅王永川吴君心陈辉林邵林东陈素真潘建基
关键词:食管肿瘤锥形束CT摆位误差
替加氟卡铂同步放化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
2011年
目的探讨替加氟卡铂同步放化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采用钴-60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0~68 Gy。化疗采用替加氟卡铂方案:CF 0.3静脉点滴,第1~5 d;替加氟750 mg/m2静脉点滴,第1~5 d;卡铂250 mg/m2静脉点滴,第1~5 d2,8 d为1周期,共用2~4周期,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近期疗效临床有效率食管原发灶(CR+PR)为83.3%(30/36);锁骨上淋巴结(CR+PR)为63.9%(23/3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0/36)、22.2%(8/36)、13.9%(5/36);远处转移52.8%(19/3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耐受。
陈辉林白旭纯王永川谢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