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加珍

作品数:34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大麦
  • 8篇籽粒
  • 7篇基因
  • 7篇大麦籽粒
  • 5篇淀粉
  • 4篇性状
  • 4篇重组自交系
  • 4篇自交
  • 4篇自交系
  • 4篇抗性
  • 4篇抗性淀粉
  • 3篇生物碱
  • 3篇食品
  • 3篇千粒重
  • 3篇种皮
  • 3篇种皮颜色
  • 3篇种质
  • 3篇粒重
  • 3篇功能食品
  • 3篇QTL定位

机构

  • 33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云南省农业生...
  • 3篇昆明田康科技...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省种子管...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祥云泰兴农业...
  • 1篇昆明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普洱学院

作者

  • 34篇杨加珍
  • 30篇曾亚文
  • 27篇普晓英
  • 26篇杨晓梦
  • 22篇杜娟
  • 21篇杨涛
  • 17篇李霞
  • 8篇杨树明
  • 7篇陈佳
  • 3篇丁玉梅
  • 3篇李娥贤
  • 3篇罗红梅
  • 2篇姚春馨
  • 2篇汪禄祥
  • 2篇何梅洁
  • 2篇孙正海
  • 1篇段红平
  • 1篇吕宏斌
  • 1篇张京
  • 1篇周晓罡

传媒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麦RIL群体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QTLs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大麦是药食同源作物,含抗性淀粉等功能成分,为研究抗性淀粉含量的分子遗传作用,本研究通过利用‘云啤2号’、‘大粒麦’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2015年、2016年两年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后代的籽粒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抗性淀粉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015年抗性淀粉亲本含量分别为1.06%、4.78%,群体后代平均值为1.95%,2016年抗性淀粉亲本含量分为1.35%、5.22%。群体后代中的平均含量为2.66%,有超亲分离现象,抗性淀粉含量遗传变异较大,两年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曲线,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两年共检测到2个抗性淀粉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范围是7.63%~9.86%。
杨涛杨加珍罗红梅杜娟普晓英杨晓梦李霞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重组自交系抗性淀粉QTLS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关键词:间作大麦抗氧化酶棱型分蘖期
一种魔芋基质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魔芋基质栽培装置,涉及魔芋栽培技术领域,包括栽培箱、处理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栽培箱内腔的底部,所述处理箱活动连接在挡圈的内侧,所述处理箱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板沿着滑槽滑动,所述转杆...
曾黎琼段曾平方波陈佳杨加珍史文洁
大麦‘云啤2号’ב大粒麦’RILs群体籽粒生物碱含量的QTLs分析
2018年
大麦是药食同源作物,含生物碱等功能成分,为研究生物碱含量的分子遗传作用,本研究通过利用‘云啤2号’及‘大粒麦’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2015年及2016年两年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后代的籽粒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生物碱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生物碱亲本含量分别为24.16 mg/100 g,2.62 mg/100 g,群体后代平均值为8.16 mg/100 g,2016年生物碱亲本含量分别为20.74 mg/100 g,2.85 mg/100 g,群体后代平均值为9.83 mg/100 g,有超亲分离现象,生物碱含量遗传变异较大,两年生物碱含量均呈单峰分布曲线,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两年共检测到3个生物碱相关的QTL,大麦籽粒生物碱表型贡献率范围是7.54%~12.38%,其中一个主效QTL位点位于7H染色体上,结果表明,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是受少数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影响的数量性状。
杨涛杨加珍罗红梅杜娟普晓英杨晓梦李霞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重组自交系生物碱QTLS
功能食品作物与人类抗癌的关联性
癌症是全球引起死亡的头号杀手。功能食品作物的抗癌作用已广泛报道但世界作物起源中心的食物结构与人类抗癌的协同进化关系不清楚。饥饿是早期人类从非洲到亚洲再到欧亚大陆迁移进化的原因。世界作物起源中心是全球癌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
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梦杨加珍杨树明杨涛
关键词:功能食品协同进化
一种咖啡生物肥料的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咖啡生物肥料的施肥装置,包括:底座;施肥装置固定安装于底座顶部的一侧,施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槽,收集槽内腔顶部的中间设置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咖啡生物肥料的施肥装置,通过外部电源控制第一伺服电机...
杨涛曾亚文陈佳普晓英李娥贤杨晓梦李霞杨丽娥杨加珍
大麦RIL群体内不同类型苗粉和籽粒元素的差异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大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的变异类型分类与苗粉(麦苗)及籽粒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揭示栽培大麦苗粉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变异。【方法】采用栽培大麦变种分类方法,按照穗芒颜色、护颖宽窄、侧小穗有无内外稃、芒性状、粒色、穗密度及籽粒稃状对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进行变异类型分类。用ICP-AES测定194个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大麦RIL株系及其亲本的籽粒和苗粉中9种矿质元素(P、Zn、Fe、Mn、Mg、Ca、Cu、Na和K)含量。【结果】从Violiglabrum?Erectum培育的194个RIL株系及其亲本划分为Nutans、Hypianthinum、Lanthonudum、Violiglabrum、Medicum、Nudum、Erectum、Violimedicum、Neogenes、Glabrinudidubium、Jachanum、Luchuanicum和Violierectum共13个变异类型,变异分类性状基因型间差异显著。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类型间差异显著(1.9—6.4倍),而苗粉差异较小(1.2—2.1倍)。前者籽粒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Cu(Glabrinudidubium/Violierectum=6.4)>Mn(Violimedicum/Violierectum=3.8)>Fe(Neogenes/Glabrinudidubium=2.9)>K(Medicum/Violierectum=2.3)>Zn(Violiglabrum/Jachanum=2.2)>P(Violimedicum/Jachanum=2.1)=Ca(Medicum/Violierectum=2.1)>Mg(Violimedicum/Jachanum=1.9)=Na(Violimedicum/Violierectum=1.9),后者苗粉元素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Luchuanicum=2.1)>Fe(Neogenes/Erectum=1.5)>Ca(Jachanum/Luchuanicum=1.4)=Cu(Violiglabrum/Hypianthinum=1.4)>Zn(Lanthonudum/Violimedicum=1.3)=Mg(Nudum/Luchuanicum=1.3)=K(Violierectum/Hypianthinum=1.3)>P(Luchuanicum/Glabrinudidubium=1.2)=Mn(Nudum/Erectum=1.2),而籽粒及苗粉中P、Zn、Mn、Mg、Ca和K含量变种类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7种苗粉与籽粒元素比为1.1—51.4倍,13个变种类型苗粉与籽粒元素比值变种类型最高倍数差异依次为Na(Violierectum 51.4)>Ca(Violierectum 19.9)>K(Violierectum15.4)>Fe(Glabrinudidubium 8.8)>Mg(Jachanum 3.4)>Mn(Violierectum 3.2
曾亚文汪禄祥杨晓梦杨加珍杜娟普晓英杜丽娟杨树明肖亚杨涛
关键词:大麦ICP-AES矿质元素籽粒
大麦籽粒亮氨酸QTL定位
2021年
为挖掘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s,本研究以‘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群体籽粒亮氨酸含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定位了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结果表明:籽粒亮氨酸含量在‘紫光芒裸二棱’和‘澳选3号’中分别为1.70 mg/g、0.87 mg/g,重组自交系群体后代中亮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20±0.01)mg/g,变异系数为16.92%;共检测到3个与亮氨酸含量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2HL(Scssr03381~Scssr07759)、4HL(HVBAMMGB84~BMAG0808)和7HL(GMS056~GBM1297)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65%、12.96%、19.74%,加性效应分别为-0.07、0.06和-0.1。本研究结果为大麦籽粒亮氨酸含量QTL精细定位及高亮氨酸含量大麦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国琼杨晓梦杜娟孙正海普晓英杨加珍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重组自交系籽粒亮氨酸QTL
刈割对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
2017年
以云南特有青稞大麦紫光芒裸二棱与澳大利亚常规啤酒大麦Schooner为亲本构建的193个株系的F9代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玉溪和白邑种植,比较5叶1心刈割与不刈割对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受刈割影响大,刈割处理的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平均含量高于不刈割群体,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杨晓梦段燕胜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杨加珍李霞段红平
关键词:刈割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抗性淀粉
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对79个大麦品种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大麦品种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变幅较大,即黄酮为16.39~108.39mg/100g、抗性淀粉为0.35%~4.17%、生物碱为6.36~44.63 mg/100g、γ-氨基丁酸为3.56~30.29 mg/100g;大麦不同品种类型间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中国西南大麦高于ICARDA大麦、二棱大麦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高于裸大麦,其类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籽粒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ICARDA大麦极显著高于中国西南大麦、裸大麦极显著高于皮大麦;籽粒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多棱大麦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但生物碱含量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差异不显著。以大麦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为指标将79个大麦品种聚类分为2类,第Ⅰ类50个品种,其中中国西南大麦35个和ICARDA 15个,分别约占该类品种的70%和30%;第Ⅱ类有29个品种,全部为ICARDA引进的大麦品种。【结论】ICARDA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多样性丰富,可作为功能大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肖亚杜娟杨晓梦普晓英曾亚文杨涛杨加珍杨树明陈志远
关键词:大麦籽粒聚类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